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知沟”的具体表现及其合拢对策

2019-05-10 06:41张艺瑜
新媒体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新媒体

张艺瑜

摘  要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新媒体的发展为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提供更多渠道。然而,在经济条件、知识储备、理解能力、受教育程度以及对媒介素养等方面的差异的制约,人们之间的“知识鸿沟”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文章主要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社会阶层、不同代际的比较,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知沟”扩大的具体表现以及原因,对“知沟”的合拢提出对策。

关键词  新媒体;知沟;扩大;合拢;获取知识和信息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5-0099-03

1  新媒体环境下的“知识鸿沟”

1.1  “知沟”理论的提出

“知沟”,即为“知识鸿沟”。“知沟”理论是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明尼苏达小组”提出,该小组包括三位著名的传播学学者:蒂奇诺、奥里恩和多诺霍。1970年,他们发表《大众传播流动和知识差别的增长》(Mass Media Flow and Differential Growth in Knowledge)一文,在这篇文章中正式提出“知沟”理论。

蒂奇诺三人认为“知沟”即为:“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经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1.2  新媒体环境下的“知沟”呈扩大之势

互联网普及和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加快了数字时代的到来。移动时代,手机成为传播最快的一种工具,成为第五代新兴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最快捷的工具。然而,有的人对手机运用娴熟,通过网络较快获取知识和信息,而有些人对网络运用能力较差,检索能力有限,获取的知识和信息也较为有限,这就造成二者之间的“知识鸿沟”。

经济条件较好的人,更早接触网络设备,通过新媒体的传播获取更多信息,而经济条件较差的人群,接触并直接运用网络较晚,获取的信息和知识自然要少之又少;受教育程度高的人,能够更快地学会运用网络,从而通过网络较快获取知识和信息;理解能力的差异也会造成“知沟”,理解能力较好的人对于新媒体传播的信息能更快的解读和理解,通过网络学习更多知识,而理解能力较差的人对新媒体传播的信息不能充分理解,对于网络的运用可能更多的是消遣娱乐。此外,还有人们之间媒介素养、兴趣爱好的差异,都会造成“知识鸿沟”。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之间的“知识鸿沟”并未缩小,而是呈扩大之势。

2  新媒体环境下“知沟”扩大之具体体现

2.1  以中国为例——地域之间的“知沟”问题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与外界沟通交流方便,人才济济。大量高质量媒体例如腾讯公司、澎湃新闻总公司均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在媒体竞争下,形成良好的传播环境,为这些地区的居民带来丰富的传播渠道,这些地区的人群能够较快获取较多信息与知识;而西北地区尤其像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交通不便,环境相对恶劣,发展空间小,人才难留,信息传播渠道较少,设备也较为落后等问题,制约着西北地区传媒业的发展,这就造成了东南地区与西北地区之间的“知沟”

问题。

此外,城乡之间也存在较大的“知沟”问题。新事物的普及往往是从大城市开始,而农村受经济条件的制约,网络设备落后,有些贫困山区甚至没有接入网络。本身地方较小,与外界联系较少,而在城市居民通过网络迅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同时,农村居民信息滞后,这就造成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知沟”问题。

2.2  以农民工为例——社会阶层之间的“知沟”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飞速发展,我国社会阶层不断分化,主要表现为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强势群体主要是指经济地位较高、接受过良好教育、掌握一定权力等有一定社会地位者,而弱势群体则是指经济地位较低、文化水平较低、市井小贩、农民工、下岗工人等居于社会底层的人群。强势群体在接触媒介和使用媒介时,拥有弱势群体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能够更加快速容易地获取知识和信息。

例如农民工,常年在外打工,极少有时间接触和使用媒介;加之经济条件的制约,当很多人已经在使用多功能智能手机时,他们仍然使用的是功能单一,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老式手机,不能上网浏览也对他们获取知识和信息造成阻碍;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低,文盲率较高,而媒介传播的信息很少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无法解读信息的同时,很容易引起他们对新媒体的冷漠与回避,对信息世界缺乏归属感,从而减少对社会生活的参与,生活在封闭的信息空间中,导致知识鸿沟的裂变。

