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诚信思想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启示

2019-05-08 03:01李灿
科学与技术 2019年19期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论语诚信

李灿

摘要:《论语》中蕴涵着丰富的诚信思想,主要体现在诚信做人、诚信处世、诚信为政这三个方面。将诚信思想融入到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三个重要意义:首先,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诚信的个人品德有利于个人在市场经济中公平交易;其次,诚信的社会氛围有利于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最后诚信的治国理有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监督政府的权利意识。因此,教师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可以通过辨析《论语》中的“诚”与“信”,革新教学设计;汲取《论语》诚信思想的精髓,实施情景导入;探究《论语》诚信思想来源,补充教材;践行《论语》中的诚信思想,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这四项措施来实现《论语》中的诚信思想与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

关键词:论语;诚信;高中思想政治

《论语》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及其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了当时孔子和他弟子之间的对话,当中蕴涵了许多关于道德修养和人格教育的言论,本文就《论语》中的诚信思想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将《论语》中的诚信思想融入进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中,以期高中学生能成为一个诚信之人!

一、《论语》中的诚信思想

《论语》中关于诚信的对话共有17处,主要从个人修养、人际交往以及治理国家这三方面进行了论述,其中,个人修养层面的诚信主要是指,诚信是个人立身的基础,是个人最基本的品德;在个人与他人的交往中应该遵循诚信原则,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桥梁;诚信还是治国理政的重器,诚信为政才可以得到人民的支持。

(一)诚信做人

诚信是个人立身的基础,是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内在要求。在《论语》中孔子将诚信比做车的重要零件,没有这样零件车无法运行。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同理,个人没有诚信的品德也是不行的,个人缺失诚信将无法立足于社会。

子张曾向孔子请教,如何才能使自己通达。“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论语.卫灵公》),孔子认为,说话忠诚可信,行为恭敬,即使在蛮夷的国家也可以行得通;说话不忠诚可信,行为不恭敬,即使在州里也不能行得通。”可见,诚信是个人最基本的品德,个人也只有拥有诚信的品德,才会做好其他事情。

(二)诚信处世

诚信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桥梁,是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的前提。在《论语》中将“信”看做实现“仁”的条件,对他人诚信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

《论语》中也主张年轻人做事應该谨慎,说话讲求诚信,整个社会都是遵循诚信的原则交往。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除此之外,朋友之间的交往必须讲求诚信。子夏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我们常说德才兼备,有德之人必有才,有才之人没有德,就不该把他放在重要的位置。从孔子的回答当中,我们知道对人诚信才能获得他人信任,只有拥有他人的信任,才能和朋友深入交往和了解。

(三)诚信为政

诚信是治国理政的重器,得到人民群众支持的关键。个人层面的诚信是立身的基础,社会层面的诚信是人际交往的桥梁,国家层面的诚信是治国理政的法宝,它有两方面的要求。

首先是治理国家的人要做到诚信,为人民群众起一个表率作用。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治理国家的人是一个诚信的人,那么他做出的决策,就算没有被强制要求也会被执行下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可见,诚信是一种隐形的感染力量,会在不经意间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其次是获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子贡向孔子请教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道,有充足的粮食,充足的军备,百姓对治理国家的人的信任。在这三个条件当中,充足的粮食是经济保障,充足的军备是安全保障,百姓的信任则是文化保障。一个国家没有百姓的信任就无法存在。这就是所谓的“得民心者的天下”,任何一个国家,无论何时都应该把人民群众放在首要的地位,一切的利益得失以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失为标准。

二、《论语》中的诚信思想对高中思想政治的意义

《论语》中的诚信思想主要体现在诚信做人、诚信处世、诚信为政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诚信思想对于高中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现在将以《经济生活》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活与哲学》中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政治生活》中的《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举例说明。

(一)诚信的个人品德有利于学生在市场经济中公平交易

“言忠信,行笃敬”是古老相传的价值准则,它要求我们说话忠诚可信,行为恭敬,这样才可以在天下间才可能畅通无阻的通行。当前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导致经济活动参与者常常会利益受损,为了弥补亏损,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就容易做出坑蒙拐骗、制假售假、剽窃他人成果的事情。在这种情形下,诚信的个人品德对于构建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每个人都具备了诚实守信的品德才不会去骗人也不会被人骗。

(二)诚信的社会氛围有利于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信则人任焉”意思是说对人诚信就会得到别人的任用。自古以来,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受到等级观念和家族观念的影响,人们在谈论诚信的时候,只会对上级和熟人之间说实话,脱离熟人圈,人与人之间的人际交往并不时时遵循诚信的交往原则。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中存在着金钱主义、享乐主义和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容易受到金钱的诱惑,以及时行乐为人生目的,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而采取欺骗的手段,毫无社会责任感可言,这就破坏了社会和谐,给学生做了一个坏榜样。因此,无论从传统社会的角度判断还是从现代社会的角度分析,这都要求我们运用《论语》中诚信思想,营造诚信的社会氛围。

