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朦胧游南翔老街

2019-05-09 01:19:28文/楠
上海商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小笼南翔老街

文/楠 襄

“三月江南花满枝,风轻帘幕燕争飞”,古往今来,很多诗词歌赋都吟咏着三月的江南。江南好啊,风景旧曾谙,一如烟雨中的南翔老街,一踏入便春意环绕。

老街坐落于古镇的中心区域,规划面积14.34万平方米。内有人民街、共和街、解放街和胜利街,为传统的商业区和居民住宅区。经过整修,恢复了清末民初“银南翔”的历史风貌:房舍参差,商铺鳞次,堂前屋后绿水潺潺。

到底是江南的名镇,此刻我眼中的景色,分明就是画中的江南。在这初春的三月,展开了美丽的容颜。路旁的小草、簇拥的花树、摇摆的垂柳、随风微漾的春水,如同秀美的江南女子,婀娜多姿。

细雨濛濛的老街,诉说着万千柔情。微风轻拂雨丝,雨丝轻抚脸庞,真有点“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意境。想必,雨停风息的日子,明媚得很。

未入老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名为“留云禅寺”的寺院,规模宏大,气势不凡。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这寺院不凡的来历。起初,“南翔”不称“南翔”,而是“槎溪”。相传梁代天监年间(505年)有一老农,耕地时挖出一块大石头,此石露出地面后,有一对白鹤时而于其上空盘旋,时而在石上歇脚。恰巧一名叫德齐的和尚从这里经过,看到此情此景,又勘察到附近有横沥、上槎浦、走马塘(南宋以后的名称)、封家浜四条河流纵横交叉,四方有湾,形似佛教符号“卍”字,好似释迦牟尼胸部所现的“瑞相”,便认为此处是吉祥之地,他决定在这里建造一座佛寺。每天那对白鹤飞向哪里,哪里的百姓就来捐款献物,用以备料兴工。

佛寺落成的那天,那对白鹤驮着德齐和尚朝南飞走了,为纪念这对白鹤与德齐和尚,便取名为“白鹤南翔寺”,镇名“槎溪”逐渐被“南翔”所取代。

出寺院,便是老街了,巷街细长延伸,曲折古老,两旁民居和店铺比邻。老街的游人没想象中那么多,却多为前来采风的摄影爱好者。显然他们为老街那些沧桑痕迹、雕梁画栋所吸引,兴奋地穿梭于楼台与小桥之间。

一条清澈的河流穿镇而过,好几座石拱桥横跨河面,一千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从桥上走过?小桥流水人家,为老街增添了不少韵味。在河边,我看到一石碑,原来这河叫“槎溪”,碑上刻有清人陈松的《槎溪棹歌》。听着这美丽的名字,一个年代久远的南翔,朝我走来。我想,如果是烟雨迷离的春日,飞燕越过碧水,留下一片呢喃;抑或秋雾朦胧的清晨,舟楫泛波于槎溪之间,遥闻忽远忽近的桨橹声,又是何等美妙啊!当年,南翔镇正是利用这水陆便利,舟车纷繁,布庄林立,花豆米麦,百货骈集,被世人称作“银南翔”。

在和风细雨中,我走近老街一座小桥,那是与电视剧《情深深雨濛濛》中男女主角相会时极为相似的小桥,也是在雨中,也是写满江南风情。眼前是雨幕重重,亦真亦幻,有着足以令人忘却烦恼的力量。飘飘洒洒的雨丝,把这条因白鹤南翔寺得名且有1500年历史的老街洇成了一幅水墨画。

老街上,游客如织,亭桥相依。桥下一叶扁舟,载着游客,行在雨中。这濛濛细雨非但没有影响游客的雅兴,还平添了一丝乐趣。

此地的南翔小笼馒头,是上海美食的代表之一。我是上海人,南翔小笼馒头已经吃过无数次,但仍被它皮薄、馅多、汁多、味鲜、形美所诱惑。此番游南翔,自然要点个两笼,享受这份鲜美。

南翔小笼馒头创始于清朝(1871年),当时叫“南翔大肉馒头”,是嘉定南翔店主黄明贤发明的一种点心。由于口味上佳,生意越做越红火,同业者都竞相模仿。店主为赢得市场,采取“重馅薄皮,以大改小”的方式,做成不易被模仿、形态小巧的小馒头,皮薄呈半透明状,以特制的小竹笼蒸熟,故名“小笼馒头”,至今已经有140多年的历史。小笼的吃法也有名堂:一口开天窗,二口喝汤,三口吃光。

据传60多年前,中国移民把上海小笼馒头带到了西班牙,名字被翻译得五花八门:中心夹肉的中国面包、西班牙产中式夹肉面包、中国小笼、夹中国龙肉的小面包、武打巨星李小龙最喜欢吃的中国肉面包、李小龙。如今到西班牙还能听到:“给我来一份‘李小龙’!”“‘李小龙’是吧?好的,请稍等。”

南翔小龙馒头做工讲究,每两面粉制作10只,每只要折叠捏合14个以上的褶。其实,南翔小笼馒头好吃,功夫全在馅上。刚端上来的一笼笼热气腾腾小笼馒头,一个个雪白晶莹,如玉兔一般,透亮的汁液,粉嫩的肉馅,戳破面皮,蘸上香醋,就着姜丝,咬一口,滋味层叠。人们品味的是上海传统饮食文化,是远离喧嚣都市的“乡野”之趣,是嘉定的美与情。

