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9-05-10 00:19刘静王敏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0期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急诊护理质量

刘静 王敏

【摘 要】目的:探究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能够取得的作用。方法:将150例于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急诊治疗并转运至ICU(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纳入为研究对象。在其转运交接过程中,进行无缝隙护理管理。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转运交接情况,以及各项护理工作评分。结果: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后,转运交接质量和各项护理工作评分相较于实施前有了显著的提高(p<0.05),同时实施后医护人员对护理满意度的互评评分也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能够提高急诊-ICU转运交接的质量,改善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中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急诊-ICU;转运交接;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1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0--02

急诊是救治危重症病患的第一道工作环节,在整个治疗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经过急诊救治的患者往往需要转入ICU(重症监护病房)进行进一步的治疗观察[1]。在急诊-ICU患者转运交接中,往往会存在很多护理问题,增加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的危险,造成责任不明、互相推诿等现象。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便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在急诊-ICU的转运交接中对患者进行无缝隙护理管理,探究能够取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150例于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急诊治疗并转运至ICU的患者纳入为研究对象。2016年4月至2016年9月未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期间急诊患者64例,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9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45.6±6.8)岁;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开始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期间急诊患者86例,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43.6±7.8)岁;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的措施包括:①统一急诊-ICU的护理管理体制。医院重整急诊和ICU的独立的护理框架,将两者的护理流程和手段纳入到一个框架之中,统一急诊-ICU的护理管理,设置专门的护士长负责,形成一体化的护理管理体制。②完善运转流程。在运转前医护人员进行运转可行性分析,对运转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预防措施。准备运转设备,如监护仪、氧气瓶等。运转中与患者保持沟通,小心固定患者并防止碰撞。严密关注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面色、神志等,检查设备连接是否正常。运转中至少配置1名医生,1名护理人员以及1名体力较好的陪同人员,医护人员应该具备丰富的经验,能处理各种突发状况[2]。③规范交接内容。医院自行设计转运交接表,包括患者的年龄、病症等基本信息,详细记录运转过程中的信息,如运转时间,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急诊用药等,检查患者的病历资料或检查报告等是否交接到位。医护人员将患者妥善安置在ICU病房后,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由急诊科护士记录相关信息并签字,交接单一式两份,一份由ICU保管,一份由急诊科保管。

1.3 观察指标 记录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前后患者的转运交接情况。对护理人员的各项工作评分,包括设备运转,电话问询,交接时间等,记录急诊科和ICU护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互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该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前后转运交接情况比较。

实施前科室间电话问询9次(14.06%),责任推脱次数7次(10.94%),危急值漏交接次数5次(7.91%);实施后科室间电话问询3次(3.49%),责任推脱次数3次(3.48%),危急值漏交接次数1次(1.16%)。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前后护理工作评分比较

实施前各项护理工作评分为设备转运(2.43±0.45)分,电话问询(3.34±0.56)分,生命体征(4.12±0.42)分,患者资料(3.67±0.31)分,交接时间(3.57±0.25)分,护理满意度(82.31±1.23)分;实施后各项护理工作评分为设备转运(3.57±0.24)分,电话问询(4.92±0.45)分,生命体征(4.98±0.76)分,患者资料(4.52±0.44)分,交接时间(4.67±0.31)分,护理满意度(96.67±0.78)分;以上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危重症患者数量的增多,建立急诊-ICU的综合护理管理对于提高护理质量,规范护理工作,提高患者舒适度有着重要作用。在临床应用中,无缝隙护理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理念,该护理方式针对传统护理手段存在的护理缝隙,进行全面的、无缝隙的护理监管[3]。危重病患者在进行急诊后就进入了科学的无缝隙护理管理框架中,通过统一急诊-ICU的护理流程,医护人员能够提高护理过程的规范性。在运转前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评估,进行针对的设备准备、运转和体征监测,降低了患者在运转过程中发生意外的风险。在运转到达ICU后通过自行设计的交接表对患者的个人信息资料、病历资料、检查报告、治疗情况等患者资料进行交接,有利于减少遗漏,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快速判断并给予对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同时,统一急诊和ICU的护理框架,有利于保障双方信息高效交流,真正体现了“无缝隙”的理念。本实验中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之后,护理中的转运情况有了显著改善(p<0.05),并且提高了各项护理工作的质量,提升了护理满意度(p<0.05)。

综上,无缝隙护理管理能够提高急诊-ICU转运交接质量,提高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王琴, 郑燕娜. 细节管理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转运交接管理中的应用[J]. 现代实用医学, 2015, 27(12):1642-1643.

于舒, 杨红云. 急诊-ICU承接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的评价研究[J]. 吉林医学, 2016, 37(3):705-707.

吴庆荣, 谢秀华.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急診-ICU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J]. 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6,11(8):159-159

猜你喜欢
无缝隙护理急诊护理质量
无缝隙护理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