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娱乐化时代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发展的自律与自新

2019-05-10 06:41刘剀
新媒体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自律

刘剀

摘  要  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产业化发展,给视听内容的创新提供了一个驱动力,但在价值观引领、产业链结构、内容形式的突破等方面都遭遇了瓶颈。网络综艺要借势当前网络综艺好快发展的契机,加强自律,从内容生产的源头遏制低俗娱乐,因势利导,与电视媒介深度融合,调整节目生产策略,积极寻求自新。

关键词  泛娱乐;网络综艺节目;自律;自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4-0117-02

近年來,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后简称为“网综”)发展迅猛,2015年被称为网综发展元年,网综一改山寨、草根的帽子,开始向专业化、正规化、产业化发展。随着几部重头网综的推出,2018年成为继2015年后网综发展的第二个关键节点,电视综艺与网综的界限逐渐模糊,网综从抄袭翻拍电视综艺走向原创和细分市场,共同构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视听节目生态圈。网综生产背后的制作方米未传媒、银河酷娱等在冠名招商方面撬动了数亿的记录,《吐槽大会》《奇葩说》《火星情报局》等节目成为资本追逐的烫山芋。对于资本驱生的网综来说,一切为了收视率、点击率和留存度,在网综“野蛮生长”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忧患,过度娱乐化让网综的发展重蹈了传统视听节目的覆辙。原广电总局曾经多次下发“限娱令”,遏止视听节目在价值引导方面的偏差。近年来,网综的过度娱乐化现象更甚,直接拉低了网综的品质,误导了青少年的审美和三观。对于此,2018年7月10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关于做好暑期网络视听节目播出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特别对偶像养成和选秀类节目提出导向正确、内容健康向上的要求,坚决遏止节目过度娱乐化和宣扬拜金享乐、急功近利等错误倾向,努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清朗的暑期网络视听环境”①。

1  网综过度娱乐化的问题表现

1.1  价值观引导偏差

网综的观众主要是年轻的网络受众,这些观众还处于价值观引导和重塑的成长阶段,对于传统视听节目老套的说教式宣扬有一定的抵触心理,转而投向话语开放的网综节目。而当下的网综节目过度娱乐化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三观不正,没有宣扬正确的价值取向,在节目中物欲横流、一切向钱看,出现了价值观的迷失和偏离。部分网综忽视了审美的体验,过于强调体感的短暂欢愉。有的节目宣扬草根逆袭,有的宣扬一夜暴富,还有的尊崇享乐至上,助长了受众对主流价值观的抵触心理。

1.2  内容话题无下限

电视节目有完善的审核和追责制度,而网综的审核监督迟缓且效力低,这就导致了网综节目从节目策划到节目播出,都缺乏规制。有些网综为了博眼球、博出位,把职业操守摔个粉碎,不断触碰娱乐底线,生产出一些“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无节操的垃圾”②。部分网综不去用心打造优质内容,而是搜刮网络热点,集合各类“段子”,用敏感的社会问题、露骨的话题、带有性暗示的挑逗语言来留存观众。在节目策划和嘉宾的选取上,刻意制造人物间的冲突,动辄嘉宾强烈冲突,放大了人性的阴暗面,语言暴力、网络脏话频繁出现。尤其在网综特有的“弹幕”中,充满了谩骂、偏激、诋毁的话语。

2  网综过度娱乐化的成因

2.1  高度市场化的副作用

高度的市场化运作能够高效地分配生产资源,打造完善的视听产品生产链。但资本的逐利天性在没有“无形的手”介入的条件下,视听节目的生产会被资本裹挟、被利润奴役。网综过度娱乐化的问题是视听节目的通病,这与节目的生产方、发行方、播出方、赞助商、监管部门以及受众都有着密切关系。在资本逐利的内在驱动下,唯“点击量”成为网综节目成败的唯一标准,网综从招商、策划制作到播出,没有电视综艺冗杂的审批和多层监管,周期短见效快,导致热钱的大量涌入,这种短期投资炒作出来的节目很难“永流传”,并且异常激烈的竞争反而带来苦果。

2.2  监管体制的不灵通

对网综节目的监管缺位,造成受“限娱令”影响的“大屏”节目转战“小屏”,而在大量社会热钱涌入网综创作后,过度娱乐化问题开始变得尖锐。网台标准趋同的呼声日益强烈。监管制度的制定总是落后于市场发展的,对于如猛虎一样发展的网综更是如此。对网综的监管政策相对宽松,在问题出现后监管缺席、不灵通,导致在2016年出现了在社会影响恶劣的网综出现,相关监管机构整顿处理了部分节目,并制定了针对网综的监管政策。

