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博彦
提起中山市小榄镇广源学校,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称赞道:“广源学校办学仅仅十几年,就已成为中山市一所优质学校,难能可贵。”
华中师范大学杜时忠教授称赞道:“广源学校以学生生命成长为最高追求,是一所充满生命活力的学校。”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专家孙云晓为学校题词:“广开兴趣之源、广开人才之源、广开幸福之源。”
有学生写道:“如果我是摄影师,我会用相机认认真真地把你记录下来;如果我是作家,我会用笔和纸将你的容颜刻画到我的纸上。”
……
如此的美誉,得益于广源学校的特色办学——“本源教育”。
广源学校的“本源教育”理念,始于学校对教育之“源”——人的深刻思考,“本源教育”理念的内涵,形成于学校对人的回溯之思中。
广源学校在办学伊始,便构建了以“爱·阳光·开放”为内涵的阳光文化。“阳光文化”即用爱心、关怀、理解来激励学生,使其品德优良、性格活泼、自信自强、合群协作,身心得到全面发展;“阳光文化”是尊重生命,关注成长、体验成功的教育文化,是培养阳光心态,成就快乐人生,关注生命质量的教育文化,是关注人的生命、生存、生活价值的教育文化。“阳光文化”的构建,是在学校文化角度上对人现存状态的关注和思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寻找更适合学校发展的文化立校之路摆在了广源学校的面前。因此,学校在“阳光文化”的基础上,从关注人的现存状态转变为关注人的培育方式,提出了“广源融汇 阳光成长”的办学理念。“广源融汇 阳光成长”意为广泛汇聚教育力量,通过多方合力激发学校的办学生命力,使师生阳光成长。
随后,学校对办学理念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把教育的思考点从人的培育方式转变为人的发展,提炼出学校办学特色——“本源教育”。“本源教育”秉持教育原点,追求教育本真,坚守教育基本价值,既秉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亦关注时代对教育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
在广源学校对教育之“源”的回溯思考中,包含了学校对“人”这一教育核心要素的双重理解。学校先是在“自然—社会”维度对“人”进行理解。“人是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存在物,人的自然属性侧重于个体的自然性生存,人的社会属性侧重于群体的现实存在。因此,教育既需要关注学生的自然生存需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激发学生的生命力;又需要关注学生的社会化过程,传授文化知识,培养社会技能,促进学生的社会参与,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参与社会生活。”学校校长韦银好如是说。
教育不能仅从人的属性去理解人,还从人的状态去理解人。广源学校并不满足于从“自然—社会”维度对“人”进行理解,更从“具体—抽象”维度去理解“人”。在广源学校眼里,学生有着两种状态:具体人和抽象人。具体人侧重于个体精神的自由发展,要求教育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抽象人则侧重于群体存在的伦理基础,要求教育引导学生追求人类本质的真善美,实现学生的美好发展。
正是基于从“自然—社会”“具体—抽象”的双重维度对“人”进行理解,广源学校构建了“本源教育”深厚的理念内涵,使得“本源教育”理念兼顾了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亦兼顾了具体人与抽象人的存在和发展。
课程是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活动的总体。在这个总体中,除了学校课程表中所规定的课程外,还有配合课内教学所组织的全部课外活动,以及在这个学校生活中教师和学生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行为方式等校园文化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故此,广源学校以“课程”这一概念统领“本源教育”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统摄各种教育教学要素,成立专门的课程研发团队,以“整合—融合—综合”的逻辑进行课程开发,使各教育教学要素形成课程合力,共同指向学生的发展,以课程化人。其中,“课程整合”主要为整合科学与人文课程,构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课程群,拓展课程边界,构建精品课程;“课程融合”主要包括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美育课程的深度融合,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与审美精神的融合,现代教育理念与学校课程深度融合;“课程综合”即构建跨学科的综合课程,主要包括环境文化课程、生活课程、社团活动课程和校园文化课程。
学生的多样发展、个性发展需要立体的课程体支撑。基于这样的认识,广源学校构建了立体的本源课程体系。本源课程设置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另一类是以活动为中心的课程。学科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课程——广源基础课程;活动课程是面向学生群体的分类课程——阳光拓展课程,以及面向学生个体的个性课程——博雅扬长课程。
广源基础课程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主要教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实现满足学生生命成长、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化发展奠基的目标。学校在优质化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对各学科进行跨界联动思考,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和使用,以教学主题实现学科之间的教学融合,为广源基础课程开发了语言与人文(语文、英语)、数学与科技(数学、信息、科学)、艺术与审美(音乐、美术、书法、形体)、运动与健康(体育、健康教育)、道德与责任(道德与法治、班会)五类教学主题。
活动课程并不只着眼于学生的知识学习或能力发展,而是把德育放在课程设置的首位,同时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发展,以知识学习促进能力发展,以能力发展深化知识学习。阳光拓展课程立足于学生不同方向和层次的发展需求,旨在拓展学生的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问题探究能力,课程包含文学阅读、经典诵读等内容;博雅扬长课程则立足于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让学生在培养创新精神、探究实践能力、规划合作能力的过程中,发现、培养自身的个性特长,使其以个性扬长、因特长博雅,课程包括主题实践、传统文化主题人物研究等内容。