2.3  以“70后”和“90后”作比较——代际层面的“知沟”问题

所谓代际,顾名思义就是两代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例如老年人和年轻人,父母与孩子,长辈与晚辈。作为成长与时代剧变的“90”后,与父母辈“70”后之间的代际关系尤为突出。由于生活时代和成长环境的差异,生活习惯、行为模式、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都有很大的差异,在对媒介使用方面的差异也毫不例外。

在信息洪流时代,每天有成百上网万的信息通过互联网传播,而这些信息呈现出多元性。作为伴随网络发展成长的“90后”,对网络的接受是在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的,思想又較为开放,对新事物的好奇和向往致使他们对新媒体传播的信息能够快速接受并理解;而“70后”成长在一个没有电话没有电视的年代,他们大多数人受传统观念束缚,不易接受新事物,通过媒介获取的知识和信息相对就要少一些。

现如今,大中小学都开设计算机应用课程,年轻一代从小就掌握网络知识并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而老一辈可能只会简单的开机关机,而手机对他们而言,也只是简单的交流工具。父辈习惯读报纸,通过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获取信息和知识,而年轻一代则通过新媒体快速获取各个地区、各个领域的信息,这就造成了代际之间的“知识鸿沟”。

3  推动我国“知沟”合拢的有效方式

3.1  经济发展为“知沟”合拢提供硬件设施

3.1.1  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消除城乡之间的两极分化

经济水平是造成“知沟”扩大的根本原因。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比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更好的接触和使用媒介,造成“知沟”扩大。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城乡之间差异较大,形成两极分化。要解决这个问题,国家首先要大力扶持农村的发展,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改善农村的交通状况、修建学校为农村孩子提供免费义务教育,让农村建设紧跟城市步伐。

3.1.2  增加落后地区的媒介接触机会,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

我国一些高质量媒体均在东南沿海地区以及一线城市,而农村不仅没有媒体,连广播站都不完善。这就导致许多偏远农村无法接触和使用媒介。而在网络纵横的时代,农村网络覆盖不全面,有些偏远地区的农村居民无法使用网络来获取信息。这就要求有条件的地区普及网络技术,扩大农村网络覆盖面,拓宽农村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从而缩小城乡之间的“知识沟”与“信息沟”。

3.2  普及教育为“知沟”合拢铺平道路

3.2.1  有教无类,消除教育不平等现象

受教育程度不同是造成“知沟”扩大的重要原因,接受良好教育的人对于媒介传播的信息更易理解和接受,而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对媒介传播的信息和知识较为回避和冷漠。在城市中,大多数家庭都比较看重教育,而农村对教育的重视不足,加之教育设施落后,文盲、半文盲较多。对于贫困地区,大力投入教育建设,兴建学校、小型图书室供村民使用,定期开展生活常识、科技知识、地方文化等知识讲座,还可开展网络知识小课堂,既能提高村民的文化水平,又能提高村民的网络运用能力,从而普及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整体文化水平,减小与城市之间的文化水平差异。

3.2.2  大力扶持贫困学生的教育,为贫困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便利

现如今,尽管通过网络获取知识较为容易,然而一些有价值的文献资料依然需要购买、知网下载论文依然需要收费,对于一些家庭条件困难的同学,可能造成对他们提高文化水平造成阻碍。学校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对于低保同学或家庭低收入的同学,可以提供免费资料,或对他们购买学习资料、下载参考文献提供补贴,让他们能够无所顾忌地读书学习。新闻门户网站推送一些免费资料供大家学习。例如,很多外文期刊需要购买,即使很多公众号阅读也需要收费,家庭条件较好的同学大多选择购买,而家庭条件较差的同学可能选择放弃,如果新闻门户网站可以开设专栏,每日推送一篇外文期刊上的文章,供学生阅读,可大大减小学生之间的差距。

3.2.3  关怀弱势群体,减小高校之间的差距

现如今许多高校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并不合理,未能达到绝对公平。各高校应该严格审查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定,将奖学金发放到真正爱学习的同学手里、助学金发放到真正贫困需要这笔钱提高自己教育水平的同学手里。

