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茹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自媒体平台迅速崛起,民众的知情权和参与表达权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而这些观点和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影响着各种公共事件的舆论走向。自媒体成为了滋生网络舆论的重要平台,但是谣言、垃圾信息等负面性的舆论也层出不穷。文章通过分析公共事件中自媒体负面化舆论的现象,探究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进一步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以及满足公民的基本权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自媒体;舆论;公共事件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5-0091-02
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舆论的覆盖范围在不断的扩大,同时,越来越多的非理性舆论出现在了自媒体平台上,比如屡屡发生的煽动民族情绪的不实言论,又如肆意弥漫的垃圾情绪,还有打着正义的口号却满腹牢骚的“键盘侠”,这些不仅影响着公共事件的舆论走向,甚威胁着社会安全。本文通过从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的出现进行解读,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究其成因,而要促进自媒体时代下公共舆论环境的良性发展,不仅要靠国家法律制度的约束、媒体行业的自律,还要靠公民的理性意识。
1 公共事件中自媒体舆论负面化的现象
1.1 传播失真信息
自媒体对于内容发布的低门槛意味着任何人都能够成为新闻的制造者和发布者,而普通民众并未接受过新闻专业的培训,在不受任何约束的情况下将自己看到的信息添油加醋的发布甚至为博眼球凭空捏造虚假信息,实现自媒体平台上这些失真信息的病毒式传播。
1.2 引导负面情绪
很多自媒体平台旨在传播负能量,负情绪,打着个性的旗帜,消解着神圣与经典。从他们发布的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官方或者公开的信息总会被刻意的曲解,飞机失事,他们可以从中解读出袭击、战争甚至是种族矛盾的“深刻”含义;他们把很多不好的社会现象都贴上了“中国式”标签,甚至把社会中存在的所有问题都归因于国家政府,他们通过传播负面舆论获得大量粉丝,使得健康的舆论环境遭到破坏,政府的公信力也受到了影响。
1.3 群体极端攻击
自媒体空间有着鲜明的社群聚合性,这一群体往往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兴趣爱好或者宗教信仰。在一些人们热议的公共事件中,这些群体会因为一些有悖于他们的言论而“群起攻之”,比如产生地域歧视的抵触心理、侮辱诽谤、人肉搜索甚至进行黑客攻击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样非理性的行为是极端的、畸形的。
2 舆论负面化的成因
2.1 心理学
尖叫效应:心理学家认为,人们是否接受一个信息受很多非理性因素的影响,比如,人们更倾向于相信负面消息;人们更倾向于相信多次重复的消息;倾向于相信那些形象生动的东西;倾向于相信那些能够惊吓或者激怒人的消息等。在自媒体平台上,很多人利用受众的这一心理特点,通过对于新闻事件的片面摘取和添加,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从而获得更高的点击率和流量。
坏消息法则:心理学家指出,人们之所以更加容易关注负面新闻,是因为在漫长的演化中,人类只有拥有了超强的危险感知能力才能生存,而“坏消息”往往意味着危险。生活在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随着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焦虑感和不安感也愈加强烈,所以也就对负面的消息更加敏感。一旦发现某些负面信息会影响到自身利益时,就会成为负面舆论的传播者。
感叹号心态:人们通常会在极短的时间里跟着感觉走,那些更“刺激”人们情感和情绪的信息更容易被受众进行转发,而那些更为完整、理性、严谨的信息,往往在众声喧哗中沉没在信息汪洋的
底层。
2.2 传播学
公众注意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呈现出短期化、分段化以及碎片化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舆论领袖的影响。尤其是在新兴的自媒体平台上,舆论领袖则扮演着一个告知者、建议者的重要角色。比如说在某一事件中,本该为这件事承担后果的人为了转移公众注意力,利用大V来引导舆论,同时还要通过叠加多个能够吸引公众的热点事件来达到转移焦点的目的,这也是在自媒体平台上,负面性的舆论此消彼长的原因。
