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梅
班级是學校最基础的组织单元。德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必然需要从最基础渗透和践行。因此,在学校德育建设中班级发挥着十分突出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立德扬善来引领学生向善、向美、向真,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情感,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在学生中树立道德标杆,让学生从身边事、身边人中受启发、受熏陶、受教育,做到自觉践行立德扬善,从而打造班级德育的精神高地,使得整个班集体凸显朝气蓬勃、学习积极、精神纯净、行为文明、团结和谐的良好气象。下面就班级德育中“立德扬善”德育模式的实践作一阐述。
一、“立德扬善”与学科教学综合融通
德育不是以单纯和孤立的形式存在于学校教育中。因此,班级构建立德扬善德育模式是多元的、多渠道的,要将德育理念融入各个科学之中。通过班主任与各学科教师的沟通与交流,从中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度、一言一行、思想动态、情绪情感等。各学科教师在授课时要结合教学内容融入立德扬善的内容,让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同时潜移默化获得德育的浸润。比如,语文学科中的优秀文章蕴含丰富的立德扬善的内容。每一篇文章的作者,都具有人格魅力,品质纯粹、道德高尚,无形中成为学生学习和敬仰的榜样。如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鲁迅,从他的作品中就能够感受和认识鲁迅的爱国情怀,为国忧思的责任意识。作为大文豪的鲁迅借助自己的笔为中华民族命运的发展大声疾呼,这本身就是一种良好品德的体现,也是一种善良本性的充分展现。在各学科中德育都有鲜活的例证,能够让学生感知立德扬善的正确价值观,并深深植入到思想意识中,成为行动的指南。
二、营造立德扬善的文化氛围
文化直指人心,文化的力量看似无形,却能够起到巨大作用。班级文化建设是构建立德扬善德育模式的组成元素之一。借助班级墙报、文化墙、读书角等形式,大力宣传立德扬善的故事,不但挖掘从古到今的故事,还及时发现班级中的好人好事。这样,既有学习榜样,也有践行实例。立德扬善文化氛围的营造,能够使得学生深入感悟、拨动心弦、启迪思想、升华精神。通过文化宣传形式,让学生主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立德扬善不仅深藏于个人言行中,还体现在文化素养上。因此,班级创设文化角,引领学生大量阅读传统古典诗词,或是选择优秀阅读文本,打造充满书香气息浓厚的班级文化角,通过文化的浸润和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此同时,也在培养学生的对真善美的辨别意识和能力,对假恶丑的批判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在班级营造一个活力四射、积极向上的精神环境,需要的就是班级每一名学生的凝心聚力,使得精神文化成为一个班级的核心和灵魂。班主任将立德扬善的实地践行渗透到各个细节之中,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言行的践行,自我思想的提高,都要设身处地地投入到班级管理之中,师生、生生之间勤于交流,取长补短,综合发展。文化氛围的建设实际上与班级舆论氛围相辅相成,宣传文化的作用,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起到潜移默化作用。班主任可以通过设置一套评价体系,来对学生立德扬善的具体行为进行物质文化形式的鉴定和衡量,通过日评、周评、月评等,使得学生的各种表现都能够处于被关注之下,从而人人互相督促、个个快乐成长,做新时代立德扬善的践行者。
三、搭建立德扬善的活动平台
德育的目的就在于通过教育让学生具有积极学习态度、健康心理情感、良好道德品质,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崇德尚善,让未来社会主义接班人从小就具备综合素养。如何让班级学生能够从旁观者变成立德扬善的行动者,活动成为不可或缺的践行平台。班主任可将立德扬善内容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结合起来,创设“我是小雷锋”“小小监督员”“每周星组”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行动,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注细节,做实做足立德扬善,使其接“地气”,在学生自觉行动中获得鲜活生命力的支撑延伸。同时,班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大活动,让学生通过才艺展示体会立德扬善的深层含义,既有高尚的爱国强国的中国梦,也有良好的自我精神和品质道德的从容体现。如班级要参加六一节文艺演出,班主任编创了配乐诗朗诵“中国梦,我的梦”文艺节目,内容设计从古至今,从古丝绸之路到今天的“一带一路”,从过去的四大发明到现代的国防科技……百年奥运,一朝梦圆。该节目的表现形式是配乐朗诵加现场作画,以雄浑的古典音乐为背景。节目的设计可以让全班学生都参与,有人积极报名要绘画,有人要朗诵,还有人说举旗……学生的积极性让整个节目编排进展顺利。但是为了给全校师生奉献一场视听盛宴,经过学生认真讨论,最后推选四人朗诵一人现场作画,其余同学转为幕后工作。节目演出后,震撼人心。班级学生从中获得了成就感,也体验到了团结和谐的班级氛围,以及感受到满满的立德扬善的正能量。
总之,当前,面对网络时代的来临,我们要坚守心中纯净的道德阵地,班主任大力构建立德扬善的德育模式,从而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用实际行动诠释,用思想提升延伸立德扬善的深层内涵。如此,班级德育才能够取得实效,同时也推动了班级管理工作的良性运转。
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小学“立德扬善”德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立项编号:GS[2017]GHB1635)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 刘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