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周功能性力量训练对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身体功能性动作的影响

2019-05-09 03:35:44姚学武高炳宏
体育科研 2019年2期
关键词:赛艇躯干灵活性

姚学武,高炳宏

0 前言

随着现代竞技体育领域的竞争程度不断加剧,教练员对运动训练的科学性与有效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注重运动员专项训练的同时,功能性力量训练也备受关注。Michael Boyle认为功能性力量训练是为了提高运动员某一专项运动能力而进行的有针对性的训练,这种训练不再注重训练某一个关节、某一块肌肉,而是关注训练整体关节、整体肌肉的协调配合能力[1]。通过多平面、多维度的功能性力量训练可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神经肌肉支配能力,为运动员专项训练奠定扎实的身体功能动作基础,而科学的功能性力量训练计划应依据运动员身体功能所存在的缺陷或不足进行针对性的制定[2-4]。功能动作筛查测试(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FMS) 作为一种低成本、易操作且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身体功能动作筛查方法,时下在国内外被体能教练和教练们广泛应用于运动员身体功能的筛查[3,4]。通过对运动员进行FMS测试可发现潜在的功能障碍,然后根据所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功能性力量训练计划,可有效地矫正或强化运动员的身体功能动作质量以及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的几率[5-7]。基于此,本研究以中国国家赛艇队备战2016年奥运会女子公开级双桨组12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由专职体能教练对研究对象进行统一动作标准的6周功能性力量训练,并在实验前后对运动员深蹲、跨栏架步、直线弓箭步、肩关节灵活性、主动直膝抬腿、躯干稳定性俯卧撑和旋转稳定性7个功能动作的测试得分进行比较,探讨功能性力量训练对运动员身体功能动作质量的影响,以便为今后备战比赛过程中制定提高运动员动作质量和运动技巧的功能性力量训练计划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备战2016年奥运会的国家赛艇队12名公开级女子双桨组运动员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国际健将级运动员8名,健将级运动员4名。研究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SD)Table I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research subjects(±SD)

表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SD)Table I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research subjects(±SD)

组别 人数(N) 身高/c m 体重/k g 年龄/岁 运动年限/年女子双桨 1 2 1 8 1.4±4.1 7 5.4±4.6 2 3±5.0 8.2±3.8

1.2 研究方法

1.2.1 测试安排

本研究中,训练时间段为2014年11月26日—2015年1月26日,地点为海拔2 120 m的云南会泽国家赛艇队训练基地;11月26日—11月30日训练前的适应性活动与实验介绍;12月1日—12月2日由专业FMS认证师对12名研究对象进行FMS测试;2014年12月1日—2015年1月10日进行功能性力量训练干预;2015年1月11日—12日对12名研究对象再次进行FMS测试。

1.2.2 训练计划

6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的内容依据实验前运动员整体FMS的测试数据制定,具体为每周一、三、五下午(15:00—17:00)完整体能训练课,每周二、四、六为早操课(训练内容为 45 min核心力量训练)。整个高原训练期间12名运动员均由同一教练组带领,训练计划保持一致,具体安排见表 2、3。

表2 国家赛艇队女子公开级双桨组6周功能性力量训练安排Table II Six-week Functional Strength Training Arrangements for Women's Open-class Double Scull Group of China’s National Rowing Team

表3 国家赛艇队女子公开级双桨组45 min核心力量训练安排Table III 45 min Core Strength Training Arrangements for Women's Open Class Double Scull Group of China’s National Rowing Team

1.2.3 FMS测试器械和测试指标

FMS测试采用的器械为功能性运动筛查套件(Perform Better®,美国),测试包括深蹲(Deep Squat)、跨栏架步(Hurdle Step)、直线弓箭步(In-line Lunge)、肩关节灵活性(Shoulder Mobility)、主动直膝抬腿(Active Straight Leg Raise)、躯干稳定性俯卧撑(Trunk Stability Push-up)和旋转稳定性(Rotational Stability)共7个动作;3个排除性检查动作分别是肩关节灵活性测试时的肩部疼痛激发实验、躯干稳定性俯卧撑伸展测试和旋转稳定性后移上体排除性检查[6-8],具体测试步骤及目的见表4。

表4 FMS测试步骤及目的Table IV Movements,Procedure and Objective of FMS

1.2.4 FMS测试评估标准

FMS测试7个动作的得分评判标准见表5。

表5 FMS测试得分评判表Table V Standards of FMS

1.2.5 数据统计

所测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和Microsoft 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SD),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实验前后数据进行分析,显著水平为P<0.05,非常显著水平为P<0.01。

3 结果与分析

由表6可知,经过6周高原训练后,运动员深蹲、跨栏架步、直线弓箭步和躯干稳定性俯卧撑4个动作的得分较实验前都显著提高(P<0.05),分别提高了23.33%、43.33%、30%和36.67%,这主要是由于功能性力量训练针对运动员的髋部肌群与腘绳肌等薄弱环节的肌肉力量进行正确动作模式下的训练与指导,使运动员在做动作中有意识地保持膝关节在冠状面内的稳定性和在矢状面内的灵活性,保持头部和髋部与核心躯干整体中立位的稳定性控制。

