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雪华
[摘要] 目的 分析动态血糖监测与胰岛素泵在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时段自2016年10月—2018年10月,选定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手术患者104例,以随机化原则分组,分对照组(52例,采纳胰岛素泵治疗)、研究组(5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比较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住院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切口感染率。结果 研究组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显著较对照组短,研究组胰岛素用量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低血糖发生率、切口感染率(1.92%、3.85%)显著较对照组(15.38%、21.15%)低(P<0.05)。结论 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可有效控制糖尿病手术患者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值得借鉴。
[关键词] 动态血糖监测;胰岛素泵;糖尿病;围手术期;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9)02(b)-0100-02
当前,在我国人们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糖尿病的发病率有了显著增加迹象,与此同时,外科糖尿病患者也逐渐增多,糖尿病手术患者如果处于“高血糖”狀态,围术期极易发生各种风险,因此,有效、积极的控制糖尿病手术患者围术期血糖是手术成功的基础和关键[1]。在上述研究背景下,该文选定2016年10月—2018年10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手术患者104例研究,目的为糖尿病手术患者围术期提供一种科学可靠的血糖监测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定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手术患者104例,以随机化原则分组,分对照组(例数=52)、研究组(例数=52)。研究组女性23例,男性29例,年龄在38~69岁,平均年龄为(53.56±6.25)岁;病程在4~12年,平均病程为(8.26±1.25)年;体重在46~82 kg,平均体重为(64.25±5.14)kg;手术类型:阑尾炎手术、胃十二指肠手术、肝胆手术例数之比分别是20∶18∶14。对照组女性25例,男性27例,年龄在39~67岁,平均年龄为(53.47±6.28)岁;病程在4~11年,平均病程为(8.28±1.21)年;体重在49~80 kg,平均体重为(64.37±5.11)kg;手术类型:阑尾炎手术、胃十二指肠手术、肝胆手术例数之比分别是17∶20∶15。性别、手术类型、年龄、体重、病程等基线资料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①频繁、反复出现尿酮体阳性。②晨空腹血糖在5.5 mmol/L以上者。③日间血糖波动在11.1 mmol/L以上者。④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⑤签字“知情同意书”。⑥研究前均正常服用降糖药物,但降糖效果不佳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力衰竭、恶性肿瘤、呼吸衰竭者。②肾、肝功能不健全者。③存在精神疾病、智力障碍、抑郁症者。④合并严重感染者。⑤电解质、水代谢紊乱者。⑥哺乳期、妊娠期女性。⑦合并其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者。⑧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者。⑨依从性、配合度较差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胰岛素泵治疗) 采用胰岛素泵(型号:美敦力7xx),连接导管,并置于腹部皮下,持续将诺和灵R(国药准字J20120026;规格:400 IU/10 mL)餐前负荷量、基础量输入,根据患者血糖情况及时调整注射剂量,直至空腹血糖在4.4~7.0 mmol/L,餐后血糖在6.0~10.0 mmol/L方可实施手术。
1.2.2 研究组(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 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型号:MiniMed;产地:美国)对患者血糖进行全天监测,采用血糖仪(批准文号:湘食药监械(准)字2013第2400090号(更);每日监测患者毛细血管血糖4次,输入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矫正,胰岛素泵治疗方法与对照组一致,但应根据每日监测数据调整治疗方案。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住院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切口感染率。血糖达标标准:晨起空腹血糖小于等于7 mmol/L,餐后2 h血糖≤10.0 mmol/L。
1.4 统计方法
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展开数据处理,计量资料数据(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住院时间),表达形式为(x±s),计算以t检验为主;计数资料数据(低血糖发生率、切口感染率),表达形式为[n/(%)],以χ2检验为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住院时间对比
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研究组显著较对照组短,胰岛素用量:研究组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2.2 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切口感染率对比
低血糖发生率、切口感染率:研究组(1.92%、3.85%)显著较对照组(15.38%、21.15%)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手术患者在外科疾病影响之下,糖尿病病情会进一步恶化,而高血糖反过来又会加重外科疾病,由此可知,积极、有效的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极为重要。对于全面患者,术前8 h禁食,术前6 h禁水,胰岛素皮下注射,极易引发低血糖,增加手术风险性[2]。其次糖尿病手术患者围术期在创伤、恐惧、焦虑等因素影响之下,胰高血糖素、儿茶酚氨、生长激素等胰岛素拮抗激素的分泌量会明显增加,进一步升高了血糖,增加了手术难度[3]。胰岛素皮下注射,虽然可控制血糖,但是胰岛素注射过程中,极易受到药物时间以及注射次数的限制,存在低血糖发生率高、血糖波动幅度大、高胰岛素血症等问题,血糖控制效果较差,围术期患者往往会出现住院时间延长、并发症增多、手术复杂性增高、组织修复能力差、抵抗力减退、易感染、代谢紊乱等问题[4]。
胰岛素泵可模拟基础胰岛素分泌,24 h向患者机体中不断输入胰岛素,维持肝糖正常输出,良好的控制血糖。将胰岛素应用于糖尿病手术患者围术期血糖控制中,可更加準确控制胰岛素输入的时间和速度,起到调整蛋白质、血脂、血糖代谢的作用,有效缩短待手术期,降低低血糖、吻合口瘘、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更加迅速、稳定的控制血糖,改善生活质量。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全天可有效、全面的监测血糖,缩短手术时间、目标血糖时间,更加稳定、良好的控制血糖,明显减少了胰岛素用量,缩短了血糖达标时间[5]。该研究示:研究组血糖达标时间、住院时间显著较对照组短,研究组胰岛素用量显著较对照组低,研究组低血糖发生率、切口感染率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在黄道华等[6]研究中,切口感染率SAP(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组、CSII(胰岛素泵治疗)组分别是3.5%、11.8%,SAP显著较低(P<0.05),与该研究结果一致,说明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在糖尿病围术期血糖控制中的可靠性、准确性,应当作为糖尿病手术患者围术期血糖理想的监测方法。
综上所述,糖尿病手术患者围术期采用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可有效控制血糖,降低感染、低血糖发生率,且易懂、使用方便,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信赖,并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春莉, 陈赛曼. 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在普外科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的应用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6, 37(11):2819-2821.
[2] 沈艳军, 田亚强, 毕会民,等. 实时胰岛素泵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5, 7(10):619-623.
[3] 木尼拉·阿不都乃依木, 娜迪热·阿不都萨拉木.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7(4):148-149.
[4] 李晓蕾, 齐晓玲, 徐礼五,等.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联合胰岛素泵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6,24(3):219-222.
[5] 杨光, 黎小燕,罗亮,等. 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血糖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5,22(35):43-45.
[6] 黄道华, 王宏运, 姜宏卫,等. 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 2014, 24(10):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