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仁意
摘要:初中阶段,待进生正处于一种观察世界、了解世界的朦胧时期,是内心世界得到不断扩充,日渐成熟的阶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意识形态的更新,他们的思维方式、心理状态也会发生变化,易沖动,头脑不冷静、自我封闭,心理处于非正常的压抑状态,因此,此时期被称为“心理断乳期”。教师应怎样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找回自己,关爱他们的健康成长呢?
关键词:关爱;初中;待进生
待进生也叫后进生,是指学习成绩、智力差,思想品德差或兼而有之。由于受各种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自理能力都比一般学生差,在管教上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因材施教,促进初中阶段待进生转化?是素质教育必然的要求,是在班集体建设中,班主任工作的一项特殊又重要的任务。十三年的班主任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只要我们认真思考、研究、分析待进生的心理活动规律,并根据其特点,采取科学的工作方法,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他们也能乐意接受教育,有道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下面我就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真诚相待,施爱有加: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有人说:人心是土地,感动是泉水,只有教师对学生倾注一片爱心,做到真诚相待,施爱有加,唤起学生积极情感体验,才能有效地引发和调节学生的认识和行为。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发现:如果教师以真诚的态度面对学生,学生也会逐渐向老师敞开心扉,说出自己内心的话语,使得师生之间有更深刻的沟通。只要班主任的专心致志,一如既往地对学生倾注自己的爱。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愉悦的情绪和情感。使他们获得了自尊和自信的体验,推动他们不断地前进。
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善于找寻和发现“闪光点”
教育心理学呼吁: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其本身就应该是一位合格的心理学家,除了了解家长、社会心理之处。更重要的是善于抓住各阶段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捕捉学生心灵的火花,然后采用不同的教育模式,用“心”去对学生进行教育。我曾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待进生,他在学校期间经常打架闹事,旷课习以为常,是黑网吧的常客,有“传奇大侠”之称,不光去偷同学、邻居的东西,还曾溜到老师的寝室去偷钱,被学校处以记过处分,同学们都认为他是一颗埋在校园里的“定时炸弹”,不愿与他相处,连家长也认为他已无可教药,疏于管教他。我了解这些情况后,及时进行家访,经过十多次的谈心,教育他认识自己的错误行为给大家造成的危害,教育他改正错误的行为的实施,经常主动与家长联系,配合、督促他正常回校上课,和家长其同商讨教育的方法、措施,还建议班里的学生对他的行为进行监督,追踪他在校内外的表现。不久,他进步了,劳动课上他特别的积极,体育活动课上他次次争先,他终于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努力去找回那曾经流失的岁月。在“闪光点”的影响下,他做什么事都显得有信心。
三、导之心法,持之以恒:注重自理能力的培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者首先必须小心翼翼地触动那幼小的心灵”。而这种“触动”显然需要一种高尚的爱,一种宽容的期待。我认为,身为班主任,对待进生的管教工作切忌简单、粗暴,必须耐心细致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培养好他们的自理能力。我也曾遇到一个非常“爱讲道理”的待进生。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他上课打瞌睡的老毛病又犯了,批评后他仍打起瞌睡来,口角留涟引起同学们哄堂大笑,我便叫他在教室后站五分钟,本想让他清醒后回到座位,谁知他竞逗后面座位同学讲话,还对人指手划脚,做鬼脸。我当时生气极了,便罚他在那里站到下课。下课后,这个小顽皮不满地对我说:“老师,你不讲信用!你开始叫我站五分钟,却重罚我站了半节课,我不服”。当时我被弄得哭笑不得,但又怎能压抑学生那遇事爱动脑筋,爱讲道理的习惯呢?况且我也有处理不当的地方呀,我便诚恳地对他说:“我不该这样处罚你,在此我向你表歉意”。老师向学生道歉这件事令他很吃惊,我趁此机会抓住时机,严肃认真地教育他说:“你知道在这常课上,你的行为……对你、对同学们的危害有多大吗?”经过耐心细致的教育,倔强的他眼里流下悔恨的泪水。从此他变了,努力去塑造真正的自我,学会了管理自己,迈出了可喜成功的一步,
四、精益求精,奋勇争先:扬成功之帆
待进生能摆脱等待进步这个“圈子”的束缚,这证明教育者的心血没有白费。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满足,要使待进生的转化工作从量变到质变,使他们挤身于优秀生的行列,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教育者应该要善于鼓励、启发、帮助他们去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我曾经帮助、辅导过一个很有潜力的待进生,从初一下学期起,针对他个人的特点,我每学期都为他订制一套学习计划,并和各科教师紧密配合,进行一系列的有针对性辅导、强化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得偿所愿地晋升优秀生的行列,被一所普高所录取。由此可见,教育能否取得效果,更多地取决于情感教育的效果,而不是生硬的理性的说教。
当然,做好待进生的转化方法还有很多很多。在此我只不过和同行们交换自已粗浅的看法、做法,旨在抛砖引玉。待进生的转化工作是非常艰难的和任重道远的,真诚希望全社会的人共同关注他们的成长,都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爱,使他们能更健康、更全面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何东波.浅析班级管理工作中后进生的转化[J].好家长,2019(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