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与课外体育俱乐部心理融入的对比研究——以河南省初中生为例

2019-05-09 03:38路来冰马忆萌
四川体育科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课外俱乐部河南省

路来冰,马忆萌



学校体育与课外体育俱乐部心理融入的对比研究——以河南省初中生为例

路来冰1,马忆萌2

1.河南工学院体育部,河南 新乡,453003; 2.新乡医学院心理学院,河南 新乡,453000。

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活动不仅仅是身体的参与,心理活动也是影响其锻炼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法以及逻辑分析法分析河南省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在学校体育和课外体育俱乐部中的心理感受。最终发现学校体育较体育俱乐部对运动成绩较好的学生有更多的关注现象,这不利于运动成绩中差水平学生群体的体育锻炼效果和心理发育。建议对不同运动能力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训练方式,同时关注运动能力较差学生的心理活动,提高体育课数量和教师配备,激发学生在体育运动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级联动机制,在获得体育考试理想的分数的同时培养健康积极的人格。

学校体育;课外体育俱乐部;心理融入;心理健康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同时也是教育资源较匮乏的省份,升学考试竞争压力尤其大。2017年年底,河南省教育厅出台文件: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1)中招体育考试仍由各省辖市(省直管县)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实施,考试成绩以满分70分计入中招成绩总分;(2)考试项目设置主要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规定的测试项目。其中男生1000m、女生800m为必测项目。其它测试项目应按照学校体育的重点任务提出的“使每个学生掌握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的要求,结合各地实际情况选择可量化、易操作、对增强学生体质效果明显的耐力、力量、速度素质和运动能力项目,具体评分标准按照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有关评分标准执行。此文件的出台,标志着体育加试分在综合科目分数的比例升至1/10,如何使学生在体育分数上不拉分也成为了社会、学校、家长最为重视的问题。提升体育分数主要途径即学校体育锻炼和课外体育俱乐部辅导,选择哪种方式锻炼在运动水平和心理发展上效果更佳也是家长需要慎重思考的问题。

1 研究目的

心理融入是个体与其他文化群体的实际接触所导致的心理与行为上的变化[1]。涉及到本文的定义主要指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体验到的融入感和排他感带来的心理变化。学校体育和体育俱乐部都扎根于社会,是青少年都能公平享有的社会财产[2]。学校体育运动主要指在学校的地理区域中进行的体育锻炼活动。而传统意义上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是以开展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自发的社会基础组织,其特点是具有社会主义的公益性质[3]。广义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也包括一些盈利性的社会体育俱乐部,聚集着相同爱好的青少年在一起学习,本文选取的是广义的课外体育俱乐部。

教育的意义本身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应当公平对待,使学生具有更大的选择性[4]。但针对我国应试教育的现实情况,在中考或高考中,通常以文化课高低来评判一个人的发展情况,中小学往往对体育课不够重视,一些体育课经常被文化课所占用,在有限的体育课堂上教师也往往给予学生很大的自由活动空间,不同运动能力的学生能找到自己合适的群体进行活动,体验到参与的心理融入感。在课外体育俱乐部中,参与的人群都是对体育运动有着很强兴趣的孩子,对某项体育技能的提高有着很强的渴望,但是先天条件和接受能力不同,教练往往更喜欢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因此,条件较差的学生往往会感受到受挫感和落败感,不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本文假设学校体育比课外体育俱乐部更具有融入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更好的效果。同时一些外国学者也持有相同的看法,如挪威学者在近期的一项研究中表明:当地青少年认为俱乐部践行“精英主义”比学校多,而学校体育更具有包容性,更具有“平等主义”[5]。针对此类现象,在河南省的中小学学校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俱乐部中,是否存在这种情况,相关研究较少。本文旨在探讨在两种锻炼场所中如何使学生具备更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去积极参与,而不是感受到无助和自卑感,最终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来提升训练效果。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预计向2600名来自河南省郑州市、新乡市、洛阳市、三门峡市、信阳市的38所不同的初中和56家体育俱乐部的学生和学员发出调查邀请,并根据年级和地理区域分组。学生年龄区间13-16岁,地理区域为豫北和豫南,调查主要方式为实地调查、联系教育系统的同仁在课堂发放以及网络问卷形式发放。