此外,网综的创作对低级趣味的迎合也是过度娱乐化的重要原因。一些网综抓住普通观众对明星私生活的窥探欲,策划了一系列展现明星生活的节目,包括明星的冰箱、明星的衣橱、明星的国外旅行等,动辄数千的进口食品、数万的衣服都是对物欲的宣扬。只有摆脱低级趣味,用心打造内容,才能促进网综向上发展。

3  对策:自律、他律、出新

3.1  自律

一方面,内容生产方要从源头做好品控,严格自律不触碰娱乐底线,制作主体的自我约束是网综陷入过度娱乐的首要问题。当前网综的节目创作班底有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传统电视媒体,他们具有在电视台制作节目的千锤百炼,也有对节目内容品质把控、节目题材把握以及尺度拿捏的能力。比如米未传媒、银河酷娱、笑果文化本就是给电视台提供节目的内容供应商,其中米未传媒的王牌节目《中国好声音》在遭遇版权风波后快速转型,与优酷合作推出《这!就是街舞》。而湖南卫视《歌手》总导演都艳在事业的制高点选择出走,带队离职并创办了公司七维动力,与企业影视合作推出《创造101》。另一方面,播出平台要对自己负责,对广泛的受众负责,加强对播出节目的审核,做好把关人的角色。只有严格把好质量关,才会将节目停播下架的风险降到最低,因为节目在播出后出现了问题不论是资金损失还是平台声誉都会有所影响。播出平台包括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搜狐视频等可以借助地方广电部门、专业院校、素人观众等进行多渠道审片,创建严谨科学的“播前评价和播后评价”[1]。

3.2  他律

目前,网综与电视综艺在监管标准上正趋于同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聂辰席在第四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提出,网上网下导向管理要“一个标准、一把尺子”。随后不久发 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原创视听节目规划建设和管理的通知》,正式宣布針对网生内容开启“备案登记制”[1]。《通知》确立了网络不是不法之地,只要电视台禁播的节目网络也不允许播映,对于网络视听节目的播出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了准入门槛,并且对内容生产商也有所限制,对内容播出后的恶性营销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也会导致节目下架。

3.3  出新

传承与创新是优质节目的驱动力。网综与电视综艺同宗同源,不过是传播渠道不同,接受方式不同,受众群体不同。传统电视节目成熟的内容生产方式和节目类型对于网综的生产是巨大的财富,并且电视综艺的创新实践也是有目共睹的,近期的文化类节目《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等扎根深厚的传统文化,不把明星当主角,而是以内容取人心,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互联网的多元和开放是网络综艺的创新优势。腾讯视频出品的《幸福三重奏》、素人真人秀节目《我们的侣行》等都聚焦小家庭的亲情、爱情。另外,网综特有的“慢综艺”、野外生存类游戏等都丰富了综艺节目的类型。并且随着媒介融合的进一步深入,网综与电视综艺的边界会日渐模糊。越来越多的网络播出平台会向电视台输出优质内容。《我是大侦探》先网后台,为市场带来新的商业逻辑和广阔的想象空间,湖南卫视的在线视频媒体平台芒果TV在网综的生产和播出方面已经领先国内各大主流媒体,值得学习。

4  结束语

无论电视综艺还是网络综艺,作为节目内容和价值观念的输出者,都具备引导社会舆论与风气的能力,都应担负起传播先进文化和健康精神态度的重任,绝不能只顾挖掘网络红利而不考虑节目的质量与价值的引导。只有正确的价值导向才能确保其长久的生命力。

注释

①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站.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关于做好暑期网络视听节目播出工作的通知.发表时间:2018-07-11,http://www.wenming.cn/bwzx/ggtz/201807/t20180711_4754109.shtml。

②胡智锋.高擎民族精神火炬 锻造文艺精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宣讲家网,http://www.71.cn/2017/0210/934266.shtml。

参考文献

[1]张国涛,张陆园.网络综艺节目过度娱乐化:问题、成因与对策[J].中国电视,2017(6):16-18.

猜你喜欢
自律
坚持自律 赢得的是整个人生
新语
小柠檬:一个人的顶级自律,是拒绝内耗
成功从自律开始
我们需要过自律的生活
自律的力量
自律的动力应来自内心
知耻自律
自律,别走进这些误区
好的坚持就是一种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