瓷器:能够命名中国的魅力

2019-05-13 01:58新作文
新作文·初中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开片哥窑汝窑

新作文

中国的英文是China,而china就是瓷器的意思。瓷器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能够命名中国呢?在数百年上千年的时间里,它又是怎样让整个世界为之疯狂的?

瓷器是一门神奇的艺术,神奇在哪里?瓷是化土为玉,瓷本来只是土,但是经过塑形、烧制,就成了有着玉一样光滑质地的瓷器,毫无疑问,这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瓷器的风靡世界毫无疑问是通过丝绸之路,唐代的时候,瓷器的技术及美感有了提升,而唐朝的开放包容以及对世界的影响力让瓷器开始向全世界流通。高峰是在宋代和元代和明代。瓷器的审美在宋代达到巅峰,而宋元明发达的海运让瓷器的运输更为便捷。回顾瓷器,就是回顾我们民族伟大的创造和审美的一个历程。

瓷器有几个特点,薄如纸、光如镜、温如玉、声如磬。中国有着悠久的玉文化,而玉是一种天然的石料,并不易得。智慧的先民便通过火的艺术,将土烧制为玉。

从半坡河姆渡时期,人们就会使用陶器当作容器。瓷器是陶器的进阶版,因为陶器比较粗糙,瓷器因为上面有釉,是不透水的,因而比起陶器要更细腻,也更高级一些。从唐代开始,就有了专门的瓷窑,比如越窑,秘色瓷就是这个时候流行的。唐代陆龟蒙有诗赞《秘色越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唐代以后,就是中国古代五大名窑以及景德镇了。

中国古代五大名窑

汝窑

关于汝瓷的来源有个美好的传说:

宋徽宗曾做过一个梦,梦到大雨过后,远处天空云破处,有一抹神秘的天青色,格外令人着迷。醒来之后,他便写下一句诗:“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拿给工匠参考,让他们烧制出这种颜色。一时间,不知难倒了多少工匠,最后汝州的工匠技高一筹,烧出了令宋徽宗满意的天青色。而天青色釉也就成为汝窑瓷器的典型特征。

其实关于汝窑的创建,是因为当时的定窑不为宋徽宗所喜。定窑是白瓷,白瓷的颜色太亮,因此才造了青瓷,而其中,汝窑是最好的。而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宋徽宗崇尚道教,喜欢写与上苍沟通的青词,也就喜欢上了青色的瓷器。

汝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汝瓷位居“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

官窑

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官窑主要烧制青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瓷器足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口部釉薄,微显胎骨,即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北宋官窑瓷器传世很少,十分珍稀名贵。

哥窑

哥窑的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據历史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处州、龙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而且最好的哥窑是“小器开大片,大器开小片”,也就是小的瓷器开大的裂纹,大件的瓷器开小的、细密的裂纹。小纹片的纹理呈金黄色,大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开片形成基本原理是为了让瓷器有类玉的感觉,必须把釉挂得很厚,但由于釉和胎的热胀冷缩系数不同,于是釉就裂开了。其实在当时这是一种缺陷,但是大家越来越觉得这样似乎更美,于是接受了这种缺陷美。

哥窑的开片一出窑能响三年,开片以后直接放到炭黑水里,墨色渗入开片中,就形成了大的黑线,而随着时间变化,还会有小的开片,氧化之后,就成了黄色的金丝。外壁釉层厚、开片大,为冰裂纹;而内壁施釉薄、开片细而密,形成百圾碎,是一种无规则的蜘蛛网线。整体造型端庄秀美,一种纯朴、典雅的艺术之风得到了完美诠释。

钧窑

钧窑的一个特点就是很多都有大的斑块。钧窑瓷极其珍贵,这在民间有众多的说法,比如“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钧瓷无对,窑变无双”“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等等。

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县,时称钧州,故名钧窑。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为“窑变”。

定窑

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瓷。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著称,兼烧黑釉、酱釉和绿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窑址分布于河北曲阳县磁涧、燕川以及灵山诸村镇,这里唐代属定州,故称为定窑。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

瓷都景德镇

景德镇号称瓷都,因为生产制瓷原料高岭土而成为瓷业重镇。宋真宗的时候,因为对景德镇进贡的瓷器喜爱备至,于是将年号“景德”赐给这个小镇。小镇渐渐成为一座制造之城,手艺之城,窑火终日不断。明代文学家王世懋曾描述他初到这里的情景:“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余尝分守督运至其地,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戏目之曰:四时雷电镇。”意思是说景德镇烧窑昼夜不歇,火光滔天,于是戏称:四时雷电镇。从景德镇兴起,五大名窑开始衰落,而景德镇的青花瓷,更是冠绝古今。

