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下我国直升机制造企业发展路径研究

2019-05-11 02:42航空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9年4期
关键词:航空工业军民直升机

航空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朱恒阳 刘文鹏 李 麟

本文以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军民融合工作开展情况、典型经验为例,探讨了企业如何通过外委外协加工等方式填补产能缺口,避免固定资产重复投资,并以此拉动地方及社会民营经济发展等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相关问题,以及对在军民融合战略下,国防军工企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等问题。

一、概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框架下,提出要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及更深程度上稳步有序推进军民融合发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之路。十九大之后,我国逐步构成了一个从思想到战略、从战略到任务的完整体系,为在新起点上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了基本原则与方向指引。

将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在战争形式信息化、经济形态市场化、技术形态军民通用化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重大决策。直升机工业作为我国航空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防武器装备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促进直升机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是当前要着重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直升机制造企业军民融合发展现状

从我国第一架直升机诞生开始,直升机制造企业就一直在走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路线,以航空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航空工业哈飞”)为例,受国家政策和整体外部环境的影响,大体上经历了三种发展模式。

(一) 以军带民

1956年,前苏联援建的米– 4直升机生产线启动,我国直升机工业在仿制米– 4直升机的基础上正式起步。1958年,以前苏联米– 4直升机为原型仿制的我国第一种直升机——直– 5直升机首飞成功,这是我国直升机工业的源起。伴随着直– 5型直升机的发展,我国直升机工业逐渐形成军民共用的完整工业体系。其中,开发出的军用型号主要包括军用运输型和军用战场突击型,民用型号主要包括客机型、林业型、救护型和航测型等。在这一时期,项目的研制经费来源主要是国家投入。

(二)以民促军

20世纪80年代,国家战略重心开始向国民经济建设转移,开启了“以民促军”模式。当时,我国在役直升机技术上已显疲态,其可靠性、舒适性、实用性等已经不能够满足飞速发展的使用需求。为改变这一现状,航空工业哈飞采用全额贷款的方式引入法国“海豚”直升机专利,研制出第一款在当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直– 9直升机。通过对“海豚”直升机技术的消化吸收,航空工业哈飞的研发制造体系也逐步从前苏联粗犷的生产管理方式转变为欧美先进的西方工业体系的研发生产管理模式,其直升机研发制造水平跨越了30年。后期,通过对零部件进行国产化研制,航空工业哈飞研制生产了我国第一代直– 9武装直升机。

1986年8月,原总参谋部陆航局成立,我军在陆军中开始建立直升机部队。截至目前,直– 9直升机已经形成军民两大系列,是我国目前已销售数量最多、出口范围最广的直升机。直– 9直升机的专利引进、技术吸收再创新的方式,堪称我国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典范。这期间,国防投入急剧减少,而民用市场需求量剧增,航空技术在民用领域寻找到突破口,航空工业哈飞有的放矢地推出了一些当时紧缺的民用产品,航空产品的研制经费开始主要依赖汽车、机电等民品的收入。

(三)军民互促

进入21世纪,随着装备需求的多样化发展,以及民机客户化要求的逐渐丰富,大量新型号研制项目得以立项。考虑到直升机平台的通用性,大部分新研制型号并不是从零开始的,而是在现有平台上通过升级改进以满足新的要求。军用、民用产品的制造技术开始逐渐融合,并形成完整的工艺制造体系,此后军民融合开始向管理、服务、资本等领域渗透。例如,民机项目管理模式开始在军机上应用;基于民用直升机型号建立起来的运营与服务支持体系,也开始在军用直升机的服务与保障中发挥作用。此外,航空工业哈飞与地方合作的范围也得到进一步扩展,合作层次更加深入,为主机制造厂进行配套的国企及民企发展到几百家,其配套的内容涵盖金属与非金属原材料、机载成品、标准件、工装夹具、特种工具、零部件加工等多个领域。供应商与主机制造厂之间不再是简单的供需采购关系,而是利益共同体,供应商的交付质量与周期时刻影响到主机厂整机的交付进度。因此,主机制造厂与供应商的合作模式也由简单的外协配套加工,逐步转变到对供应商的整个质量体系、标准体系乃至党建体系的输出与培养。