肩关节灵活性、主动直膝抬腿、旋转稳定性3个动作的得分较实验前无显著差异(P>0.05)。虽然运动员在训练干预前,这两个动作测试上得了3分,但这并不是一个喜讯,因为髋关节和肩关节灵活性过度也伴随着髋部、股后肌群与肩带肌群薄弱。经过6周训练后,运动员这两个测试的得分虽然得分没有变化,但在动作的稳定性有了明显改善。优化腘绳肌和髋部肌群的力量有利于膝关节的稳定,可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降低损伤风险。

表6 6周功能性力量训练前后运动员FMS测试得分的比较(±SD)Table VI Comparison of FMS Scores of Various Athletes’ Indicesbefore and after6-week Functional Strength Training(±SD)

表6 6周功能性力量训练前后运动员FMS测试得分的比较(±SD)Table VI Comparison of FMS Scores of Various Athletes’ Indicesbefore and after6-week Functional Strength Training(±SD)

注:* 表示 P<0.05;

阶段 深蹲 跨栏架步直线弓箭步肩关节灵活性主动直膝抬腿躯干稳定性俯卧撑旋转稳定性训练前 2.2±0.6 1.4±0.5 2.0±0.4 2.8±0.4 3.0±0 1.5±0.5 2.0±0训练后 2.9±0.3*2.7±0.5*2.9±0.3*2.9±0.3 3.0±0 2.6±0.5*2.0±0

4 讨论

所有运动员FMS测试得分未出现不对称,这与赛艇双桨运动员的动作特征具有对称性有关。功能性力量训练的理念是强化核心肌群的动力传导稳定性为前提,提高上下肢屈伸功能与单边不对称训练下的保持对称能力,从而迁移到赛艇运动员专项动作过程中,来提高专项能力。结合表6可以看出功能性力量训练前,运动员的FMS测试中的跨栏架步与直线弓箭步测试得分较低,运动员的髋关节支撑稳定性弱,核心部位不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支撑状态。这可能是由于教练员在传统训练中重视训练的重复次数,对动作模式的指导比较模糊,运动员存在错误动作的现象较为普遍。功能性力量训练重视正确动作模式的指导,强调高质量有效的动作次数、组数的练习,提高身体控制能力,完善动作结构,强化身体功能表现。

两次FMS测试中,运动员的肩部灵活性和直腿抬高动作均得3分,表明所采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提高身体控制能力的同时也保持了肩关节与髋关节良好的灵活性。在执行功能性力量训练过程中,对不同运动员完成功能动作时的动作模式,应针对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要求。

躯干稳定性俯卧撑得分提高了36.67%,这是运动员在正确动作模式下有意识应用躯干核心力量的结果。躯干核心部位的本体感觉控制能力增强,对直线弓箭步和跨栏架步两个动作的动作模式优化起到了关键作用。深蹲动作模式中运动员表现出了良好的肩和髋关节的灵活性,头、躯干核心力量的控制稳定性,膝关节在冠状面稳定控制下的矢状面灵活性屈伸,正确的动作模式是人体基本功能的关键[10-12]。笔者认为赛艇运动员表现出了身体左右对称性,肩、髋、踝关节灵活性的优势,深蹲动作得分提高表现出运动员膝关节稳定性、髋部肌群、股后肌群力量与控制能力的提高,从而表现出正确动作模式。躯干旋转稳定性动作得分上,运动员在训练前后无变化,表明该动作难度较大,短期训练效果不佳,在今后的训练中需要加强多种俯卧位核心稳定性动作训练。

赛艇运动员专项动作中,艇上专项力量生于足、行于腿、主宰于核心躯干、传递到手,通过拉桨表现于艇速。6周功能性力量训练使运动员掌握了要做正确动作模式的意识,提高了人体功能动作动力链能量传递的运动表现能力[13]。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高原环境下6周的功能性力量训练有效地改善了运动员深蹲、跨栏架步、直线弓箭步和躯干稳定性俯卧撑功能动作的质量,表明功能性力量训练计划科学合理,可为今后备战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功能性力量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

5.2 建议

FMS测试是评价运动员身体功能动作质量变化的客观指标,可以帮助教练对运动员身体动作模式存在的薄弱环节的分析,以及制定有效训练计划提供一定的依据。在今后的功能性力量训练中应该切实做到无评估不训练,依据项目需求和测试结果制定训练计划并实施,FMS测试作为一种简便实用的测试手段建议系统使用。

猜你喜欢
赛艇躯干灵活性
赛艇队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
新型储换热系统在热电联产电厂灵活性改造中的应用
树与人
诗选刊(2019年9期)2019-11-20 10:24:01
基于SVD可操作度指标的机械臂灵活性分析
更纯粹的功能却带来更强的灵活性ESOTERIC第一极品N-03T
赛艇运动中运动员身体悬挂技术的运用
角度法评价躯干冠状面失平衡
正常成人躯干皮肤温度觉阈值测定
探析赛艇运动的体能训练
仰卧起坐,使你躯干更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