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丹,刘海兰,周晓燕,金 欣,邱莉芳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200;2.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 南宁 530011)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是卒中后常见并发症,发病率12.5%~70.0%[1]。临床表现为患侧肩手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后期加重可导致患手肌肉萎缩、挛缩变形甚至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及预后。包艳等[2]研究采用五苓散冷热浸泡结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缓解患手的肿胀、疼痛及活动受限状况;而张立波[3]研究通过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患侧肢体进行规律地充气、放气,可以促进肌肉、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帮助大脑皮质接受本体感觉冲动,促进大脑运动功能的重建与修复,对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研究采用五苓散冷热浸泡联合空气波压力泵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干预,结果显示可改善患者健康结局,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为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100例。100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50例。两组年龄、性别、卒中类型、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images/BZ_22_250_2616_2258_2750.png干预组对照组 60.74±1.46 58.75±1.31 50 50 35 29 15 21 16 12 34 38 43.1±2.51 46.1±2.49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卒中诊断标准[4],且经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确诊为初次发病;②符合肩手综合征Ⅰ期的诊断标准[5]:肩部、手指及腕关节疼痛,活动受限,手背皮肤肿胀、发红、发绀,皮肤温度升高,手指一般呈现轻度屈曲,而屈曲的能动范围有限;③病程2周至6个月;④无意识障碍,能执行指令。
1.3 排除标准 ①非卒中后引起的肩、手疼痛者;②皮肤感染、溃疡者;③严重周围血管病变者;④冷、热觉过度敏感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对照组 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予功能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护肩肢具的使用,患肩的主动、被动训练,维持腕及掌指关节伸展位,促进患手静脉回流;每天进行功能训练2次,每次30 min。
1.4.2 干预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五苓散冷热浸泡联合空气波压力泵进行干预。免煎中药五苓散加减[2]2份(每份含茯苓10 g、猪苓10 g、桂枝10 g、白术10 g、红花10 g、泽泻10 g、防己10 g、干姜10 g、淫羊藿10 g)分别放置在中药熏洗台内(专利号:201920599465.1),各加开水1 000 ml溶解中药,分别维持药液温度热(50~52℃)、冷(10~12℃),将肿胀患手放置10~12℃药液中浸泡5 min后,再放入50~52℃药液浸泡5 min,交替反复进行,浸泡过程中同时对肿胀患手进行拍打、向心性按摩及活动掌指关节,每次30 min,每日2次。五苓散冷热浸泡后,采用空气波压力泵(型号:DSM-800S)进行治疗,治疗前检查仪器性能,做好解释,消除患者恐惧心理。操作步骤:①患者取平卧位,将患肢放置相应套筒并拉好拉链及粘带;②将通气管连接主机和套筒充气端口;③连接电源,根据治疗需要调整充气压力(80~100 mmHg),2次/天,每次30 min。
两组均治疗观察28天。
1.5 评价指标
1.5.1 疗效标准 参照《康复功能评定学》[6]制定,治疗前后均由同一名治疗师对患者患肢疼痛、水肿、关节活动度等进行测评。显效:疼痛、水肿基本消失,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有效:疼痛、水肿好转,关节活动度部分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
1.5.2 观察指标 ①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采用改良的 Fugl-Meyer量表(FMA)[6]评定,满分为 66分,FMA评分越高提示上肢运动功能越好。②生活自理能力评定:采用改良Bathel指数(BI)[7]评定,BI值越高提示自理能力越好。③焦虑状况评定:参照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8]评估,总分>14分,提示有焦虑;7分<总分≤14分,可能有焦虑;总分≤7分,没有焦虑。得分越高,焦虑越严重。④睡眠质量评定:参照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量表[8]对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价,总分范围0~21分,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2。
2.2 两组干预前后FMA评分、BI比较 两组FMA评分及BI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 两组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焦虑状况比较 见表4。
表2 两组疗效比较(例)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及BI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评分及BI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下同
images/BZ_23_250_2850_2258_2983.png 50 50 34.4±5.5 35.8±6.5 53.7±6.4①②44.5±6.7①43.3±10.4 44.8±6.9 61.5±5.6①②50.0±6.7①干预组对照组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焦虑状况比较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焦虑状况比较
n HAMA 组别干预组对照组PSQI 50 50治疗前15.63±1.68 15.80±1.77治疗后6.87±0.82①②9.76±1.34①治疗前17.20±1.35 16.87±1.28治疗后6.25±1.46①②11.34±1.53①
肩手综合征又称为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9],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定论,主流观点认为脑血管病急性发作影响血管运动中枢,直接引起患肢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及血管痉挛,产生局部组织营养障碍,出现肩部周围和手腕部肿胀、疼痛,关节活动受限,甚至导致肩关节不同程度脱位。肩手综合征Ⅰ期是肩手综合征治疗的黄金时期,在早期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可有效促进患侧功能恢复和症状改善,临床上关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方法众多,但单一治疗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优化组合应用已成为治疗肩手综合征的研究趋势。鉴于此,本研究利用内病外治原理,采用中药五苓散冷-热交替浸泡结合空气波压力泵对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干预,疗效显著。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病机为“本虚标实”,在“本”为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血少气虚,在“标”为气滞血瘀、脉道不畅、营卫失调[10]。气滞血瘀导致关节痹阻,经脉不通而致疼痛,即“不通则痛”。气滞则水行不利,血瘀则脉行不畅,血不行则化为水,故出现肩、手关节疼痛肿胀,甚至肌肉关节挛缩,活动不利。本研究采用的免煎中药主方为五苓散,由茯苓、猪苓、泽泻、桂枝、白术5味中药组成,具有内通三焦水路,外达皮肤腠理、行水散湿、通阳化气之功效。另外,在五苓散组方基础上,辅以红花、干姜、防己、淫羊藿等4味中药,其中红花活血通络、祛瘀止痛,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祛燥湿,防己利水、祛湿止痛,淫羊藿除湿祛风,全方共奏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效。本研究结果与周晓燕等[11]研究一致,可显著改善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疼痛、肿胀及活动受限状况,研究显示干预组总有效率达92.0%,显著高于单独采用康复训练的对照组,说明五苓散冷热浸泡充分利用热胀冷缩原理[12],舒缩血管,交替刺激交感神经,可消除水肿;而且五苓散组方具有活血化瘀、化气利水、消肿止痛的功效,可以消除患手肿胀、增强患手肌肉反应,有效促进患手功能恢复,进而缓解患者因疼痛肿胀导致的焦虑状况,有效改善睡眠质量。此外,研究发现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单一康复训练的对照组,说明干预组采用五苓散冷热浸泡联合空气波压力泵治疗后,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说明空气波压力泵利用多腔气囊均匀的力度反复气压式按摩患肢,可以提高患侧本体感觉及皮肤表面温度,扩张肢体微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缓解患肢组织缺血缺氧,促进新陈代谢,从而进一步加速组织水肿消退,清除局部代谢产生的炎性物质。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得到有效改善的同时,生活自理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能有效促进其康复进程和健康结局。
综上所述,干预组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干预后,可有效改善患肢血液循环,消除水肿,减轻肌肉挛缩,缓解其焦虑、睡眠状况,有效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且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操作简便、安全、舒适、无副作用、无创伤,符合现代医学发展方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