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全权
一、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发展情况概述
东至县地处安徽南部,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县面积3261平方公里,辖12镇3乡,人口54万。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境内土地肥沃,温光资源丰富,非常适合水稻等作物种植,是国家重点产粮大县之一。近年来县农机主管部门坚持项目支撑,示范先行,通过采取现场演示、宣传报道、培训引导、典型带动等措施,力求由点及面,实现整体推进。以东至县龙泉镇为例,2009年以来,依托威德农机合作社,建立育供秧中心点,既增强了专业合作组织的社会化服务能力,也可解决一家一户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机械化插秧问题。在种粮大户率先接受和认可的同时,不少农民对水稻机械插秧省工节本、管理方便和稳产高产的认识也有了新的提高。经统计,2013年龙泉镇机械插秧涉及的农户数已达100多户,示范带动农户机械插秧的面积占全镇机械插秧面积的比重已提高到近50%。2018年水稻工厂化育秧基地已在昭潭镇营桥村、龙泉镇古楼村落户,可增加为1500亩面积提供代育代插服务,起到建立一个点带动一大片的重要作用。
二、当前推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面临的难题
1.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经费和发展资金有限。规模化育秧是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大面积推广的基础,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种粮大户,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在购买机械、建设机库棚等基础设施,流转承包土地等方面已投入了大量资金,继续投资规模化育秧,面临资金压力相当大。目前,东至县对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主要是补贴机具,对标准化育秧和机械化插秧环节,特别是示范片的建设、技术培训缺少更多的必要资金补助。实用技术推广力量相对不足,特别是基层一线既懂农机又懂农艺的技术人员匮乏,难以满足大面积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需要。
2.农民对机插秧认识不足,农民耕作习惯、思想观念难转变。目前,农村实行田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一家一户承包田地面积都不多,多的三五亩,少的一两亩,他们习惯了下水秧苗或抛秧苗,大田手工插秧或抛秧,讲究精耕细作,认为这种耕作方式是最为可靠、最保险的,部分农民认为机械插秧技术既烦又难,机插秧不过关、不可靠、不高产;不愿意,也不想再去学习新的技术,觉得没有必要,就那么几亩田,再苦再累也就两三天就于完了,固守种田方法老套路,思想观念难转变。
3.技术环节难掌握影响了育插秧技术的推广步伐。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包括育秧技术和机插操作技术的综合,即农机与农艺的融合。“三分插秧,七分育秧”,说明了机插技术的根本难点在于“育秧”,在实施水稻育插秧操作的整个过程中,如果其中一个技术环节出现了问题和差错,就有可能影响到该项技术的实施质量和效果,甚至影响农户一年来水稻的产量和收成。比如东至县威德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水稻机械化插秧服务为主,2010年服务面积达1700亩,签协议时农户提供种子或交钱让合作社代购种子注明多少面积、栽插时间然后由合作社代育秧、代栽插一条龙服务。
4.自然条件制约。地势不平,山区丘岗多,农田分散,田块小,机耕道欠缺,机具的效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不利于机插秧技术的推广。近几年来,国土、农业等部门虽然作了很多土地平整项目的实施,也修了机耕道,但路面与田面相对高度较大,没预留下田通道,农机下田难;修了水渠却又没有合理配套修建过渠桥,往往是农机开了几里路远才找到过渠桥,很不方便;小田改大丘后,依然是化整为零到户耕作,插秧机发挥不了最大作业效益,影响着机插秧技术的推广。
5.土地流转难,无法凸显种植大户的带动作用。受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制约。现阶段农村所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普通农户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生产普遍,大多农民到外省务工,往往是把田无偿地给兄弟或相好的村民耕种,在附近务工的,自己一年就种早稻一季,晚稻就撂荒了,甚至有些人常年田地抛了荒。土地流转不了,水稻种植难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
三、推进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普及的对策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全力提高机插水平。插秧机投入较大、利用率低、利润薄,插秧机械的推广离不开政府的扶持。要解决这个问题,需政府用經济杠杆进行调控,增加补贴比例,激励促进农户购机。支援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发展规范化育秧,加大水稻育秧工厂的大棚及辅助设施补贴额度,对育秧硬盘给予全额补贴,设立扶持发展项目,对建立扩大育秧基地给予项目支持。
2.强化宣传,抓好培训,加强技术指导,普及推广机插技术。以开展农机技术推广服务和送科技下乡等活动为契机,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特点和优势,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机插水稻的生命力和诱惑力来源于机插稻的高产栽培,抓高产必先抓技术普及。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真正使每个学员掌握插秧机操作要领、维修保养、软盘育秧和大田管理技术,培养出既懂农机又懂农艺的复合型人才,确保试验、示范成功。
3.精心组织,严把育秧关。育秧是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关键,素有“七分育秧,三分插秧”之说。首先要高度重视,精心挑选责任心和技术能力都强的育秧技术人员;其次是实行集中育秧或工厂化育秧,在有条件的地方,特别是在烤烟生产区,可因地制宜的充分利用烤烟育苗大棚进行水稻集中育秧;第三是加强秧苗后期管理,育出好秧、壮秧,为实施机插秧提供必不可少的前提保障;四是播前实行浸种催芽,在播前做好发芽试验的基础上,做到精量播种。
4.把握关键环节,认真解决好农机与农艺的融合问题。据农技专家介绍,在土、肥、水、种、管相同的条件下,水稻的合理密植与水稻的有效株数是确保水稻粮食生产稳产高产的前提。要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就要想方设法让农机与农艺有机的密切融合在一起。
5.培育种植大户,依法促进土地流转。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在连片大规模种植下亩成本很小,约只有传统育插秧亩成本的30%左右。只有通过培育种植大户,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依法促进土地流转到这些种植大户手中,才能加快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步伐,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推动农业生产科学化、机械化、规模化发展,真正实现机耕、机插、机收全程机械化,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