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现状以及问题解决策略

2019-05-08 03:01张恩凤
科学与技术 2019年19期
关键词:扶贫开发脱贫攻坚精准扶贫

张恩凤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各个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有些地方生态环境条件不好,成为了贫困地区,尤其是我国西部地区。我国提出在2020年彻底消除贫困,在此背景下,我国西部的云南省由于贫困面积较广,承担着较为艰巨的任务,本文主要针对云南这一贫困地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脱贫攻坚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定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扶贫开发;精准扶贫;脱贫攻坚

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大战役——准确把消除贫困,防治重大风险和污染防治作为工作重点目标。确实,从2012年到2016年,中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5。虽然中国已经解决了十亿多人的温饱问题,基本实现了全面小康社会,但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贫困问题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习近平强调:全面小康社会不能离开地区、国家或少数民族。目前,摆脱贫困的关键和难点在于彻底消除贫困。采取更有效的措施,确保贫困地区的有效发展,与国家共同努力,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一、农村地区的贫困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以中国政府为首的大规模发展扶贫战略取得了顯着成效,走上了一条受到世界广泛赞誉的“中国式扶贫”之路。从目前我国的贫困状况来看,贫困人口的现状,贫困地区的广泛分布以及深度贫困程度并没有根本改变。

以云南广大贫困山区为例。主要出现的状况如下:一是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众多,贫困人口众多,贫困程度高,贫困因素复杂多样,扶贫开发成本高,扶贫困难。二是基础设施薄弱。大多数道路都是泥路或简单的碎石路。第三,教育,文化和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严重滞后。四是产业发展缓慢。广大农村依然以传统农业发展为主,支柱性性产业较少。五是生存环境较差。六是农民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商品流通和市场竞争的概念,“等待,依赖,想要”的理念是突出的。七是土地资源贫乏。

二、导致贫困地区的主要成因

就贫困的原因而言,学术界主要基于两个观点:首先,穷人有自己的理由,如穷人的懒惰理论,优胜劣汰理论,竞争失败理论,贫困文化理论等;第二个是环境原因理论,它认为贫困是由自然地理环境、国家整体经济环境和社会制度引起的,如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

从中国扶贫工作的历史来看,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贫困人口构成和贫困成因较为复杂,国家扶贫工作的目标也在微妙变化。虽然贫困深度较大的贫困地区,贫困深度贫困县和贫困村有不同的差异和特点,但贫困和贫困的原因有很多共同点。纵观现有文献和相关中央文献的精神,深度贫困主要有以下原因:

大多数贫困地区都位于偏远的山区。生活环境极为恶劣,自然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这些地方的建设和建设极其困难,开发和建设的成本非常高。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原因,深度贫困地区长期以来与外界隔绝,其开放程度极低。社会发育严重滞后。由于与世界的长期冲突,大多数人不会提前考虑并解决现状。大多数贫困地区都位于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此外,这些地区工业发展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资金项目不足,市场开放度低,龙头企业不足,产业发展市场风险巨大。

三、贫困地区摆脱贫困面临的主要问题

云南这个大范围的贫困地区在扶贫工作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具体如下:一是精准度不够。扶贫目标的确定由指标控制,一些贫困家庭未被确定,他们无法享受相应的政策支持。在确定贫困时,有一些地方存在人为因素。二是责任落实不到位。在一些地方,将建设重型项目以减轻贫困,“面子工程”背后导致了极度贫困。有些地方追求短期政治成就,把资金集中在“大户口”和“创造盆景”上,而偏远地区的农村地区则保持不变。在某些地方,缺乏对工作的总体考虑和消极的等待政策。有的部门缺乏到村到户措施。有些单位对“携带包袱”的工作不够重视,也没有真正试图摆脱贫困户的贫困。三是扶贫合力尚未整合。扶贫和农村生活津贴,新农村保险,医疗援助,危房改造以及财政困难家庭补贴等政策尚未无缝衔接。每个行业部门都有自己的一套计划,自建系统,信息共享渠道不畅通,存在重叠的区域,并且存在空白盲点。四是扶贫资金投入不足。近年来,与扶贫需求相比,各级政府投入的扶贫资金仍然不足。工业部门的资金很难整合。第五,缺乏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主观能动性。在一些地方,它并不专注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扶贫攻坚中可行的解决策略

1关注扶贫,开辟摆脱贫困的思想道路

习总书记还强调了扶贫工作指导思想:“消除贫困的主要意义不是物质贫困,而是意识和思维的贫困”,并指出:“减贫和急救,我们必须从头脑中淡化贫困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扶贫工作不仅关注物质层面的援助,更重要的是关注精神层面的援助。实践还表明,帮助贫困家庭建立减贫信心,增强致富信心,对于帮助贫困人口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引导群众摆脱贫困的过程中,要加强思想宣传,让穷人明白自己是扶贫的支柱。好日子不是等出来的,是通过勤劳的双手干出来的。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播放20世纪中国开采大庆油田时的一些宣传片,让群众了解“铁人精神”的价值和摆脱贫富的重要作用,调动贫困人口的扶贫热情,从“被动扶贫”转变为“积极摆脱贫困”,从根本上解决了摆脱贫困的第一个问题。

2保证精准扶贫,将利用当地的攻击力量

习主席的秘书长指出,为了避免个别地区的扶贫政策或扶贫的高清晰度和影响深远的目标,“扶贫开发更精确,成功更精确”。因此,在扶贫过程中,要努力确保对群众实施扶贫政策,坚持实现共同致富。走向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使我们的扶贫力量得到有效加强。

例如:在扶贫中,必须制定相应的扶贫制度和标准,加大对贫困人口的审查力度,进行实地考察和检查。实施真正贫困人口的“建档”扶贫政策,使贫困认同透明,公开,公平,公正,确保准确查明,准确协助。此外,我们还应深入了解这些家庭贫困的根源,并了解穷人最期待和最迫切的需求。通过掌握舆论,我们可以真正探索和找出引导人民摆脱贫困的正确发展方向,使我们的攻坚力量指向工作目标,促进扶贫工作的快速发展。

3是促进工业扶贫,从根本上打赢贫困

摆脱贫困的关键是为贫困地区的人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既要有临时管理标准,又要加强分析“贫困”的根本原因,才是带领群众脱贫的正确方向。工业是一块土地的“造血”的来源,这将从根本上帮助我们赢得对抗贫困的“战争”。

例如: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可以组织“当地条件”来发展我们自己的相关产业。如:对于一些靠近高速公路,地域气候宜人的地区,我们可以根据旅游业的发展理念,促进相关产业的逐步发展。帮助当地人利用这一点作为支持和长远发展方向,使人民的扶贫变得更有底气。此外,我们还可以支持当地的一些龙头企业,将企业与贫困人口的发展结合成一个经济共同体,带动人民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变得富裕起来。同时,企业的逐步成长也可以为更多的人带来就业机会,从而促进收入和劳动方式的多样化,使群众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努力摆脱贫困。这样,我们就能赢得扶贫的胜利,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总而言之,在新形势下引导群众摆脱贫困的过程中,要积极转变观念和思想,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和改革。敢于从事艰难的攻坚工作,善于立足本职做事,让人民的贫困之路得到缓解并向致富的方向发展。另外,在这场反贫困的斗争中,我们也必须关注当地的实际情况,必须注意战略和战术的长期性,这样才能在战斗中获得更全面的胜利。

参考文献

[1]孟祥霖;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08)。

猜你喜欢
扶贫开发脱贫攻坚精准扶贫
河北省开发性金融扶贫浅议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普洱市无量山片区扶贫开发的问题与对策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