德国社会学家内尔纽曼教授提出沉默的螺旋理论。这一理论指出:在社会中,很多人因为害怕自己的看法遭到孤立而不愿去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此在对于一些热点公共事件的舆论声中,占据支配地位的一方也因此更加得势,反而处于弱势的一方则很少有人公开支持,由于受众的趋同心里和从众心理,当某一个公共事件被爆出后,公众会自发地选择大多数人支持的一方去站队。自媒体中出现的负面性的舆论不是由群体成员“理性讨论”的结果,而是受众对于“强势”意见的趋同。
2.3 社会学
首先,自媒体舆论负面化反应了我国社会结构分化引发的利益冲突。随着社会成员利益分配差距的扩大,社会民众的价值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这导致社会民众在讨论公共事件时价值观上缺乏共识。这也会导致负面舆论往往成为人们争议的对象。
其次,网络亚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多元而对立的舆论群体。由于平台的开放性和高自由度,公众针对公共事件释放的刺激性信息形成的情绪、态度和意見是多元的,但却是一种互不沟通和行狭窄的“多元”,往往会在“群体极化”的作用下发生分化,置身其中的人更倾向于把意见群体的力量夸大,从而完成自我肯定,并且这种自我肯定还会很快复制,形成极具差异和对峙的“舆论联盟”。
再次,网络传播的结构性行为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社会空间的形成以及“去中心化”的转变意味着平等的追求成为可能。而传播途径的多元化也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格局。尤其是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的发展,以个人展示为中心,不是一群网民的综合而是某个网民的凸显。每一个网民都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或是拍下来上传到自媒体平台上。而此时如果意见领袖或者一些权威人士对一些公共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普通群众中的一些感同身受者就会透过网络集体化的将情绪、不满宣泄出来。所以越来越多的负面性舆论出现甚至被放大。
3 自媒体平台治理负面舆论的对策
3.1 政府
政府首先应实行自媒体运营的实名制。没有了匿名性的保护,很多用户在发表言论时就会更加理性的去思考该说什么,该怎么说,而不是尽情的去发泄自己的情绪或是人云亦云。自媒体实名制的确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负面舆论的扩散和发酵,从而为受众提供更加健康的网络空间环境。其次,不仅要开设群众对于负面影响极大的舆论的举报热线,还应该对所有负面性质的舆论进行登记和汇总,并依据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程度做出回应和澄清。并根据谣言性质的舆论、跟风性质的舆论、监督性质的舆论将负面舆论进行划分归类,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在肃清网络环境的同时积极改善自身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
对于在自媒体中传播不实言论、实施网络暴力、盲目宣泄情绪的行为,加大对其惩戒力度,将其加入到黑名单中,终止其服务,情节严重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2 自媒体行业
建立中国自媒体行业协会,并且在各个省级地区建立分会,让每一个自媒体从业人员都能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自媒体的管理中去,并且赋予其一定的惩戒权,使其能够在面对侵权行为时,依据法律对侵权者进行相应地惩戒,从而达到维护自媒体运营秩序的目的。
3.3 自媒体用户和运营商
引导制定相关自媒体自律公约,作为信息的发布者应当培育良好的新闻道德操守,传播客观真实信息,尤其是那些通过主流媒体或者政府发布的权威信心、传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面信息,利用自媒体的平台,发布带有正能量的信息,并结合自媒体传播信息的多样性形式,扩大其传播范围及影响力。作为自媒体信息的接收者,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坚决抵制低俗、媚俗等不利于社会发展的观点或思想,做到理性
发言。
参考文献
[1]向长艳.自媒体意见表达乱象、原因及治理[J].新闻爱好者,2017(6):52-57.
[2]趙万里,王菲.网络事件、网络话语与公共领域的重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5):112-119.
[3]杨家宁.网络舆情的反思与应对[J].中州学刊,2011(1):25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