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2019-05-10 00:19张翠君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0期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证候针刺

张翠君

【摘 要】目的:探讨中医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期间诊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选取112例:将单独实行针刺治疗者设为对照组(n=56),将在针刺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推拿治疗者设为研究组(n=56),就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以及旋项实验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相较于治疗前,2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t=38.878、16.668,均P=0.000),其中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t=24.266,P=0.000);②研究组旋项实验阳性率1.79%高于对照组的14.29%(c2=4.350,P=0.037)。结论:中医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减轻颈项强直、眩晕等症状,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推拿;针刺;椎动脉型颈椎病;旋项实验;中医证候

【中图分类号】R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0--02

椎动脉型颈椎病以头晕、恶心、耳鸣、呕吐、头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好发于40岁以上、长期保持同一姿势、长时间伏案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做好防治工作[1]。目前,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较多,以物理疗法比较常见,比如电针针刺、推拿等中医治疗手段,其中中医推拿疗法广受肯定,笔者拟在电针针刺治疗基础上实行中医推拿治疗,以期获得理想治疗效果,并将该疗法引入本次课题研究中,展开分组对照试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已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审核:纳入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12例,纳入时间是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均5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针刺治疗方案:男28例,女28例;年龄为24~69岁,平均年龄为(49.35±3.54)岁;病程是1~7年,平均病程是(3.97±0.55)年;研究组患者采取针刺联合推拿治疗方案:男29例,女27例;年龄为24~70岁,平均年龄为(49.97±3.16)岁;病程是2~7年,平均病程是(3.99±0.41)年;两组患者除治疗方案外,病程、年龄、性别分布等病历资料保持了同质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患者均存在头晕、恶心、耳鸣、呕吐、头痛等症状,X线片正位片提示有钩椎关节增生,侧位片提示有颈椎曲度异常、椎间隙变窄等情况,经旋项实验结合病史询问等综合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②临床数据完整;(2)排除标准:①合并脑部疾患者;②颈部合并其他疾病者;③神志不清或者有躁狂症等精神病者;④孕妇、经期女性。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单纯采取电针针刺治疗,主穴取颈夹脊3~7穴,包括百会穴、天柱穴、风池穴、大椎穴、颈部阿是穴等。对穴位进行常规消毒,以1~2寸毫针进行针刺,得气后,连接电针仪,开启连续波,以病人耐受为宜,留针半小时,每日1次,10d是一个疗程,休息3d后进行下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研究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进行中医推拿治疗,操作如下:①按揉。以双手拇指的指腹在病人颈部两侧、肩部按揉,从痛点远端逐步按揉到近端,到近端时力道要减轻,而另一只手应扶着患者头部进行左右、前后侧屈;②捋顺弹拨:拇指指腹着力,沿着患者颈椎棘突两侧进行捋顺弹拨;③点穴:点肉风府穴、风池穴、百劳穴、天柱穴、肩井穴和百会穴,上肢与手部应有麻胀感。

1.4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包括眩晕、颈项强直、恶心、呕吐、头痛,按无、有时、明显、严重四级标准评分为0分、1分、2分和3分,总分数是15分,评分越高,表示病情越重,反之越差;(2)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旋项实验,统计两组旋项实验阳性率。

1.5 统计学方法 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统计学差异表示为P<0.05:(均数±标准差)行t检验,(%)行c2检验。

2 结果

2.1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

相较于治疗前,2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研究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

2.2 观察两组患者旋项实验阳性率

2组患者均56例:研究组旋项实验阳性率是1.79%(1/56),高于对照组的14.29%(8/56),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4.350,P=0.037)。

3 讨论

颈椎病即颈椎综合征,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发病基础,其中以椎动脉型颈椎病比较常见,该类型颈椎病是因颈椎骨质增生导致椎间隙压迫椎动脉,从而使得脑部供血不足、血流迟缓、血液减少等,进而致病[2]。现阶段,电针针刺疗法的应用频率较高,可通过针刺天柱穴、风池穴等调节颈项和脑府内气血运行状态,实现濡养筋脉、清脑窍的目标,并能改善腦部供血,减轻长期劳损所致肌肉紧张情况。

然而,上述单一疗法无法达到最佳疗效,笔者主张联合中医推拿治疗,并在本次实验中对研究组病人实行推拿治疗,主要使用按揉、捋顺弹拨、点穴三种手法进行推拿,可发挥其独特作用,比如松解软组织粘连、疏通经络、化解肌肉紧张、解除痉挛等。据报道[3],推拿手法可在松解、梳理颈部椎间韧带、关节囊、滑膜组织的同时,借助神经反射机制,缓解患者椎动脉四周交感神经紧张,从而解除椎动脉痉挛状态,并恢复椎基底动脉正常供血,获得更佳疗效。

结果提示: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旋项实验阳性率均较低,直观体现了中医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优越性,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李必保.推拿联合针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体征总积分和椎动脉血流状态的影响[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9):82-85.

黄蓬辉,颜景,陈燕雪.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7,12(12):3114-3116.

冯雍,邹季.加味补阳还五汤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2):85-88.

猜你喜欢
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证候针刺
谈针刺“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口干是否类风湿关节炎中医阴虚证候关键指标的临床研究
双唑泰棉栓联合中药冲洗、定君生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分析
小针刀配合温胆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观察中医多途径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