2.2 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通过查阅CNKI的相关文献文本研究奠定研究的理论基础。同时实地走访河南省这5个地市的初中和当地课外体育俱乐部,了解其设施以及教学开展情况,向这些地市38所不同的初中和56家体育俱乐部的学生发出2600问卷,回收问卷2450份,其中有效问卷2356份,并根据年级和地理区域分组,学生年龄区间13-16岁。通过问卷分析河南省5个地区体育俱乐部的开展情况以及学生在学校体育和体育俱乐部中的心理感受差异,探寻影响这些指标的原因。对调查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并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进行严谨分析,最终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建议。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河南省学校体育和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开展现状

3.1.1 河南省学校体育开展现状 在学校体育的参与行为方面,学生参与的积极度较高,但由于学校体育设施远未达标,尤其是农村中学的标准田径场建设还没有达到教育部的标准,其中配备标准田径场的学校仅有31.6%,并且主要集中在高中,大部分学校均为非标准的田径场。而在其他体育场地的建设方面,如单双杠、看台等等配套设施则更为稀少,能达到教育部规定数量和规格的学校仅为3.5%[6]。外河南省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达标率总体偏低,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台场地设施达标率均低于10%,其规格、质量与规定标准相差甚远。在教学方面,专职体育教师缺口较大,92.3%的学校1周仅有1节体育课,而且还有很多学生反映体育课经常被语数外的老师所占。在正常的体育课中,老师所交的内容很有限,87%的学校1个学年只教1个项目,篮球居多,而针对中考所要求的1000m、800m,针对性练习较少。

3.1.2 河南省课外体育俱乐部开展现状 河南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项目中大多为群众基础好,影响力大,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而且与依托单位的体育传统有关,也与地方的体育设施建设和体育人才积累密切相关[7]。篮球和足球项目,由于全国俱乐部联赛的开展,吸引了大量的青少年关注比赛,进而激起了青少年对这些项目的兴趣[8]。青少年俱乐部开展的其他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游泳都是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兴趣并且易开发的项目,而一些新兴的运动项目也出现在俱乐部中。河南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平均会员数为1145人,最多的是登封市塔沟少林武术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有11 000余人。俱乐部的会员除了依托体委系统和社区、青少年宫的俱乐部是面向社会招生的以外,依托学校的俱乐部的会员绝大部分是本校学生,达到93%以上,且基本没有团体会员。课外体育俱乐部针对的群体较为广泛,对于初中生这个小群体也越来越重视。

图1 河南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地区分布、人口和 GDP 比较示意图

注:图中 GDP、人口数据依《河南统计年鉴》2016 版计算得出,俱乐部数是截止到2016年底,共 102 个。

表1 河南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开展情况 (N=56)

3.2 河南省学校体育和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参与融入感对比分析

基于综上所述,本文假设学校体育比课外体育俱乐部有着更好的心理融入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更好的效果。但最终通过2356份有效问卷统计后发现,在学校体育锻炼中,仅有1156名学生在学校体育活动中体验到了融入感,而更多的1876名学生则认为在学校体育中,教师针对体育基础好的学生关注过多,自己受到忽视。而在校外体育俱乐部中,有2189名学生产生了很强的融入感,仅有546名学生感觉自己被忽视。通过本研究的调查分析,没有证实本文假设,而是显示出学生在课外体育俱乐部相比学校体育会产生更好的心理融入感。

分析此结果的原因:

(1)河南省人口众多,尤其在县乡级学校,学生和体育教师比例严重失调,一个体育老师一天往往要负责几百名学生,无法照顾到所有学生,而且专业体育器材欠缺。在体育成绩纳入到中考总分的大环境下,教师只能将有限精力和体育设施资源放在运动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的提高培养上,对于先天条件和学习能力都比较差的学生,尤其是女生往往选择性忽视,造成了这些学生的心理排他感。

(2)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中,有特定的参与人群,通常是对某项体育项目有强烈的兴趣,因此,在人数基数上要低于学校体育课,同时参与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学生通常都有一定的技能基础,接受新技术动作较快,教练的教学压力相对较小,因此,有条件来分散精力全面提高,重点培养,学生也不容易产生被忽视的感觉。

(3)积极参与课外锻炼的学生往往是对运动非常热爱并且性格活泼开朗的学生,以男生居多,其性格类型偏向于胆汁质和多血质,性格偏外向且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即使在锻炼中偶然感受到了教练的忽视,往往也不会放在心上。而对于仅在学校应付体育锻炼的学生群体,特别是女生群体,其气质类型通常偏向于抑郁质和粘液质,性格偏内向并且自尊心强,加之运动技能较差,更容易产生被排斥的感觉。