许多“985”“211”国家重点高校,图书馆设备齐全,各种文献古籍、学术期刊都比较完善,设有24小时自习室、阅读室、电子资料库等,可免费借阅、免费下载各种文献资料,而一些二三本、专科院校,图书馆简陋,有价值的书籍较少,有些甚至是一些网络小说,学生下载论文需要付费,这些都拉开了学生接受教育的差距。对普通院校也能给予关注,对其设施改善进行扶持,学校也大力开拓学生获取资料的渠道,方可减小各高校之间的差距,实现教育公平。

3.3  提高公众媒介素养为“知沟”合拢开辟途径

3.3.1  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

传媒素养指人们认识、接触和使用媒介的素养,即对媒介工具的使用能力、对媒介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的判断能力、对媒介传播的信息好坏的分辨能力。媒介素养作为一种能力,是传媒工作者必须所具备的,更是每一个人都要拥有的。在网络信息洪流时代,信息杂乱,有好有坏,想要建设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才能让大众通过网络传播获取有用的知识和信息,从而减小“知沟”。而建立一个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需要传播者自觉传递有用的信息、拒绝传递低俗的文化和信息;受众要有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抵制低俗文化。

3.3.2  加大农村媒介建设,提高农民媒介素养

农村媒介设施较为落后,农民接触媒介的机会较少,使用媒介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因此缺乏媒介使用能力,更别提媒介素养。要提高农民的媒介素养,首先要让他们能正确地认识媒介,了解媒介传播的资源,掌握通过媒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法。此外,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容易听信谣言,不能分辨网络传播信息的真伪,要培养他们对媒介说传播的负面信息辨识能力并能过滤掉这些负面信息。

3.4  健康的网络传播为“知沟”合拢搭建桥梁

网络传播既可以导致“知沟”扩散,也可以为“知沟”合拢起到帮助作用。互联网传播速度快,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传播获取知识和信息,只要合理利用网络传播的独特性,发挥网络传播的最大价值,便可以为“知沟”合拢搭建桥梁。

1)网络传播的信息具有多元性。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一书中提出“地球村”,网络传播的信息海量,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世界各个角落的动向,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通过网络相互交流,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网络将地球连接成一个村落一样的信息网。无论你社会地位高低、经济条件好坏、受教育程度高低,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取你想要的知识和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缩小“知沟”。

2)新媒体传播的方式具有兼容性。新媒体传播,实现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的媒介融合,实现了文字、声音、图画、影像的集合,更为生动地展现所要传播的信息与知识。这样的传播方式降低了大众获取信息的门槛,即使文化水平较低的人,也可以通过听声音看图像来理解所传播内容的内涵,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网民同样可以在网上获取知识和信息,从而推动“知沟”合拢。

3)网络传播具有互动性。网民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可以相互沟通。而且传播者与受众可以身份互换,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受众。人们通过网络传播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反馈自己的想法,对于不能理解的地方可以大胆提出,再得到传播者的回应或其他人的解释,即使低文化水平的人,也可以通过交流与沟通理解很多信息,获取丰富的知识,从而达到“知沟”合拢。

4  结束语

经济条件的差异、受教育程度的差异、理解能力的差异、接触和使用媒介机会和能力的差异都造成人与人之间“知识鸿沟”的扩大,然而,通过发展贫困地区的经济、扶持贫困家庭、普及教育、培养公众媒介素养,加之对网络传播的合理利用,“知溝”虽不能完全合拢,但能不断缩小。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2版.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1:214-220.

[2]张越.试析新媒体时代的“知沟”表现及原因[J].新闻世界,2014(7):142-143.

[3]马为公,罗青.新媒体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4]田俐.网络传播对“知沟”的影响[J].新闻爱好者,2009(8):50-51.

[5]陈媛.电子媒介时代的代沟问题[J].科学教育,2008(1):60.

[6]郭化.浅议我国“知沟”的现状及对策[J].东南传播,2006(2):30.

猜你喜欢
新媒体
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新形势下精品图书的内容策划与艺术设计创新
报纸副刊的传播意义与运营策略研究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