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融入“温度”元素的研究与实践

2019-05-13 02:06李仲辉
成才之路 2019年10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德育工作温度

李仲辉

摘 要:以德树人是教育的真谛,若在学校德育中融入“温度”元素,那么学校德育将演变成新的教育方式,即“温度德育”。学校德育要通过融入“温度”元素的初体验——让爱和温暖弥漫校园,再通过融入“温度”元素的升华——让感恩与责任铭记心中,最后达到融入“温度”元素的理想境界——形成有“温度”的德育。

关键词:德育工作;“温度德育”;以德树人;思想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6;G6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10-0011-03

著名哲学大师雅斯贝尔斯(Karl Theodor Jaspers)说:“教育是灵魂的教育,而非知识和技能的堆积。”以德树人是教育的真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时代在召唤学校承担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重大历史使命,学校要用实际行动来承担它,使教育真正回归“育人”与“树人”的本位。处在多元文化时代的学生思维活跃,传统的教条式、说教式的德育方法往往无法适应学生的需求,教育效果不佳。如果能在學校德育中融入“温度”元素,那么学校德育将演变成新的教育方式,即“温度德育”。一般来说,学校德育融入“温度”元素,要经过初体验、升华、形成有“温度”的德育三个阶段。

一、学校德育融入“温度”元素的初体验——让爱和温暖弥漫校园

著名作家夏丏尊曾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诚如夏老所言,爱是教育的灵魂。因此,只有在学校德育中融入爱的教育才能让爱和温暖弥漫校园,把“温暖”与知识一起播种在学生的心田。在学校德育中融入“温度”元素,需要经历以下渐进过程。

1.教师的“教师之爱”

英国思想家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的确,缺乏情感的德育是很难具有成效的。“教师之爱”,通俗一点来说,就是指教师通过换位思考,通过身份换位,以父母之心,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通过爱去温暖学生,通过爱去感化学生,让其得到爱和温暖的体验。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学校要通过开展“我最喜爱的老师”“我身边的好老师”“师德标兵”“模范教师”等评选活动,激发学生寻找老师的闪光点,以期与学生共鸣。当教师用自己的师爱唤醒学生的爱的时候,整个校园自然就会弥漫爱和温暖的气息。

2.师生共同“爱学校的一切”

中国古语说:爱屋及乌。对于学生而言,融入“爱”这一元素即意味着“爱学校的一切”。有了这种情感,学生就有了强烈的内在动力来激发自我提高的欲望,从“爱自己”到“爱他”和“爱人”。当爱弥漫校园时,校园自然会温暖如春,“温度”元素自然会融入学校德育之中。

3.“爱和温暖”演绎“爱国之情”

学生由爱校进而演绎为爱社会、爱国家,是学校德育融入“爱和温暖”的必然结果。爱国是爱校的进一步深化。这是因为爱国是爱的深化,它是一种更大、更高和更深的爱。如果没有大爱,小爱就会被侵犯。学校要在德育活动中,大力开展与爱国有关的各种活动,这样能起到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引领学生走向光明未来的作用,并逐步使爱国主义成为学校的一种基本价值规范。在现阶段,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它始终鼓励中国青少年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奋斗。因此可以说,爱国主义就是鼓励青少年学生放飞青春梦想,积极参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的精神支柱。如果将这一精神支柱成功植入学校德育之中,那么学校德育自然就有了“温度”。

二、学校德育融入“温度”元素的升华——让感恩与责任铭记心中

升华,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借用“升华”这一词语,在学校德育中融入“温度”元素,学校德育就有了爱和温暖。如果趁热打铁,把德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让感恩与责任铭记在心中,就有可能产生化学反应,促使“温度”元素的升华。

