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职院校课程诊断与改进路径

2019-05-08 08:35刘晓寒
当代旅游 2019年11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标准教学质量

课程建设是职业院校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双高"建设内容之一。课程是实现高职院校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为不断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课程结构,丰富课程资源,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 学的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和《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文件要求,开展课程诊改,完善质保体系,发挥信息技术在课程管理中的作用,加强课程教学过程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课程建设的作用

(一)提高了学生的满意度,好学乐学蔚然成风。课程团队通过博采众长、交流访问、观摩研讨、学习共同体互助等途径,提升了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灵活运用现场教学、实例贯穿、讲练模导、角色扮演、过关闯关、企业专家远程点评等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很大提高,经课程改革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精彩纷呈。

(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成就感明显增强。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碎片时间被利用起来了,学习过程方便了,各类竞赛踊跃了,优秀团队脱颖而出。

(三)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各类教学竞赛成绩显著。互动频繁了,学生吸收快了,项目小组、QQ群、微信群、学习共同体多了,师生关系亲密了,老师的积极性高了,和学生同成长成为老师的诉求。在课程改革中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教学骨干。

(四)教师教研能力提升,各类项目、课题申报取得新突破。各课改课程负责人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反思行动、积极进取,在各类项目、课题申报中取得新突破。

(五)深化了校企合作机制,推进了区域产业发展。通过与企业合作建设课改课程,实现了共享资源、共商方案、共研项目、共育人才、共同开发教材的目标,学校深度参与行业企业的研讨会,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咨询服务,为产品研发提供技术力量,助推当地经济的转型升级。

二、课程诊改的总体思路为:

以完善课程体系,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改进、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数据分析与课程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完善的课程建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课程建设发展的目标链和标准链,依据“螺旋上升” 多维度、全过程、全方位的课程诊断与改进工作,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三、几点建议

(一)精准确立目标链

(1)课程规划层面

①注重整体设计、逐级分解落实,构建“学校—二级学院(部)—专业—课程”衔接贯通的课程目标链,出台系列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制度措施,服务课程诊断与改进。

②以适应专业面向职业岗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为根本,建立完善的学校与二级学院(部)两级课程质量保证体系和机制;利用信息化技术平台对课程建设、实施和改革等环节实时监控,分析评价,反馈改进,持续推进课程质量和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依托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继续把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作为课程建设的重心,充分发挥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课程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和辐射效应,力争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方面有所突破。

(二)课程建设层面

(1)课程建设团队紧扣专业建设方案,结合课程现有基础,根据学课程改革整体规划,以校级良好课程和校级合格课程的建设目标和定位,制定课程建设规划。课程建设规划体现发展思维。分层确定每门课程的课程建设规划,落实课程年度建设任务。

(2)根据每门课程建设规划,确定课程建设目标链及标准链,明确年度建设目标、任务、措施、预期效果,层层落实分解,对照目标检验预期成效,促进预期目标达成。

(3)根据现代职教理念,构建“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目标链。

①修订专业教学标准。以调研社会、企业、学生、家长等多元利益主体需求为逻辑起点,根据需求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学生毕业标准,进而细化分解为毕业能力要求指标点,依据指标点建构课程体系。

②修订专业课程标准。根据毕业能力要求指标点,确定每门课程目标。

(三)科学打造标准链

(1)完善课程建设分类标准。学校层面出台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执行方案》,提出了课程建设最低标准。各课程组结合课程建设目标,通过 SWOT 分析,制定符合课程实际、有专业特色的分类标准。

(2)课程标准体现底线思维。根据课程建设规划制定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包括知识标准、技能标准、素质标准、教学团队标准、课程资源建设标准和课程质量标准等系列标准。

(3)根据产业需求,建立课程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丰富课程内容,完善课程教学管理制度,开展多元化课程教学评价,积极改进课堂 教学,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用“大国工匠”标准育人,形成具有鲜明“三湘”的质量文化,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四)构建完善的课程质量改进螺旋

以学校专业发展规划及课程建设发展规划为起点,按照“目标—标准—设计—组织—实施—诊断—学习—创新—激励—改进”十步形成质量改进大循环,每学年一个大周期进行课程自诊(每学期诊改课程不同);按照“设计—组织—实施—监控—预警—改进”六 部形成质量改进小循环,实时监控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职院校课程诊断与改进的实施路径研究,丁晓红; 邹小丽教育现代化2019.

[2]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的长效机制与创新路径的实践——基于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体育教学诊断与改进的融合,胡茵,继续教育研究.

作者简介:

刘晓寒,女,汉族,湖南汨罗人,硕士研究生,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旅游管理。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标准教学质量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永远幸福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党员标准是什么?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
李敖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