图2 河南省青少年在学校体育和课外体育俱乐部中的心理融入感调查

4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表明,河南省青少年(13岁-16岁)认为参与课外体育俱乐部较学校体育活动有更好的融入感和受关注度,其心理体验更加愉悦,促进了体育锻炼效果的提高。平等和包容对青少年身体和心理的协调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无论是学校体育还是体育俱乐部,中考的体育加试只是其功能的一方面,最重要的目标还是增强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其终身体育的意识,尤其是在其青春期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增强情商,而不仅仅是为了锻炼身体而锻炼身体[9]。体育的功能中,很重要的方面即培养健全的人格,如今的应试教育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的“优等生”,进入社会后面对负责的社会环境,由于在青少年时期忽视了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出现了心理疾病,而这些情况都可以在青少年时期通过正确的体育锻炼来培养。所以学生无论在学校还是在课外体育俱乐部参与体育运动时,培养良好的心理都是学校的教师,俱乐部的教练亟需重视的问题,针对体育基础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学校中,教师往往忽略,这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阴影,严重的话会导致学生对体育的恐惧[10]。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但是教育资源分配很不均匀,广大农村地区的中学,学生很多但是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师和体育设施,体育课也往往被语数外等“主课”所占用,这很大程度影响了教师对于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的培养,更谈不上关注其在体育运动中的心理状态。其次,在我国针对青少年学校体育和体育俱乐部的相关研究中,对于学校体育的体制改革以及校外体育俱乐部的管理方式研究较多,忽视了学生这个主题的研究,即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参与行为的动机,而影响主观能动性的方面有很多,如体育设施器材,运动管理政策,应试考试要求等。同时学生在学校体育和校外体育俱乐部的参与中自我身心的体验也尤为重要,是否能融入到运动团体并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同时能逐渐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才是体育运动的精神所在。最后,家庭对中小学体育锻炼的影响也尤为重要,是决定学生能否科学合理安排时间全身心投入到锻炼中去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校体育和校外体育俱乐部在培养中,应注重人文关怀以及中小学生在其中参与运动时的内心体验,从学生自尊自爱自强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角度,达到其在体育强身、培养心智和体育加试分数的目标。

[1] Graves T D .Psychologi cal accultu ration in a tri-ethnic community .Southwest ernJournal of Anthropology,1967,23:337~350.

[2]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试点工作的通知[Z].体群字[2000]022号.

[3] 刘卫民,房建武,于 新,等.我国健康促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创建[J].体育学刊,2015,22(03):53~59.

[4] 杨国顺.青少年健康人力资本提升路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8(04):76~79.

[5] Reidar Säfvenbom,G.John Geldhof & Tommy Haugen.Sports clubs as accessible developmental assets for all? Adolescents’assessment of egalitarianism vs. elitism in sport clubs vs. school[J].Sport Policy and Politics, 2014(03): 443~457.

[6] 游蕴琦.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分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13(09):61~64.

[7] 代进军.河南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运动,2010(01):150~152.

[8] 张海峰.河南职业体育俱乐部经营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02):86~88.

[9] 刘海燕.共服务视角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长效机制的构建[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32(02):79~82.

[10] 宋学岷.我国中小学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的实证分析[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2012,31(03):297~300.

A Comparative Study on Psychological Integration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and Extracurricular Sports Clubs——Take Hena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an example

LU Laibing1, MA Yimeng2

1.Basic Department, He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Xinxiang Henan, 453003, China; 2.School of Psychology, Xinxiang Medical College, Xinxiang Henan, 453000, China.

Teenagers'physical exercise is not only physical participation, but also psychological activit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ir exercise effect.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field survey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sychological feelings of young peopl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in Henan Province in school sports and extracurricular sports. Finally, it is found that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pays more attention to students with better sports performance than sports clubs,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physical exercise effect an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with poor sports performance. It is suggested that different training methods should be adopted for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sports abilities. At the same tim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of students with poor sports abilities, the number of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and teachers should be improved, the subjective initiative of students in sports should be stimulated,and the three-level linkage mechanism of school-society-family should be established so as to cultivate healthy and positive personality while obtaining the ideal scor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examination.

School sports; Extracurricular sports club; Psychological integration; Mental health

1007―6891(2019)02―0127―03

10.13932/j.cnki.sctykx.2019.02.31

G807.2

A

2019-02-26

2019-01-22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2015-JKGHYB-0081),新乡市社会科学联合会调研课题(SKL-2018-129),第九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收录论文。

猜你喜欢
课外俱乐部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小满课外班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