这些探索培养和锻炼了各层次的人才队伍,使航空工业哈飞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军民机研发制造服务体系,为我国直升机产业的发展奠定了深厚基础,也为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与“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的战略目标相比,现阶段大部分军工企业的军民融合还仍处于“物理融合”的低层次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融合广度上来看,技术、人才、服务、信息等要素流动基本封闭在体系内部;受现有体制机制影响,军民品的研制标准、模式、定价方式及各方对自身利益的保护都成为军民深度融合发展难以逾越的障碍。

(2)从融合范围上来看,目前仍局限于原材料供应、成品配套、工装工具等制造领域,对于高附加值领域如研发、服务、信息、资本等涉猎不深,企业经营手段不够灵活,为客户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的能力亟待提升。

(3)从融合效果上来看,长期跟随式的发展模式和自身体系的封闭性,导致技术创新引领作用不突出;国外先进航空制造企业对核心技术保护意识极强,通过国际合作实现技术升级的效果不明显;由于受理念、文化、体制机制等多因素影响,管理融合推进困难。此外,由于缺少竞争机制,军机研制成本居高不下;民机研制资源有时也得不到充分保证,特别是受长期“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在民品的开发上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和市场意识,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三、直升机制造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直升机制造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我国军民融合战略在实施背景、客观条件等方面与世界各国相比有很多相似之处,受国际环境和我国国情的影响,融合的方式和达到的效果可能会不尽相同,但目标是一致的,即实现“强军”与“富民”的统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于直升机制造企业来说,可获得很多发展机遇。

从国家层面来看,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将为军民两用产品与技术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直升机制造企业将会迎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低空领域的逐步开放和通航产业相关政策的出台已经是最好的证明。

从军队层面来看,为在保证作战能力的同时进一步降低装备采购成本,必然要引进竞争机制,这些会促使现有直升机制造企业逐步向高附加值领域进发,在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

从地方层面来看,为践行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会搭建更多的信息平台促进军工企业和地方民营企业更多地开展合作,出台更多的政策鼓励“民参军”。这意味着直升机制造企业在供应商方面会有更多的选择,有利于主机企业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

从企业层面来看,随着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军民品研制的固有体制机制将被打破,会更有利于资源的配置、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企业生产成本和管理复杂性的控制。

(二)直升机制造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与军民融合战略实施带来的机遇相比,直升机制造企业面临的挑战会更多。

首先,国防经费投入的减少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的经营压力。长期以来,我国军工企业能力建设主要依靠国家资金支持,随着军民融合的深入发展,这种模式必将会改变,在军工能力建设过程中国家投资的比例会越来越低,民品研发将更多依赖企业自筹。这会使得在当前国内直升机应用未成规模、现有市场多被国外直升机占有的情况下,企业经营将更加艰难,短期内仍要依赖军品订货来维持企业的生存发展。

其次,军队引入竞争机制必将会导致民企抢占军工企业份额。当前,随着通航产业相关系列政策的出台,地方政府及民营资本热情高涨,纷纷进军通航领域,航空产业园遍地开花,大中型企业纷纷通过合资、引进生产线等方式进入直升机制造领域;再加上国家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民参军”将不会是难事。在这样的形势下,对于直升机制造企业来说,竞争压力会进一步增大,很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被“融掉”。

再次,新技术的不断涌入将对传统军工企业地位带来严重影响。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3D打印等颠覆式技术创新正在引领新一轮的产业变革。但受长期跟随式发展模式影响,以及企业自身在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工装设计和工艺基础研究方面投入有限,直升机研制领域的创新往往依赖于材料、电子、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发展,自身的核心技术优势并不突出。在中小企业创新比例占整个国家创新比例为80%的大环境下,如何应对技术革命带来的产业变革,在军民融合发展中保持企业的龙头地位,是当前直升机制造企业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四、直升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

(一)理论模型及关键问题

我国军工企业军民融合推进过程大体上可分为4个阶段:军工生产阶段、军转民阶段、军民结合阶段、军民融合阶段,演进模型如图1所示。

基于通用直升机自身天然具备军民两用的属性,我国直升机制造企业在产品和技术层面的军民融合是做得比较好的。但如何建立良好的军民协调机制,仍然是当前直升机制造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所面临的关键性问题。

