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乐光 高笑旭
为使教育集团更好地实现丰富的优质资源的共享,集团以课题为依托,在各学段开展作业有效性的研究。作业先行,打破学制壁垒,促进集团内部的学科联动与整合,提高区域教育教学质量。
1.将作业布置渗透于教学设计与课堂评价中
依据各类作业的不同功能,我们研究设计了不同的有效作业途径,达到学科联动,让作业融汇于学习的全过程。
依据作业新理念,各集团校明确提出作业设计的要求,在讲评课、常规课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使教师的作业布置有据可依。
在《北京九中讲评课(常规课)教学设计评价标准》中,作业设计占24分,包括学生明确作业的目的与学习意义、体现学习指导、能够起到教学的“补偿作用”,追加巩固教学内容、具有选择性。
在《北京九中讲评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作业评价占10分。
2.完成作业设计的实践转变
由传统性作业向生活性作业转变。传统作业一般为学科知识类作业,更多地指向知识的巩固练习,缺乏实践性。为此,我们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不仅关注知识的应用,更关注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调查等实践性行为获得贴近社会和生活的知识,形成一种新的学习形式,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由整体性作业向分层作业转变。每个人思维的层次和方式不同,因此,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探究问题的难度和教师指导的“度”是不同的。对学生作业的层级设计即为因材施教。探究式策略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次、中等层次、较高层次。而学生的作业,也可据此分层实施,逐层深入,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作业需求。
3.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对作业进行评价与反馈
如今,集团内部初高中阶段数学学习采用联想Pad手持技术,英語学习利用电子词典、Boxfish应用软件、一起作业网、英语趣配音网络平台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极大地提高了作业的有效性。
集团初高中数学组借助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基于数据的课堂教学改进”创新实践项目,利用App对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之一——作业,进行设计、统计分析、评价反馈,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调整教学重点,改进教学,实现了从教到学、从课堂到课外的交互,提高了课堂效率。
作业先行,从“教学设计”转向“学习设计”,有效带动了集团校各学科的联动与整合,提升了教育集团内各学校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