1.教育学生学会感恩

学校在德育活动中,将“感恩”因素融入其中,这有利于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理解和尊重,使学生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也有利于学生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对生活充满希望。从某种意义上说,“感恩”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道德品质,它具有纯洁灵魂,促人向善的作用。在学校德育中融入“温度”元素,教学生学会感恩,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学校应开展“感恩演讲”“升旗演讲”“感恩主题班会”“帮妈妈洗脚”“帮助残疾人一天”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感恩意识。其次,开展与感恩有关的节日文化活动。如在清明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特殊节日,学校要将感恩渗透到节日文化活动中,使学生能够以一种微妙的方式接受教育。

2.培养学生责任担当意识

责任包括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等方面。《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在学校德育中,要融入“责任”这一“温度”元素,让其贯穿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之中,让学生在履责之中更好地享有自由,并在家庭和社会回报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也使学生明白为了承担起对自己、对家庭和对社会的责任,应该自觉地增强这种责任感,并自觉地付诸行动。

(1)学生对自己的责任。责任是实现愿望的阶梯。有责任心的学生往往在进入社会之前就会为自己树立起“鸿鹄之志”,在日常学习、生活等方面逐步培养能力,为实现自己的抱负积攒知识、技能以及实现其志向的经验。责任可以打开学生智慧的天窗,只有用强烈的责任感才能使学生创造出灿烂的火花。学校在常规德育活动中要教育学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要遵循不为学生承担一切责任的原则,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促进他们的成长。如果一个学生不对自己负责,他就不能承担乃至谈论其他责任。那么学生如何才能对自己负责呢?首先,学校德育要融入“责任”这一元素,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地、积极地遵守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内在规律,使他们的言行符合法律和纪律的要求,并与危害法律和纪律的言行进行不懈的斗争,让他们成为一位合格的公民,而不是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如果做到了这一点,就表明学生承担了个人对自己的责任。其次,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学校都要教会学生承担结果。学校要开展一系列的德育挑战活动,当学生在活动中有机会做出自己的选择时,教师要适时放手,并提醒学生“自己的青春由自己做主”,自己承担自己的责任。当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时,自然就会面对一切,并能进一步思考自己的决定。这样,学生就在这些挑战活动中学习承担,也会重视自我成长。最后,通过责任感教会学生如何成为一个敢于担当、诚实的人。因为诚实需要责任感,有责任感才能做一个诚实的人。

(2)学生对家庭的责任。家庭责任是学生情感领域神圣的部分,教师有责任让学生从小就对家庭负起责任,从小就在家庭中顶天立地。第一,学生要有家庭意识。学校可以在德育之中融入“温度”元素,通过有“温度”的教育,让每个学生思考其言行及其所产生的结果与家庭每一个成员的关系,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学校可以经常开展主题班会、团队活动,激发学生的家庭责任感。第二,学生要有履行责任的意识。学校要在日常德育活动中,引导学生从家庭中最常见的事情开始,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如做家务和记录家庭日志。学校要通过开展德育活动,让学生明白光做自己的事是不够的,还应帮助家庭做一些事情。这样,学生就可以因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得到奖励,或者承受自己行为的负面后果。只有进行这样的教育引导,才能使学生越来越有责任感。第三,搭建家校合作的桥梁。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恰当的德育活动,如召开家长会议、开办家长学校等,搭建家校合作的桥梁,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学生对社会的责任。社会责任意识是指一个人对于应承担的社会职责、任务和使命的自觉意识。社会责任是社会生存的基石。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是指学生要对社会负责,其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成为时代的主人、学校的主人和自己的主人。学校可以利用自主管理和学生的积极参与等方式,使校园事事有责任,处处有责任,营造人人有责任感的良好氛围。学校可着重打造“活动德育、移动课堂、学生自我管理、主题教育、学生社团”五张德育名片。例如,可以在校园引入“移动课堂”理念,让学生在“移动课堂”中体验成功,开阔视野,体会责任感,也可以将学生作为“值班班长”和“考试监督”系统中的一员,激发学生的自律意识、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或者举办社区展览,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责任心等。这样,学校通过“温度德育”,能使学生成为时代的主人、学校的主人、自己的主人。他们进入社会之后,也将成为社会的主人。人是教育的终极目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对每个人负责”,否则这些学生将永远是一个旁观者,缺乏责任意识。