影响军民协调机制建立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客观上来看,受研制能力、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空域开放及配套设施建设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直升机产业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市场拉动作用不强、国外市场竞争乏力,导致直升机制造业难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发展模式。

(2)主观上来看,由于长期受军工发展模式影响,军工企业人员大都思维固化,市场意识不强,在“保军”的前提下,所有体系的建立均以军机为准,对民机发展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二)直升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策略实施建议

基于上述原因,在当前的发展阶段,通过市场自由竞争来拉动我国直升机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是不现实的,所以,建议采取“先分后合、逐步推进”的策略,主要分4个维度、3个阶段来实施。具体路径如图2所示。

图1 军工企业军民融合演进模型

图2 军民融合战略下我国直升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路径图

1. 第一阶段

产品维度:根据客户需求做好现有军民型号研制、改进改型和产品推介,加强品牌建设,增强国产直升机产品影响力。

技术维度:梳理设计工艺技术短板,加强与科研院校、国内外先进制造企业技术交流,突破军民机研制关键技术,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

管理维度:以新研型号为依托,借鉴国外先进航空制造企业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民机管理模式;总结军机管理经验,建立完善的军机管理模式。同时,秉承体系效能型企业建设精神,聚焦企业核心能力建设,对各项业务进行梳理。对于核心的技术与业务,要加大资源投入,持续迭代更新,确立领先优势。对于非核心业务,逐步削减投入直至不再投入,对能力补足采取外包的方式。

服务维度:根据军民机客户要求,制定有针对性的服务策略,加强维修等保障能力建设,提升军民机客户满意度。

此阶段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对军民机研制规律的认知和把握,增强军民机客户对国产直升机产品的信心和对我国直升机制造企业的信任。

2. 第二阶段

产品维度:选取国际上先进的民用直升机开展军事化改装;在对产品进行改装的同时做好军品部分、军民通用部分、民品部分的划分工作,军民通用部分设计制造采用民用标准。

技术维度:开展先进技术特别是颠覆性技术研究,加强对成熟新技术应用和工艺技术创新。

管理维度:军品部分按照“小摊子、高水平、集约化”的模式管理;军民通用部分、民用部分按照“股份化、股份多元化、经营规模化”的方式由股份公司进行管理,按照市场经济的方式运行。

服务维度:在总结第一阶段军民客户服务经验的基础上,统筹军民客户服务管理,构建军民一体化服务平台。

此阶段是路径实施的关键和难点,主要目标是建立适用有效的军民协调机制,改善军民分线带来的资源重复投入或混线带来的管理复杂、协调难度大等问题。

3. 第三阶段

产品维度:着重军民两用型产品开发。需特别强调的是,对于军民两用的产品,要在充分调研市场需求及军队作战需求后,再进行产品设计;对于军民通用部分应尽量固化状态,预留多种接口,推荐军民客户采用选装方案。

技术维度: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借助中小企业、“平台”、“智库”的力量加强对颠覆性技术及集成技术方面的研究,切实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管理维度:主要业务以客户为中心或者以技术为中心,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围绕核心业务,可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扩大企业规模,增加经营范围,提升企业的创造价值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服务维度:从提供单一的产品向提供具有高附加值的综合解决方案转变。例如,在销售产品的同时,为购机客户提供托管、飞行员培训、维修保养解决方案、证件保险办理等综合服务。这方面要加强与社会各类企业的合作,可以通过业务代理、合资成立咨询服务公司等方式实现。

以上3个阶段仅是理论层面的划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各维度工作的具体推进情况跨阶段实施。

五、开展军民融合工作的典型经验

随着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高度重视,航空工业哈飞的军民融合工作也进入新的阶段,其积极践行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探索构建军民融合发展的“哈飞模式”。航空工业哈飞致力于推动我国直升机工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带动地区产业升级,从技术、管理与产业融合3个方面,统筹推进军民融合工作。

