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刚
摘要:数学的内涵十分丰富,数学应该作为一种文化走进数学课堂,渗入实际数学教学,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
关键词:课堂教学;数学文化;数学历史
正文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时常会碰到这样的尴尬:有部分学生在努力学习数学的同时,逐渐地厌烦、冷漠数学,而且随着数学知识的丰富,厌倦的程度也在加剧;还有部分学生在离开学校若干年后,你问他哪些数学知识现在还能派得上用场,他却茫然不知如何回答,或是干脆回答:真不好意思,除了加减乘除,其他的都还给老师了。一旦数学解题的任务完成了,数学教育的功能也就消失了。我个人认为:教师应尝试从数学文化的角度去从事数学教学,让同学们在数学文化的背景下学数学。
一、展现教材中的丰富翔实的文化底蕴
数学文化是以数学学科和数学发展为背景,以数学课程和数学教学为载体的展现文化。新教材一改原先数学教材中只出现单纯的数学知识,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富有数学气息、富有数学文化底蕴的知识和内容,因此老师要利用教材中的这些载体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数学文化气息。
1.在章节的衔接处补充数学历史材料。例如:在必修一《函数概念》的教学时,对照初中函数的定义,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在高中还要学习函数,函数概念为什么用集合来定义?简短的话语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史知识的渴求,使数学史成为数学课堂的兴奋剂,为学生打开了了解数学的窗户。
2.在章节的断层处铺垫数学史料。例如:在必修三《概率》的教学时,让学生了解这门学科的产生历史:概率论产生于十七世纪中叶,当时刺激数学家首先思考概率问题的是赌博中的分赌金问题,在探讨赌博有关的问题中产生了一门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让学生了解这些实事,更加深入的理解数学的产生背景与发展,可以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认识到数学并不是孤立的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和科学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以数学家为例子,培养学生严谨态度、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
例如:法布儿师范毕业后到了一所条件简陋的学校教书,有一天一个年青人登门造访希望法布儿能辅导他学代数,可法布儿自己并不懂代数,为了辅导,他找了一本书一页一页的翻看,了无兴趣。突然书中的一个章节《牛顿二项式》吸引了他,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他拿起了笔,一边看一边做起了排列和组合。不可思异,法布儿全部搞懂了。牛顿二项式定理大大增加了法布儿的自信心,烛光伴着他熬了一夜又一夜,他继续向更多的代数知识点发起进攻,后来又向解析几何发起冲击,最后在数学上取得非凡成就。这位数学家的学习经历告诉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我们决不能放弃。
三、以数学应用为载体,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1.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例如:在必修四《数列》的教学中,可以银行中的零存整取、定期自动转存、分期付款为实例进行教学,从而体现数列在日常经济生活中的应用!《三角函数及解三角形》知识在测量山高、确定航海行程问题、确定光照及房屋建造合理性、调整电网等方面有着广泛用途!
2.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例如:物体运动变化与曲线,导数与瞬时速度,立体几何与分子结构,排列组合与基因总数等这些知识都很好的反映了学科之间的联系,通过这些实例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四、丰富课外作业的形式
1、撰写数学小日记、小心得
学生因其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他们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有着强烈的个性色彩。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有条理的纪录下来,不仅可以掌握学生的思维动向,还可以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反思,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办数学小报
办报需要考验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如版面设计、信息搜索、美工誊写等。学生想尽办法充实小报的内容,有的自编了数学童话故事,……显然,通过自办小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了他们的综合素养,提高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3、制作手工模型
苏霍姆林斯基說过:在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得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聪明工具。教师常结合教材进度,布置一些动手操作类的作业,如设计建筑模型、绘制学校平面图等等。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文化。当我们把数学文化引入课堂后,会发现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上的轻松了。数学离不开数学文化,当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溶入课堂教学时,数学就会更加平易近人,数学教学就会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参考文献
[1]黄毅英《数学教育学报》、《数学观研究综述》,2012年第1期
[2]肖柏荣《数学方法论》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年9月第一版
[3]孙晓天《数学课程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