3.理顺感恩、责任与德育之间的关系

学校要在校园中开展“感恩”“责任”等主题文化活动,通过成人仪式、毕业典礼、快乐分享游戏等活动,将感恩与责任渗透到学生的心中。学校要通过这些活动找到“温度德育”的临界点,让学生体会责任、担当的内涵及要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和終身发展,让学生铭记自己的责任,懂得感恩。最终学生将在有“温度”的德育活动中成长,校园将在有“温度”的管理中慢慢升温。由于学校开展了多种具有“温度”元素的德育活动,成功创设了情感环境,因此新环境下的校园充满温暖。

三、学校德育融入“温度”元素的理想境界——形成有“温度”的德育

教育是有“温度”的事业,其“温度”的内涵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继承、完善和滋养。在自然界中,鸟类用自身体温孵卵来繁殖后代的过程,实际上是维持温度的过程。同样,人类也需要在学校教育中加入自己的“温度”,尤其是道德教育。如果道德教育缺乏“温度”,各种美德将很难在学校的头脑中成功地孵化出来。因此,有“温度”的德育的形成,是学校融入“温度”元素的理想境界。那么,怎样才能够真正形成有“温度”的德育呢?

1.构建立体的有“温度”的学校德育环境,形成强大的德育温度场

这种构建,以增强学生对德育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与素养,达到德育活动的综合效果为目的。要以活泼、贴近生活、创新的形式,顺应时代的步伐,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构建有“温度”的德育。要通过提高教育的亲和力,提高德育的温度。要通过学生的和弦来进行道德教育,通过碰撞学生的思想来温暖学生,教育学生,照亮他们前行之路,使有“温度”的德育在学校这片土壤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好的学校文化应当有更多的温暖力量,想要打造温馨的校园文化,形成温暖的优质教育,必然要有文化的含金量和支撑力。

2.通过强大的德育温度场辐射学生心灵

建立好德育温度场之后,学校要通过强大的德育温度场辐射学生心灵。有“温度”的德育可以成功辐射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健康自信地走进大学,融入社会,润泽他人。学校可以从制度文化、团队文化、节日文化等角度出发,举行形式多样的活动,并通过成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定期举行家长培训和讲座,设立家长教学开放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自习管理和考试监督等方式,形成家校一体的“家长文化”,为学生的成长培育有“温度”的林子,让学生把责任和感恩牢牢根植于心中。

3.用有“温度”的管理方式温暖班主任队伍

学校用“爱与温暖”丰富了班主任的业余生活,提高了班主任的生活品位,营造出了浓厚温馨的学习氛围和生活氛围,不断激发班主任的工作热情。学校要努力让“爱与温暖”渗透到每一个角落,渗透到每一位班主任的心中,并内化为每一位班主任的自觉行为,让每一位班主任都成为有温度的传播者。这样,“温度德育”便涵盖了一切,超越了一切,它让每一个师生在校园中都能时时处处沐浴爱的阳光,感受爱的温暖。当一个人内心被“爱与温暖”充盈时,他奉献给社会的也定是满满当当的正能量,这就是“温度文化”的最大升华。

四、结束语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要注重融入“温度”元素,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要通过融入“温度”元素的初体验——让爱和温暖弥漫校园,再通过融入“温度”元素的升华——让感恩与责任铭记心中,最后达到融入“温度”元素的理想境界——形成有“温度”的德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2]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乔建中.中外教育经典名著速读[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

[4]罗素.教育与美好生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贾汉坤.做一名德才兼备,有温度的教师[J].华夏教师,2018(07).

[6]冯秀军.现代学校德育环境的生态建构[J].教育研究,2013(05).

[7]韦云成.寻找有温度的德育[J].中国德育,2012(11).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教育德育工作温度
一张票的温度
停留在心的温度
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儒家“君子人格”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启示
医患关系紧张对医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测个温度再盖被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