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锡伦
丝绸之路大约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至1世纪间,是古代中国开辟的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通道,历史上起到了促进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作用。今天,为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为帮助读者了解丝绸之路的来龙去脉,“文化交流”栏目将陆续推出钩沉文字,介绍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发生的故事,带读者重走丝绸之路。
唐代是中国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的时代。中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在唐代达到了一个高峰。唐诗,是中国文学最有影响力的巅峰之作。在唐诗中有一种题材非常重要,后人专门为它起了一个专有名称——“边塞诗”,并对其展开深入研究。
唐代四大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之涣、王昌龄——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而其中唯独一人,不仅留下了气势雄浑博大的诗作,还留下了一份账单,这份账单如今已成为珍贵的文物。
这位用诗作描绘丝绸之路风景风情、给中国文学史留下史诗级巨作,同时也留下自己一份消费账单的大诗人,就是四大边塞诗人之一的岑参(约715—770)。
说起岑参,他可不是 “一般战士”,他是有名的官四代。他的曾祖父岑文本在唐初太宗时曾官拜宰相。虽然到岑参这一代家道已然中落,但是人家的政治背景还不是草根所能比的。
岑参,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科举考试中进士,初入官场担任率府兵曹参军。后来两次从军远赴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任书记;天宝末年,为安西北庭节度使常清的幕府判官。代宗时,曾任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所以得“岑嘉州”的称号 。大历五年(770年),岑参在四川成都去世,享年56岁。
岑参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360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文化风俗均有生动描写,其边塞诗尤多佳作。其诗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 “高岑”。有 《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八卷)行世。
在新疆吐鲁番市以东42公里处,有一处世界最著名的古墓地——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被称为“地下博物馆”。这些古墓的年代是西晋初年至唐代中期。考古工作者在506号墓穴中,意外地发现了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岑参留下的一纸账单。岑参的这张账单,糊在一个罩尸体的纸棺上。纸棺大小如木棺,只是没有底。在阿斯塔那古墓中,很多遗体上面都罩着一个纸糊的棺材,并有纸糊的衣带、鞋等随葬物品。或许因为古代纸张珍贵稀少,用过的纸不会随便扔掉,而是再做他用,这些随葬品所用的冥纸就是当时使用过的文件、档案、书信、账本等,上面的文字均是用汉文墨笔书写。这些纸做的随葬品拆开来,就是闻名天下的“吐鲁番文书”。岑参的这张账单,就出自其中——这是诗人无意间给我们留下的珍贵文物。
在天宝十二年至十四年(753—755),西州等驿站的马料出入账上有一笔清楚地记载着:“岑判官马柒匹共食青麦三豆(斗)伍胜(升)付健儿陈金。”史学家断定这里的“岑判官”就是岑参。这笔账说的是,岑参等人的七匹马在驿站用了马料,把马料钱付给了驿卒陈金。就是这张账页,不知被什么人糊在了一个纸棺上,在1000多年后,奇迹般地被考古工作者在古墓中发掘出来。这份马料账单,是岑参边塞军旅生涯的真实记录和见证。
岑参曾两度出塞,先后在边塞生活了6年,写下了大量边塞诗。他的诗气势雄浑、色彩瑰丽、想象丰富、笔法多变,呈现出一幅幅奇异而又壮美的塞外图景。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之所以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一个重要的流派,主要原因是他们普遍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着开拓进取、建功立业的激情与梦想。正是这种粗犷豪迈的气质,造就了令后人永远仰慕的盛唐辉煌。
岑参在从军时还曾收养过一个干儿子,并把其培养成了有名的翻译家,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公元752年的一天,岑参在武威办完军务,赶回西域,途经赤亭时,戍边的士兵让他题词、赋诗。岑参和这些士兵是老熟人了,也不推辞。刚题完一首诗,不料挤在当中的一个小孩儿随口吟了出来。岑参有些吃惊,这里还有这样的孩子。士兵告诉他:“这个小孩子是个回鹘放羊娃。一次大风,这个放羊娃救了我们13个士兵,是我们允许他在这儿放羊的。”岑参转过头问放羊娃:“是谁教你汉语的?”放羊娃说:“是父亲。”一个士兵说:“他家是早年流落到这里的。”放羊娃从怀里掏出一本破旧的书递给岑参,岑参不懂回鹘文,放羊娃解释说:“这是爷爷写的,叫《论语》。”岑参没再吱声,他抚摸了一下放羊娃的头,给放羊娃题了一幅字:“论语博大,回鹘远志。”放羊娃把题词揣到怀里,向岑参鞠了三个躬,高兴地走了。 第二天,放羊娃的父亲听说诗人岑参来此,就领着放羊娃找到岑参说,他家是书香门第,原来在漠北草原,因宫廷之乱逃亡西域。他恳求岑参收孩子为义子,教以成人。岑参内心非常喜爱这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又心想,在西域,军队很缺翻译,这孩子乃可塑之材。于是,他对放羊娃的父亲说:“我是军人,要收他为义子,我得把他带走。”放羊娃的父亲立刻答应了岑参。放羊娃原来的名字叫也里,岑参给他改了个名字叫“岑鶻”。就这样,岑鹘跟着岑参参军入伍,来到了轮台。
几年过后,岑鹘在岑参的悉心教导下,不仅聪明干练,而且精通汉语和回鹘语。岑参入关赴任,向朝廷举荐了岑鹘。岑鹘没有辜负老师的栽培,一边工作,一边还培养了许多翻译人才。岑鹘晚年回到了家乡蒲昌,享受天伦之乐。他继续教育他的儿孙们,讲岑参的故事。后来,回鹘首领仆固俊尽取西州,建立高昌回鹘王国,岑鹘后代多有在王国为官者,元代高昌著名尼僧、翻译家舍兰兰就是岑鹘的后代。
说完诗人的轶事,我们还是读一读岑参的著名诗作,感受一下诗人笔下壮阔雄浑、气象万千的丝绸之路吧: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火山云歌送别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天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