在技术融合方面,按照“直升机产品立足军机发展民机,通用飞机立足民机发展军机”的思路,直升机平台的多用性、通用性决定了同一平台的军民产品在绝大部分技术上是可以通用的。例如,在直–9直升机这一经过多型军用直升机验证过的成熟平台上,经客户化改装、选装,结合适应性改进,先后推出的H410、H425、AC312等民用型号,已服务于通航、警用、海监等通用领域。2018年,航空工业哈飞在原H425型机基础上通过换装大功率发动机与先进机载航电系统,研究出崭新的AC312E型机,较好地迎合了高原市场需求,系列化的民机谱系有效地推动了国产民用直升机的发展。

在管理融合方面,通过空客复合材料制造中心项目及与空客直升机合作的H175直升机项目,航空工业哈飞接触到国外的先进航空制造管理模式,国外管理模式以高效性、突出的成本意识、严格的交付时间节点、精益求精的苛刻质量观,深刻影响了航空工业哈飞的型号研制管理模式。航空工业哈飞结合公司实际,按照“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的思想,将先进管理模式在各型军、民机研制过程中加以贯彻。例如,在某型机的总装生产线建设中,航空工业哈飞就充分借鉴了在研民机国际合作型号的站位式生产模式,将原有的里程碑节点细化为站位级,实现了需求精准、保障及时、按需生产的生产模式,大大提高了总装效率。

在产业融合方面,航空工业哈飞严格遵循“对一般制造能力的建设不再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的原则,从“十一五”时期,就致力于将社会资源丰富的、不需要从零开始发展的非核心加工能力进行外协配套,降低了固定资产投资,从大型国企“大而全”的影子中走出,也带动了地方企业发展,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在推进产业融合的过程中,航空工业哈飞始终秉承“边纳入、边扶持”的原则,积极带动民营配套企业发展。由于供应商的产品质量直接影响到主机厂交付情况,因此,主机厂与供应商的合作模式也从简单的外协合作开始,逐步升级为战略培养供应商,在ISO9001质量体系基础上,时刻关注供应商的质量问题、经营状况等。航空工业哈飞近年来积极与供应商开展生产协作及资源共享,按照 “十三五”技术和制造能力发展规划,对供应商队伍结构进行了持续的优化与梳理,开展对供应商生产能力的评估,有针对性地培养了一些专业化供应商,确保供应商与航空工业哈飞共同发展,合作共赢。此外,航空工业哈飞还将生产计划体系向供应商延伸,指导供应商完善生产计划,提高供应商的计划管控能力,实现均衡生产。在资源共享方面,航空工业哈飞将供应商生产线引入生产现场,作为公司相应能力的有效补充,例如,哈尔滨哈飞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机加专业完全模拟航空工业哈飞的管理模式运行,从工艺技术到质量管理等各方面完全按照航空工业哈飞的相关要求执行。

六、结束语

军民融合浅层次讲指的是一种技术的通用能力,深层次指的是国防动员能力,而国防动员能力中一个最重要的要素是巨大的武器装备生产能力,建立强大的武器装备供给侧。航空工业作为国防装备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责任重大,使命艰巨。

航空工业不仅要肩负强军报国的重大使命,而且还要肩负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的社会责任。面对未来大量的交付需求,航空工业不仅要提升自身产能,更要注重避免重复投入、重复建设,对一般能力的固定资产不再新增投资,而是着眼于应用现有社会资源来填补产能缺口,同时也达到拉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

在“十三五”中末期,航空工业哈飞要进一步扎实推进军转民、民参军和军民资源共享各项工作,深化各项改革措施,一方面要实现军民技术、能力、资本等要素的深度融合,以及产业资源整合和技术能力溢出;另一方面,要将航空工业发展融入社会经济发展之中,以国家整体经济和科技的实力支撑国防和军队建设。

猜你喜欢
航空工业军民直升机
直升机?
土耳其T-129攻击直升机
航空工业综合技术研究所
新形势下军民融合防救体系建设探索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浅谈推进网信军民一体化发展
美军在武器装备采办领域推行军民协同发展的主要做法及启示(上)
摄影
An Analysis of Daisy Buchanan in The Great Gatsby
直升机取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