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作用分析

2019-05-10 00:19曹子一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0期
关键词:心肺复苏康复效果

曹子一

【摘 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心肺复苏后患者107例进行研究,根据患者入院先后进行分组,先入院54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后入院53例患者分为干预组,分别施加常规护理和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动脉压、心率、GCS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干预组、常规组心肺复苏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77%、24.07%,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后患者采取急诊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意识障碍程度,促进生命体征恢复,增强康复效果。

【关键词】急诊护理干预;心肺复苏;康复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0--02

心脏骤停后患病情况十分紧急,如不及时使其复苏则很可能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心肺复苏是一种常用的针对心脏骤停的急救方法,通过心肺复苏对患者进行抢救,促使患者心搏跳动恢复,维持患者生命。本次研究选取107例心肺复苏后患者,探究急诊护理干预作用,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心肺复苏后患者,共107例。纳入标准:均为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患者,自我意识正常,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认知功能障碍。根据患者入院先后进行分组,先入院54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后入院53例患者分为干预组,常规组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6.35±5.23)岁,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分别有30例、20例、4例;干预组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41-71岁,平均年龄(56.40±5.20)岁,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分别有29例、21例、4例;兩组心肺复苏后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如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指导作息、维持体温,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干预组采取急诊护理干预,包括:(1)脑部复苏护理。心肺复苏后,护理人员要重点保证患者大脑健康,每天用湿毛巾敷颈部或额头部位,降低脑部代谢率,并注重控制室内温度,保持空气清新,减少外界刺激,减低患者再灌注损伤。(2)心电监护干预。心肺复苏后,患者心肺功能容易出现变化,护理人员应加强心电监护干预,加大心电监护巡视频率,及时发现并处理心肺功能异常波动情况,并强化对患者意识及瞳孔变化观察,及时处理异常情况。(3)气道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严格遵照无菌操作进行气管插管操作,利用胶带固定插管,定期更换胶带,保证气管湿润。使用低压气囊时合理把握放气频次,防止误吸或胃内容物反流。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动脉压、心率、神经功能缺失程度(NIHSS评分)、意识障碍程度(GC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录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动脉压、心率、NIHSS评分、GCS评分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动脉压、心率、GCS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

2.1 两组心肺复苏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组、常规组心肺复苏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77%、24.07%,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心搏骤停可由多种疾病造成,属于急诊科危急重症,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大动脉波动小时、心音小时,意识突然丧失等,发病突然,无先兆,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

临床常采用心肺复苏方式抢救,医护人员通过开放气道、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方式对患者展开心肺复苏,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患者脑细胞受损程度。为保证患者心肺复苏后康复效果,心肺复苏成功后需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配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心肺功能恢复[2]。在对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同时加强脑部复苏护理和气道护理干预,确保患者呼吸畅通、降低脑部代谢率,促进患者脑细胞和心肺功能恢复[3]。本次研究中,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动脉压、心率、GCS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干预组、常规组心肺复苏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77%、24.07%,差异显著(P<0.05)。这与倪焕娟[4]研究相符,说明急诊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综上所述,对心肺复苏后患者采取急诊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意识障碍程度,促进生命体征恢复,增强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佚名. 不同通气方式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17, 20(S2):135-137.

苏童. 不同通气方式对急诊心肺复苏患者治疗的影响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4(12):1301-1302.

杜琳琳, 张志勇. 心肺复苏患者急诊护理的效果及预后[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6):11-13.

倪焕娟, 杨喆. 急诊护理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心理状态血气指标及预后康复质量的影响研究[J]. 河北医学, 2016, 22(10):1711-1713.

猜你喜欢
心肺复苏康复效果
穴位帖敷中医护理干预
全程护理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
82例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复苏效果分析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集中护理管理模式对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的影响
疼痛控制护理有效促进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效果评价
整体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体会和影响因素分析
探讨早期介入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