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皞
【摘 要】本文阐述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开展“第二课堂”实践的重要性,论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下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的实践:文化基础方面寻求实现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融合的载体,自主发展方面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的良好品行,社会参与方面激发个体责任担当及实践创新的使命意识;并从健全“第二课堂”中的学生社团、探索“第二课堂”与“第三课堂”的衔接融合、结合所在学院的特色开展活动等方面提出下一阶段“第二课堂”的实践探索方向。
【关键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第二课堂” 实践 方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C-0035-02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共青团中央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三全育人”总目标,积极实现立德树人根本育人任务的一项创新性工作探索。通过仔细对比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中的内容不难发现,两者育人的最终目的都是力图培养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青年,旨在具体提升学生自主发展、文化基础、社会参与三个综合要素。本文拟对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容,结合高职院校办学特色,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探讨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的设置及未来实践方向。
一、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开展“第二课堂”实践的重要性
自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于2017年印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以来,全国高校积极响应政策要求,进行了诸多有益探索,但在高校工作的实际成效上,特别是在高职院校中,却呈现出“二八定律”现象。参照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专家的统计,全国目前约有200所高校能够较为成熟地运作“第二课堂”工作,大致有500多所高校正在阶段性推进相关工作。其中,能够成功运作“第二课堂成绩单”相关工作的高职院校则更为稀缺。“第二课堂成績单”制度改革的应然结果是借助“第二课堂”相关工具,更好实现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目标。从已开展相关工作的高职院校来看,不少高职院校存在的实然现象却是推广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游离在核心人才培养体系之外,缺少对相关政策文件的充分解读,难以形成相关部门间的联动,更缺乏对所在地区、所在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体现,使得“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处在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无法真正实现学生综合素养教育的改革初衷。因此,将立足于打造“全面发展的人”这个核心目标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用以指导“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有序进行,思考如何更好地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各要素、素养、子项设置为“第二课堂成绩单”各环节开设的前提,成为本文所要分析的重要问题。
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下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的实践
(一)文化基础方面:寻求实现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融合的载体。学生的文化基础事关学生的美育成效,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的合理融合有助于科学地提升学生文化基础。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对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化基础方面内容,应重点考虑如何提升学生对学校办学特色的共鸣,加深学生对于校园文化的“美学”认同,同时激发青年动手参与校园人文建设的热情。例如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多部门计划尝试探索将国际化、民族化的办学特色与全国正在进行的“垃圾分类”工作相结合,学院“第二课堂”工作组目前正策划于“到梦空间”APP开设创意分类垃圾桶比赛,由拥有设计专业特长的学生为主体,鼓励由学生设计具有民族化、国际化特色元素的分类垃圾桶,在对垃圾科学分类的同时,也将发挥学生创新、创造的科学动手能力,实现两方面素养的融合性发展。
(二)自主发展方面: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的良好品行。青年学生自主发展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性,它的实现离不开正确的青年观的指引。结合学生群体的任务分析看来,学会学习项目侧重于外在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立足本职身份,将学习作为人生长期性的发展任务;健康生活项则侧重于内在任务,重在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爱、自重的健康生理及心理。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以杰出青年群体为杠杆,重视发挥学生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群体的作用,通过开设“第二课堂”线上活动的方式,鼓励新加入的学生干部、干事进行VIA24种人格优势自测,在客观认识自身人格优势的前提下,进行“1+5橙团子校友圈”活动,即每名学生干部、干事在大学期间密切联系随机抽到的另外5名学生干部、干事,在学习、生活、实习等过程中加强交往、相互帮助。以此促进学生智商与情商的双向提升,为日后的校友工作搭建早期平台。