广源学校的学科联动教学,始于语文科组的“奇妙的对比法”主题课程。“奇妙的对比法”主题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的对比思维,让学生学会使用对比思维和方法进行学习,并运用对比方法进行写作。为了让学生感受对比思维的无处不在,语文科组向其它学科组提出了联动教学的请求:由数学教师教授“数学中的对比思维”,由英语教师教授“用对比法学单词”,由美术教师教授“观察中的比较法”。在完成上述教学渗透后,语文教师再指导学生进行“用对比方法写句子”“对比作文写作系列训练”的学习。
学校语文科组组长张佩娟讲道:“‘奇妙的对比法主题课程的联动教学,不仅让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科学领域中体会到对比思维的奇妙,更打破了学科的壁垒,使学生综合吸收、运用学科知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渐渐地,学科联动教学便成为了广源学校的教学常态,以学科联动教学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也成为了学校教师的教学共识。
在涉及语文、数学、信息、美术等学科的“快乐作文赶集会”中,语文教师除了进行作文教学外,还负责指导学生设计赶集的广告文字稿,美术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对“摊位招牌”“作文商品卡”进行色彩、形状的美化设计,信息科组教师则负责指导学生对作文进行电子化处理,制作电子小报、资料卡、习作锦囊等形式的“作文百货”。
在“水墨荷花”中,语文教师负责进行《爱莲说》一文的教学,讲解文章内涵,引导学生理解莲花的精神品质,美术教师则负责引导学生观察莲花的生长特征,并教授学生相关的绘画技巧。
如此的学科联动,使课堂教学不再是孤立地进行各学科的知识传授,而是将各学科知识进行有机整合,联动教学,避免了重复无效的教学。
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体验鲜活的生命,以鲜活的生命体验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广源学校结合中山精神与地方特色,紧扣“博爱、创新”主题,分年段地开发“伟人的土壤”研学旅行课程,通过研学旅行给予学生体验生命的各方面。
低年段为研学旅行课程的“启程”阶段,内容为地方文化体验课程,研学活动范围为小榄镇内,主要让学生了解小榄镇的历史变迁,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 。中年段为研学旅行课程的“知行”阶段,内容为主题文化体验课程,研学活动范围为中山市内,主要让学生通过参观感知的形式认识家乡、了解为人,进而热爱家乡、传承博爱精神。高年段为研学旅行课程的“修远”阶段,内容为科技创新实践课程,研学活动范围为广东省内,主要让学生在参观高新企业、广东省科技馆、广东省博物馆等地方的过程中,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广源学校的“伟人的土壤”研学旅行课程,让学生近距离真切了解地方历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提升学生国家认同与社会责任感;任务型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集体活动培养了学生集体观念、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公德。
在广源学校里,有着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这既是学生校园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学生成长所必不可少的平台。
学校定期邀请专科医生举行爱护牙齿、青春期卫生知识、急救与健康知识等讲座,每年组织安全逃生演练、学习消防知识、参观消防大队以及交通安全体验活动,让学生学习各类卫生安全知识;组织学生到医院新生儿科采访新妈妈,并组织“我是妈妈”的全天体验活动,举行“我为爸爸画幅画”活动,开展“我给爸爸妈妈打打分”活动,让学生感受、感恩父母的爱与付出;举行“无阿姨日”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没有保洁人员清扫的饭堂及洗手间,并引导学生亲手清洁校园,使其感受普通劳动者的伟大与不易;组织学生为老人院的孤寡老人、贫困山区学生、灾区的灾民和特殊学校孩子献爱心,让学生懂得关心、关爱;开展同乘“‘广源号列车,共享‘星期八之旅”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模拟20年后长大成人时投身社会独立生活的场景,让学生在各自的角色体验中尽职尽责,品尝社会生活中的苦与乐。
实行“本源教育”特色办学的广源学校,硕果累累:
学校获评全国特色学校、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广东省棋类特色学校、广东省诗歌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中山市创客教育实验学校、中山市红领巾示范校、中山市“安全文明校园”等;
尹亮、卢国钧、赖智君等教师在广东省小学语文教学竞赛、广东省实验操作与创新技能竞赛、中山市教学评优等比赛和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
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收获颇丰,获全国国际跳棋特色学校比赛第一名、广东青少年国际跳棋锦标赛团体第一名、中山市第五届校际管乐比赛一等奖、中山市中小学生自行车锦标赛第一名等。
广源学校的“本源教育”,其实质就是以人为本。
首先,“本源教育”科学地把握了“以人为本”中的“人”,回答了“以什么样的人为本”这一问题。正如前文所述,“本源教育”包含了广源学校从“自然—社会”“具体—抽象”两个维度对人的理解,兼顾了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兼顾了具体人与抽象人的存在和发展,是自然人与社会人、具体人与抽象人共融的理念。
其次,“本源教育”辩证地把握了“以人为本”中的“本”,回答了“以人为何本”这一问题。“本源教育”的以人为本,即是以人为根本,以人为教育的根本,回答了教育价值论的问题。在教育的世界上,什么最重要、什么最根本、什么最值得教育关注,“本源教育”给出的答案是人,是学生,是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本源教育”实践地把握了“以人为本”,回答了“在人和何物的互动中实现以人为本”这一问题。人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动力,在“本源教育”办学实践中,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在人与知识的互动中实现以人为本;学科联动教学的实行,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中实现以学生为本;学生生命体验的引导和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在人与生活的互动中实现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