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华川
摘要:从国有企业的实际来讲,往往具有一定的规模,也形成了相对庞大的管理组织架构,拥有着一批数量较大的中层干部。作为国有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层干部不仅在國有企业经营管理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更是创新性落实企业各项方针政策的着力点。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开展的当下,做好国有企业中层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不仅是保证政令上传下达的实际需要,更是引导和监督中层干部合理利用职权,切实推动企业各项事业发展进步,保护职工权利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国有企业;中层干部;监督管理;思路及方法
一、国有企业中层干部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概述
(一)中层干部个体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国有企业往往具有相当长的经营历史,在不同历史阶段对于人才学历和综合能力的判定标准也不同。不难发现,在一些国有企业,具有一定年龄和资历的中层干部较多。由于长期从事一些相对机械性的工作,使得一些中层干部容易放松学习等自我要求,其政治素质、业务素质都明显呈下降趋势,直接影响了队伍整体水平。在调查研究中不难发现,有的中层干部任职多年,工作热情和创新意识有所减弱,对待工作有得过且过的现象;有的中层干部在本岗位工作多年,自恃业务熟、资格老,对企业决策和领导部署,合意的执行,不合意的顶着或拖着不干,严重影响了工作大局的整体推进;有的中层干部受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等方面影响,难以适应岗位的需求;有的中层干部作风漂浮,实干精神欠缺,不愿到基层一线解决实际问题。
(二)监督方式有待改进
从某种程度上说,监督是一项得罪人的工作,当前,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的情况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加上监督机制不够完备,监督效果不好,往往停留在表面,很少触及深层次的问题。对中层干部监督渠道还局限于党风监督、群众信访举报、内部审计等,如何有效开展经常性、多样性、针对性的监督还在不断摸索中,群众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工作还缺乏深入,监督渠道不宽、监督方法不多成为干部监督工作效率不高的关键因素。
(三)对中层干部的考核机制不够完善
在实际工作中不难发现,个别中层干部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没有发挥应有的纽带作用。因此,如何充分发挥竞争考核机制作用,是今后加强中层干部管理的一项重点课题。目前,对中层干部考核激励制度还不够细化、量化,激励导向作用不明显,导致干部工作的热情不够。
(四)中层干部的进出渠道不够畅通
在“进口”方面,目前很多企业中层干部选拔主要通过公开招考等形式增加人员,造成年轻干部来源比较单一,数量也较为有限。在“出口”方面,中层干部一旦上岗,很难“下岗”,客观上也造成了“出不去”的尴尬局面。
二、加强国有企业中层干部监督管理工作对策分析
(一)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行为
在国有企业中层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中,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行为,首先要强化职位管理和规范操作程序。任用机关中层干部必须要有相应的空缺职位,并严格按有关程序操作。其次,要建立健全中层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再次,要完善中层干部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对中层干部实行年度工作绩效考核,明确职责分工,把列入考核的各项工作分解落实到各岗位,并赋予中层干部相应的职责和权限。
(二)强化监督力度,严肃工作纪律
强化监督力度,首先要完善权力制衡机制。既要赋予中层干部一定的职责和权限,又要有相应的监督制约措施,尤其要明确违规违纪的处罚措施和办法,做到奖惩分明。与此同时,要突出监督工作重点。凡涉及事权、财权、人事权的领域和环节,应实施重点监督,如各审批办事窗口、掌握公共权力的中层岗位等,都必须重点监督,防止滥用权力。除此之外,要严查违规违纪案件。严格责任追究,对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或违反廉政承诺等违规问题,要严格按照规定追究责任,构成违纪的,按照党政纪处分有关规定予以纪律处分。
(三)强化教育培训,提升整体素质
国有企业组织宣传口要立足实际,制定中层干部培训教育规划。对机关中层干部培训教育的目标任务、措施方法,纪律规定提出明确要求,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中层干部长效教育培训机制。要积极创新培训方式,把中层干部参加学习、考试、调研等情况纳入中层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不断强化中层干部自觉学习的积极性。要突出调研考核,把中层干部年度调研工作列入专项考核,促进中层干部主动思考,从研究实践问题过程中提炼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提升工作能力素质。
(四)完善工作机制,激发工作干劲
在中层干部选拔和管理中,要坚持“能者上、庸者下”的制度理念,既要讲求适度竞争,走民主公开的路子,又要坚持党管干部,在程序上立足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党委作出最终任用决定,实现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确保使用的干部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在工作中能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在管理上能贯彻组织的决策意图。与此同时,要广泛推行机关中层轮岗交流制度,尤其要关注机关部门与基层一线中队、热点部门与非热点部门之间的相对平衡,全方位调动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除此之外,要制定科学严格的定量和定性考核标准,建立起对中层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以群众满意为导向的考核标准,提高考核工作的导向性。再有,还要多关注中层干部的工作,适当提高工作表现突出的中层干部的福利待遇,形成“干好干差不一样”的激励机制。要建立平时思想谈心和上岗廉政谈话相结合的警示教育机制,促进中层干部健康成长。
(五)疏通出口渠道,做好能“下”文章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既要体现在干部选拔的过程中,也要反映在干部的日常管理中。对那些选上来后在素质能力、个人要求、自身建设等方面与任前反差较大的中层干部,或对现职岗位很难适应的中层干部,如果不及时调整,选人用人公信度就要打折扣。因此,要制定和严格执行中层干部“下”的制度,细化、量化不胜任现职标准,积极营造“下”的氛围,畅通“出口”,切实解决中层干部年龄、能力素质不合理等问题,并以此让更多的中层干部能够树立起忧患意识,使他们自觉克服“岗位疲劳症”,进一步增强抓工作、干事业的主动性、紧迫性,切实树立起新时期国有企业中层干部的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