(三)诚信的治国理政有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监督政府的权利意识

“民无信不立”说明国家和政府没有得到人民的信任将无法长久存在。这表明政府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及时履行职能,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的心声,了解群众的需要,及时实现对人民作出的承诺。国家和政府通过自己的行为阐释了《论语》中“民无信不立”的观点,为高中学生竖立一个好的榜样,那么,高中学生也会确立人民是国家主人的观点,在日常生活中就会树立监督政府的权利意识,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在拥有监督政府的权利同时,也会及时履行对国家的义务,比如依法纳税、依法服兵役、尊重社会公德等。这样高中生在成长过程中就会找到正确的人生航向,树立诚信的价值观念。

三、《论语》中的诚信思想在高中思想政治中的运用

《论语》中的诚信思想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有重要意义,那么教師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融入《论语》中的诚信思想,汲取《论语》中的诚信思想,优化整个教学设计,以《论语》中的诚信思想为引子,实施情景导入,在课堂教学进入尾声时,以《论语》中的诚信思想作为教材案例的补充,以《论语》中的诚信人物为典型,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一)辨析《论语》中的“诚”与“信”,优化教学方案

“所谓教学最优化,是指根据国家规定的教学目标,选择最佳教学方案,使学生和教师耗费最少的教学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该立足整体,综合布局教学的各个环节,考虑到《论语》中“诚”和“信”是分开使用,“诚”在《论语》中的意思是“的确”和“对”,比如“诚不以富,亦只以异”(《论语.颜渊》)和“诚哉是言也”(《论语.子路》)。而“信”的意思与今天所讲的诚信是一致的,都是信用的意思。所以在讲《论语》中的诚信做人、诚信处世、诚信为政的思想之前,应该将“诚”和“信”的内涵加以区分。

另外,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诚信。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课堂教学中,可以从诚信做人的角度进行解读,列举《论语》中关于个人诚信的句子,讲明个人具有诚信的品德对于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论语》中提出“恭、宽、信、敏、惠”五条立身之道,从中可以看出“信”在个人品德中居于中心位置和核心地位,是个人的立身之本。

(二)汲取《论语》诚信思想的精髓,实施情景导入

情景导入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激情引思,在课堂教学中,选取与教材内容相符合的诚信故事,从中汲取《论语》诚信思想的精华,就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顺利导入新课。

在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课堂教学中,在教学课件上展示两则儒家名人的故事,一则是《曾子杀猪》,另一则是《许衡不食无主梨》。第一则故事高中学生相对熟悉,知道《曾子杀猪》讲的是:早上,曾子的妻子需要上街买菜,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哭闹,哄骗孩子说,她是上街给他买肉吃。然而到了中午,曾子的妻子逛街买菜回来后,却没有买肉回家。到了晚上,曾子知道了这件事情的始末,就把家里的猪杀了给孩子吃,实现给孩子买肉吃的诺言。这则故事情节简单却意义深远,以《曾子杀猪》导入新课,高中生容易从中体会到诚信是正确的价值选择。

第二则故事是关于元代儒学大师许衡不食梨的典故,这是教材中原本就有的素材,它告诉学生:诚信的做人原则深深的刻在了许衡的心中,即使路边的梨子没有主人,但是在心中我们要认为梨子是有主人的,不能因为无人看守就去摘来吃。

从这两则故事当中汲取《论语》中蕴含的诚信思想,诚信是开展友好人际交往的桥梁,无论我们从事哪种实践活动,同各种人和事打交道,都应该坚持诚信优先的原则,这才是高中生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三)探究《论语》诚信思想来源,补充教材案例

从《论语》诚信思想产生的来源看,孔子从夏商两朝的历史变更中总结经验教训,认为夏商灭亡的原因就在于失信于民,所以孔子在周游列国时,极力向各国君主推崇诚信为政的治国理念。因此,教师在讲授完《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这一课后,可以运用商朝失信而亡的材料来分析诚信为政的现实意义。

材料一:“尔无不信,朕不食言”《商书.汤誓》。

材料二:“朕商书汤誓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论语·尧曰》。

材料三:“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尚书.周书.牧誓》。

背景提示:夏朝末年,商汤为了推翻夏桀的统治,而对开国功臣做出封赏的承诺。从此以后,商汤践行承诺,敢于自责,兢兢业业的治理国家。

结合上面的材料,谈谈政府诚信为政的现实意义。

(四)践行《论语》中的诚信思想,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德育课程,不仅要教学生具体的知识,还有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在日常的人格教育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论语》中的诚信思想,分析诚信思想在生活中的现实意义;也可以开展以《论语》中的诚信思想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还可以将孔子及其弟子有关诚信的对话,改编成小品,请同学们观赏;或者可以让学生分组整理《论语》中关于诚信的思想,分析《论语》中诚信思想的精华与历史局限性,以及如何实现《论语》中的诚信思想;更可以组织学生去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参观,引导高中生确立诚信的价值观念。

总之,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各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创设真实的教育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悟诚信的力量,在社会实践中自觉地将诚信的品质转化为诚信的行为,从而深化了学生对《论语》中的诚信思想的理解。

四、结语

将《论语》中的诚信思想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相结合,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奥妙,另一方面又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这是古代德育思想的现代转化,更多这样的教学方式,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廖丹琪.孔子的诚信思想及其对高校诚信教育的启示[J].高教论坛.2016.11.11:9-13.

[2]卢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诚信解读——基于《论语》中的诚信思想[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6.6.30(30):52-53.

猜你喜欢
高中思想政治论语诚信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高中思想政治课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研究
浅论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