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畅 陶洪 廖竹青
【摘 要】目的:分析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 方法: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我院102例白内障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1例,其中对照组使用3.0毫米同轴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观察组使用小切口(1.5毫米)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 结果:观察组术后1天、一个星期和一个月视力大于0.5的患者多于对照组,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17.65%)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1.37%)(p值<0.05)。 结论:使用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治疗白内障患者效果明显,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白内障;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
【中图分类号】R7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0-0-01
前言:白内障是一种常发于中老年人群体的一种眼科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不断加剧,它的发病率也不断攀升[1]。引发白内障的因素有很多,包括遗传、外伤、辐射、中毒等。本文从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白内障患者的方向出发,探讨它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概率,具体内容见下文。
1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 根据“随机分配”原则,从我院选取102例白内障患者(2016年7月~2018年5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1例。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已确诊为白内障患者;②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高度近视或有眼部外伤患者;②合并患有心脏肝肾功能障碍患者;③合并患有其他眼部疾病患者;④手术禁忌患者。
[对照组]:男:女=28:23;年龄:43-80(64.68±3.86)岁;
病程:1-5(3.08±0.49)年。
[观察组]:男:女=25:26;年龄:45-82(64.75±3.91)岁;
病程:2-6(3.14±0.57)年。
组间资料对比,p值>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使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手术前都要做相应检查,如患者的辨色力、光定位等,选用统一超声生物测量仪测量患者眼轴长度,对患者所需的人工晶状体进行屈光度的计算,并进行相关眼部麻醉。其中对照组使用3.0毫米同轴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进行麻醉之后,在与角膜散光轴水平或垂直的地方进行约宽为3.0毫米,长为2.5毫米的透明角膜切口,并在与切口顺时针垂直方向做辅助切口,将粘弹剂注入前房并做直径约为6毫米的连续环形撕囊,将超声乳化头伸入囊袋超声乳化晶体核,清除完残留皮质后,再植入人工晶状体。最后将粘弹剂吸出并密封角膜切口,进行相关抗炎处理。观察组使用1.5毫米同轴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如同对照组,只是透明角膜切口改为1.5毫米,并做0.5毫米的辅助切口。
1.3 观察指标
1.3.1 治疗效果评定,包括术后1天、一个星期和一个月的视力大于0.5的患者人数比较。
1.3.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虹膜脱出、角膜水肿、人工晶体位置异常、前房积血、后囊膜浑浊几项。
1.4 统计学 文中计数(卡方检验)、计量(t检验)资料用SPSS20.0 for windows软件处理,P<0.05表示对比数据有很大差别。
2结果
2.1 治疗效果判定 观察组术后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的视力大于0.5的患者人数明显比对照组的多,p<0.05。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白内障作为一种常见眼部疾病,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且发病率随年龄的不断增加而提高。患者常常会有视力下降、近视度数加深、散光或单眼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健康,给他们带来极大的麻烦和痛苦。
治疗白内障的方法有药物治療,也有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治疗效果更为明显。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一项有效手段,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术切口发展得越来越小,这不仅给手术操作带来了便利,也方便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感染。由文中对比可知,观察组在术后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的视力大于0.5的患者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治疗效果更佳,且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使用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白内障,可以帮助患者更快恢复伤口,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明显,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宋军.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6):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