青花瓷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瓷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青花是一个非常文学化的名字,极富诗意,中国古代陶瓷中只有它这么浪漫。青花在元代显然不是我们的文化传统,这取决于农耕民族的色尚。我们崇尚红色、黄色。红色是生命,黄色是根本。蓝色,尤其是青花之蓝在我们民族的文化审美中过去从未占有一席,我们长久以来视蓝为不吉,佛经中恶鬼有称之蓝婆的,古代乡试用蓝笔处分,称之蓝单;传说中有蓝蛇,其首含毒称之蓝药……

元青花中最著名的是2005年曾创造过瓷器拍卖价格世界纪录2.3亿人民币的鬼谷子下山的元青花大罐。

瓷器的审美

审美有四个层次:艳俗、含蓄、矫情、病态。

哥窑是一种缺陷美,缺陷美介于含蓄和矫情之间,而我们说的最好的必须是小器开大片,大器开小片,其实就是有些矫情了。而艳俗的代表,无疑是乾隆。

马未都曾经总结道:“宋瓷是中国瓷器的顶峰。”“甚至是中国美学的顶峰。”宋朝美学的确立,也得益于陶瓷美学的主导。从元以后的瓷器开始流俗,从元青花、元五彩的出现,到明清的彩瓷垄断了中国几乎所有的陶瓷门类,超越其他颜色釉成为主流,一直引领中国陶瓷长达七个世纪。直到清代中期以后才被粉彩撼动,切去了半壁江山。清代到了康雍乾三朝,在瓷器制造上达到了一个工艺上的巅峰,但却无法再现宋朝陶瓷美学的光辉了。

瓷器在国外的风靡

“我把三只大泥锅和两三只泥罐一个搭一个地堆起来,四面架上木柴,木柴底下放上一大堆炭火,然后从四面和顶上点起火来,一直烧到里面的罐子红透为止,而且当心不让它们炸裂。我看见它们已经红透之后,又继续让它们保留五六个小时的热度……我慢慢熄灭火,让那些罐子的红色逐渐退下去,而且整夜地守着它,不让火退得太快。到了第二天早晨,我便烧出了三只很好的瓦锅和两只瓦罐,虽然不能说美观,却烧得再硬也没有了,而且其中的一只由于沙土烧熔了,有一层很好的釉。经过这次试验成功之后,不用说,我不缺什么陶器用了。”

不知道有没有同学认出来,这是《鲁滨孙漂流记》中,写烧制陶器的一段。

曾几何时,丝绸被当作中国人最重要的商业名片,而在17世纪,中国的瓷器首次大规模进入欧洲市场之后,这种陶与火的艺术迅速取代了丝绸,成为了时至今日,中国人最为出名的名片。

2007年12月21日,中国成功打捞充满神秘色彩的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这艘装载着数万件珍贵文物的“宝船”在海底沉睡了800多年后终于重见天日。“南海一号”现已出水2000多件完整瓷器,出水瓷器带有明显的异域风格,被认为是宋代接受海外订货“来样加工”的产品。这艘古船的出水,就是对丝绸之路瓷器贸易的最好证明。

因为对中国瓷器的迷恋,还导致了欧洲金银日渐枯竭,最夸张的据说是当时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他曾命令手下将金银器熔化,以支付他进口中国瓷器所要负担的费用。

高昂的费用让瓷器奇货可居,并且让欧洲王公贵胄也不堪忍受沉重的经济负担。于是他们开始渴望自己的国家也能够制造瓷器,而不是需要远渡重洋向中国大量购买。

第一件欧洲硬质瓷器诞生在德国迈森。当时的德国在痴迷瓷器的萨克森国王奥古斯都二世统治之下,他最疯狂的一次,是用600名龙骑兵与普鲁士皇帝交换了151件青花瓷瓶,这些瓷瓶由此被称为“龙骑兵瓶”。

世界上那么多偉大的文明,为什么只有中国发明了瓷,并且垄断两千年?最多的解释是,中国人喜欢玉,希望把陶烧出玉的效果。说白了,陶瓷是土与火的艺术。人类制陶的历史由来已久,只要有黏土,加上一定的条件,原始先民就可以烧制出陶器,这是一种近乎本能的创造。但是,从陶到瓷,几乎像是被施了“炼金术”,演变为另一种全然不同的物质。

★结语:

瓷器、丝绸、茶叶,无疑是代表中国的三大符号,但唯有瓷器命名了中国,瓷器的审美以及制造工艺,几乎代表着古代中国的最高技艺,也唯有这样的高超工艺和审美,足以让世界癫狂。

猜你喜欢
开片哥窑汝窑
瓷器的开片原理
南宋官窑与龙泉哥窑瓷胎的对比分析
哥窑青釉双耳彝炉
汝窑为魁 天青如玉
“仿汝釉”与“汝窑”的差异所在
浅谈哥窑开片的三大美学特征
哥窑“百圾碎”瓷器的研究与烧制探索
浅谈汝瓷开片艺术
开 片
哥窑瓷器揽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