一直以来,小笼都是南翔的名片。南翔老街很善于利用这张名片,并不断丰富它的文化内涵。自2007年起,南翔已连续10年举办“上海南翔小笼文化展”,其中老街连续多年成为小笼文化展开幕式暨千桌万人小笼盛会的主会场,有关方面也一直鼓励手艺好、口味正、受百姓欢迎的小笼馆在老街安家。

走在街上,突然阵阵芝麻香飘然而至。原来,老街上的第一家店卖的就是当地特产“一合酥”,10元一包的花生芝麻片,一口咬下去便停不下来了。转身一看,放大版的大白兔奶糖被高高挂在铺子上方,再抬眼望去,阁楼上半开着窗,引人遐思。

每次逛老街,都会想吃老街的汤团,全手工包制,颗颗饱含感情,是那些速冻汤圆无法取代的。老街汤团,比汤圆个儿大,以精白水磨糯米粉为皮,一般设黑洋酥、鲜肉、豆沙、枣泥四种口味。可是老食客们点起来从不厚此薄彼,谁让这四个品种都好吃呢。

汤团皮薄而滑,白如羊脂,油光发亮,尝一口就知道这料是一点都不含糊的。黑洋酥香甜的馅,一不小心就流满一汤勺;椭圆的枣泥汤团里还留有些许枣皮。吃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对付”,因为这汤团一旦开了口,里面的一包鲜汤四溢,免不了要让防不胜防的吃货失了风度又遭受烫伤之苦……

远处的古双塔——那建成于北宋初年的砖双塔,塔身上依稀残留着岁月刻下的斑驳旧痕。南翔寺砖塔是古镇的镇宝之物。据说,这双塔是我国砖塔中的珍品,原建于南翔寺山门两侧,1000多年来,原寺早毁,而独塔依存,后经修复,恢复了原貌。这座七级八角形的砖塔,仿照江南木制楼阁式宝塔式样,其壶门和棂窗,表现了典型的唐宋建筑风格。塔前,尚留有两口原寺前的古井,井栏已残破,现被保护在玻璃罩内,而井栏周围过去游人们为祈福而丢撒的钱币还清晰可见。“寺门雄峻地钟灵,古井东西建两亭。报济石桥通四邑,势家自古说龙形”,古诗清楚地记载了这塔与井的来历和传说,也记载了南翔古镇千年的风雨。

“古猗园里看江南,州桥老街忆过往,南翔古镇品美味,紫藤园内赏花海。”到南翔古镇,不可不游“古猗园”。古猗园位于嘉定区南翔镇,是上海名气最大的园林之一。古猗园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幽静曲水、典雅的明代建筑,韵味隽永的楹联诗词,无不洋溢着深厚的文化古韵。该园早先为私家宅院,由擅长竹刻、书画、叠石的朱稚征设计布置。因园内广植绿竹,园名取自《诗经》“绿竹猗猗”句,故名“猗园”。此后,几经周折,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为叶锦购得,经大规模的重修和改建之后,取其由前朝园林沿袭之意,更名“古猗园”,沿用至今。一年四季都有花可赏,春可赏梅,夏日赏荷,秋日赏菊,冬日则有腊梅绽放。竹子也是古猗园的特色植被,品种繁多,一年四季都是青葱一片,旁边还有一座盆景园。

作为典型的江南园林,古猗园里也少不了水。几处湖泊相连,鸳鸯游弋其间。乘坐小船游荡在水中,看岸边芬芳吐翠。

据当地有关人士介绍,南翔镇的发展与明清时期的“徽商云集”有着密切的关系,徽商成为当时南翔经济的一大支柱。昔日的南翔镇上遍布徽商店铺,更有徽商募建了新安会馆。故有教科书说:“在明清两代,徽商为南翔打开流通渠道、刺激商品生产、催发资本主义萌芽、推动经济发展和集镇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当我徜徉在细雨下的老街、古猗园、天恩桥、云翔寺等历史遗迹中,好像穿越了时空,被笼罩在南翔老街厚重的历史中。

眼前这富有意境的江南老街,让我不禁臆想:这古老的石桥上,若是有一个婀娜的江南女子撑着一柄油纸伞款款而过,此情此景,绝不输于戴望舒的《雨巷》所带来的无穷意境。

猜你喜欢
小笼南翔老街
老街谣
黄河之声(2021年16期)2021-12-14 03:02:04
美味的小笼汤包
作文中学版(2021年6期)2021-11-22 03:09:59
父亲后来的日子(散文)
作品(2020年11期)2020-11-30 14:05:44
老街中飘起淡淡的乡愁
华人时刊(2020年23期)2020-04-13 06:04:20
东门老街
中国报道(2020年12期)2020-01-08 02:18:03
走近南翔小笼
——南翔老街小笼馒头文化体验馆实录
小主人报(2018年12期)2018-06-12 10:28:20
小笼汤包
老街(外二首)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27
馄饨店里尝小笼
饮食科学(2017年2期)2017-03-08 05:01:23
宁波南翔大桥V 型墩刚构总体设计
上海公路(2017年3期)2017-03-01 07: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