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的“21天法则”

2019-05-13 00:00乔坤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小李学业成绩新学期

乔坤

小李是我班的一位住校生,本来学习基础就很薄弱,近期的成绩愈发滑落得厉害,近乎跌入班级成绩谷底。我知道,小李的家境不好,母亲顽疾缠身,父亲常年在外务工,家中还有一个年幼的弟弟。正因如此,我经常找他谈心,希望多给他一些温暖。这次,我又特意利用午后的自习课与他谈话,希望能够为他消解疑难,缓解心理压力。然而,一番交谈后,我的希望破灭了。

“老师最近发现你成绩下降得有些厉害,能谈谈原因吗?”小李沉默。

“是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还是家里有些什么事儿?”

在我的不断追问下,小李才从喉咙深处挤出了一句话。

“我觉得我自己没有希望了。”

“为什么呢?”

“成绩始终没有起色。同学们也越来越不想与我接触了。”

他曾经也遇到过相同的问题,我也给过他相应的关心与开导。但今天听到这些熟悉的话后,我没有像以前那样去宽慰他,总觉得:相同的问题反复出现,只能说明曾经近乎雷同的解决方法本身就存在着问题。

学业成绩欠佳、同学关系疏离,这两大问题常常困扰着诸多学子,让他们失去了走向未来的希望。然而,面对这两个问题,以前的我似乎仅仅只是将工作停留于言语说辞层面。“凡事皆有因”“求因是为了解惑”。纵观当下学生成长过程中种种问题,大略可分为“思想”“行为”两个层面。显然,学业成绩、同学疏离,这些问题产生的因由与表征侧重于“行为”范畴,不是教师的几句宽慰劝导话语便能解决的。寄希望于言说的力量,我可能犯了“缘木求鱼”的错误。所以,听了小李的回答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学业成绩欠佳,宽慰之余,学生可能真正需要的是学法指导与过程监管;同学关系疏离,劝导之余,学生可能真正需要的是有效处置人际关系的方法。

随后几天,我找来小李,希望他制订一个短期的详细的学习计划,明确各科的学习目标,落实目标所需要的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内容与方法。包括,早晨须要记住多少个单词,晚自习须要修改多少错题……制订好计划后,我和小李进一步交流讨论可行性,确定合适后,让他付诸行动,并接受来自同学、家长及老师们的监督。开始,小李有些抵触情绪,在我的开导下,他慢慢适应了这种精细化的帮扶规划。

10天后,小李在学习上又有了动摇情绪。显然,“成功贵在坚持”成为了小李突围的瓶颈。一天,我给他讲了心理学中著名的“21天法则”,希望他能够坚持下去。经历了痛苦,接受着监督,见证着成长。短期计划累加为长期收获。在随后的考试中,小李的总成绩较上次提了32分。公布成绩那天,我看到了小李脸上出现了久违的喜悦。继续坚持了两个月,小李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进入高中以来最好的名次。成功的体验是成长的催化剂,是希望的摇篮,远胜于他人的经验转述与言说激励。

曾经,在一次演讲会场上,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初中学段的学生似乎更容易被台上激情演说者所感染、打动,高中学段学生的反应则要低冷些。这种现象既体现出年龄差异,也为我们高中教育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发——他人的成功体验不容易成为高中生的正向持久激励,换言之,高中生重视自身的体验与收获。显然,小李正是这一现象与心理的真实体现。

在同学关系的处理上,我也本着“体验成功,收获希望”的原则,先从寝室入手,教他如何与同学谈话,如何依靠日常生活的细节走进室友的内心。例如,陪生病的同學就医,借东西给有需要的同学,分享学习困难与心得……渐渐地,几个室友慢慢重新接受了他。在一次班团活动中,我特意让他负责组织联络全班同学,进一步让他有机会与同学深入接触,在我不断的鼓励与指导下,他与班级同学的关系趋于正常。在新学期的开学典礼上,在班级同学们的推荐下,小李站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作为代表做新学期发言。他挺拔的站姿与当日的朝阳格外映衬。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发现自己的优势,研究自己的问题,探索自己的成长,是解决当下学生问题的一条重要路径。有时候,教师真的显得有些“低能”,因为,我们不能替代学生去成长,无论是问题,还是收获。可能在疑惑与释惑之间,才是属于学生们的成长。有时候,教师是这份成长的捍卫者与守护者,而非参与者与见证者。

猜你喜欢
小李学业成绩新学期
还有机会吗
战“疫”中的新学期也是一次大考
写给新学期
新学期,谦虚行
新学期,你准备好了吗
学业成绩与习得性无助: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大学生上网情况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大专护生自我效能感、就业取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