(三)社会参与方面:激发个体责任担当及实践创新的使命意识。青年学生的责任担当表现在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即愿意担负起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重要责任;而实践创新重在挖掘青年的实践动手能力。青年对实践创新的探索是推动国家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目前已建成“柳橙汁”志愿服务队,截至2019年9月,于柳州市志愿服务网实名注册的学院志愿师生已超过7000人次,下辖的业务包含了阳光助残、阳光体育、阳光捐赠、阳光扶贫四个板块。此外,志愿服务队成员定期前往扶贫帮扶村—— 融水县滚贝乡吉羊村,结合专业优势进行的“创业项目+实践扶贫”探索,得到上级单位、组织的认可,获得了全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银奖、全市青年服务项目金奖等荣誉,相关活动更是被“学习强国”APP转发。每次志愿活动开展前,于柳州市志愿服务网开设活动报名窗口,设置活动线上报名方式,以模拟“第二课堂”积分的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热情,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三、下一阶段“第二课堂”的实践探索方向
在之后一段时间的“第二课堂”实践探索中,将进一步解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内容及要求,结合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尝试从三方面科学设置活动版块:第一,将“第二课堂成绩单”中的思想成长类、实践实习类、创新创业类活动纳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社会参与培育板块,注重学生国家认同感培育的同时充分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将“第二课堂成绩单”中的工作履历类、志愿公益类活动纳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自主发展培育板块,通过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式,培育起学生乐学善学的良好学习实践习惯以及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责任担当。第三,将“第二课堂成绩单”中的文体活动类、技能特长类活动纳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文化基础培育板块,注重学生人文情怀的塑造与研究性态度的养成。具体实施计划如下:
(一)以学生发展核心素養为导向,健全“第二课堂”中的学生社团。社团是青年学生直观了解和加入“第二课堂”的最直接方式,学生社团活动对于全校学生提升思想政治水平、丰富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健康生活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推进大学社团的健康发展,是完善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内容的重要环节。在核心素养引导下,发挥社团于“第二课堂”中的主阵地作用,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对朋辈的引领带动作用,有助于实现青年学生树立爱党爱校、积极探索、服务社会、贡献国家的决心。同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尽可能地满足每一名学生的兴趣爱好,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有发挥自己才能、培养自身兴趣、锻炼自身技能的社团活动机会,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依据,探索“第二课堂”与“第三课堂”的衔接融合。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形式,“第二课堂”侧重于覆盖学生“第一课堂”以外的文化、艺术、科技等各类校园课外活动;在此基础上,近年来也有部分高校提出了“第三课堂”的概念。如大连大学认为“第三课堂”是为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而进行的学习内容,形式大多是以社会实践、短期帮工、酒店旅行社兼职等为代表的活动;西南交通大学提出的“第三课堂”侧重于指代各类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西昌学院将“第三课堂”归纳为网络远程教育活动;闽江学院、淮阴师专将“第三课堂”描述为宿舍及后勤文化活动;扬州大学则推断“第三课堂”应表现为学生政治成长活动。以核心素养的各维度为具体参照依据,在“第二课堂”的模块化设置中,可灵活地将“第三课堂”的内容融进“第二课堂”相关项中,譬如将学生结对、外出研学等“第三课堂”活动纳入“第二课堂”的实践实习、工作履历项目,将更好打通“第二课题”与“第三课堂”,破除信息孤岛,帮助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开阔国际化视野。
(三)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结合所在学院的特色开展活动。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各素养作为青年培养的目标,紧密结合学院及二级系部的工作特色,以此来打造亮点,在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已成为一项早于学院“第二课堂”全面工作开展而开展的工作。本着重心下沉的原则,结合5个系的特点,二级系部已提炼出系部“第二课堂”特色,分别为:机电系“工匠精神”;经管系“诚信道德”;建筑系“文化传承”;信工系“党团建+”;师范系“一心一意”。此外,学校自2017年开始推行的“雅”课程,是学校“大学生素养工程”的育人模式新探索。目前开设了12门优雅课程(生活技能类)、8门风雅课程(艺术审美类)、12门文雅课程(地方文化类)。通过选修课的方式,以“社会人”综合素养为立足点,以“绅士”“淑女”为培养目标,提升学生对雅致生活的追求、对优秀文化的热爱、对自我发展的信心。
【参考文献】
[1]新时代热词编写组.新时代热词[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149
(责编 苏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