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2019-05-13 02:25陆晓倩
关键词:生活区布条编织

陆晓倩

【摘  要】

《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本文结合实际,分析了适宜地提供与利用活动材料,通过区域活动游戏,启迪幼儿智慧的方法。

【关键词】

区域游戏   材料   个体差异

一、从简单到复杂的游戏让孩子提高了能力

卢梭曾强调对不同的幼儿应施以不同的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幼儿园应在各项活动中,根据幼儿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尤应注意幼儿个体差异,研究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不要强求一律。因材施教即教育者要充分了解教育对象在各方面的差异,针对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措施,进行适当的教育,使其在自身基础上获得发展。

而教师在提供生活区活动材料之前,我们要充分考虑是否源于孩子生活的熟悉材料,是否取材身边丰富多样的材质,是否精心过测算提供材料的数量,这样确保投放材料的有效性,使幼儿的活动能够有效顺利地开展。

针对小班幼儿刚进入幼儿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刚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一方面,他们不免带有一些婴儿的“痕迹”;另一方面,由于身心发展迅速,他们又开始具有幼儿期的显著特点。在这个年龄段里,幼儿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而动作发展又是其重要标志。他们身体和手的动作已经比较自如,可以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所以我们在投放材料的时候就要注意幼儿现有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幼儿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因为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遗传素质,都有千差万别的环境影响和生活经验,这就使每个孩子有其独特的潜能和个性特征,只有因人施教才能使每个幼儿的独特潜能、个性和能力获得全面发展。另外,同是一个年龄班的幼儿,各自的发展水平和速度也不尽相同,教师就应根据幼儿的这种差异给予相应的教育。幼儿期身心发展迅速、可塑造性很大,是实施教育的黄金时期。

我曾经尝试过投放一些喂小动物吃东西材料,鼓励幼儿用勺子舀乒乓球,放入小动物口中。因为小班幼儿园喜欢模仿成人的动作,他们有爸爸妈妈喂自己吃饭的生活经验,从而就会对此类游戏比较感兴趣了。慢慢地,我就适当加一些不同种类的“食物”,比如小猫爱吃的小鱼,小兔子爱吃的胡萝卜,小猴爱吃的香蕉。这样能力稍弱的孩子可以继续用乒乓球喂小动物,能力强的孩子可以为小动物选择相应的食物了。这样孩子们就在相互游戏中认知能力得到了提高了,能够知道不同动物爱吃的东西,也初步有了分类的概念。这样的游戏既能发展了幼儿手部的精细动作,还能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我选择在中班的生活区里投放一些比较适合这个阶段幼儿玩的材料,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了。也能使每个幼儿获得与其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从独立到合作的游戏让孩子体验合作的快乐

孩子到了大班阶段就是一个小大人了,他们在游戏中表现出的独立、自主、创意往往会让你惊喜不已。他们通过每天的游戏,相互交流、合作,慢慢变成了好朋友。而且,有了相对稳定的游戏伙伴。所以我也尝试提供一些引导性的材料,来让幼儿自由探索。像在科学区里投放实验操作步骤的提示,通常我们在科学区中我们能够经常看到材料上的隐性标志,老师经常会提供很多材料来让有幼儿自主选择,这些材料能对幼儿的发展起到自主学习的作用。在游戏中让幼儿能够自己看着图谱进行游戏,这样既鼓励幼儿的动脑思考,也省去了老师重复知道的麻烦了。

就像我曾经在大班生活区投放了用毛线编织围脖的的游戏,就像市面上卖的自动编织机一样,孩子可以通过一个带间隔齿的盒子上用绕毛线的方式编织围脖,我只帮他们起个头,然后把编织围脖的方式变成了一首儿歌,孩子们根据儿歌的内容“绕过去”“翻过墙”的口令完成围脖的编织。并把儿歌的图片放在区域内,让孩子自主学习,自主游戏。

可以说,只有具有引导性的材料才能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材料的引导性不是教师的语言指点,更不是教师代替幼儿操作,而是内化在材料中的“指路”线索。因为引导性是体现活动教学的教育性的科学性的重要因素。

三、从无趣到有趣的游戏

有趣的游戏就是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要研究儿童,努力使活动游戏化、趣味化。有效的学习意味着儿童能获得新经验,能面临问题和挑战,能动员多种感官,能进行经验的积累和重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自主活动的,教师只是观察者、引导者、参与者。过去那种灌输式、填鸭式等教育方法已被社会所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让幼儿主动学习,热爱学习。那么如何能够让幼儿能在区域中主动地来学习呢,这就需要老师在游戏中创设恰当的情景了。所谓游戏情境就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所创设的情节和环境。因为在区域活动指导中,要加强区域间的配合,渗透、相互促进。不同区域虽然是相对独立的,但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联系起来,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使幼儿保持活动的兴趣。因为情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情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为幼儿选择的教育内容具有等级性,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形成不同层次的游戏情境,适应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例如:我在大班的生活区中设计了“编织”的游戏,我幼儿提供粗细、质地不同的两种“布条”,粗的,质地偏硬的布条比较容易编制,细且软的布条比较适合当娃娃家的毯子。幼儿在编织的时候选适合自己的布条.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自由选择粗细、质地不同的“布条”。比较粗且质地硬的纸板条让幼儿来编织穿插比较容易大部分幼儿能够完成。但对于有些动手能力强的幼儿就没有挑战了,所以,我又投放了一些比较细又软的布条,鼓励他们来编织难度大的毯子了。幼儿们无论编织是“地垫”或是“毯子”,编完后都会送到巧手商店,供娃娃家的爸爸妈妈前来挑选购买的。这样就让幼儿在游戏中有了成就感,也体验到了工作的快乐。

区域活动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和幼儿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我在今后的生活区活动中,更加要以幼儿的个别探索发现为主积累生活經验,进行个别观察,在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分析材料可调整的地方,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吸引更多的幼儿参与到探索活动中来。

猜你喜欢
生活区布条编织
体验编织的乐趣
一针一线编织爱
生活区创设在培养小班幼儿自主进餐能力中的运用探索
永不凋谢的玫瑰
浅谈自升式钻井平台生活区设计要点
建筑施工生活区节电设计探索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
探讨医院生活区推行物业化的可行性
旧衣变杯垫
彩带花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