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笑迎
摘要:20世纪60年代,波普设计以反对正统文化为主要指导思想席卷了西方国家,波普设计以其标新立異的风格带领原本在设计上落后的应该赶上其它西方国家。本文就波普设计作简要介绍,并探讨波普设计为何广泛受到追崇的原因。
关键词:波普设计;大众文化;风格
中图分类号:TU23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3-0151-01
一、波普设计运动的兴起
“波普”有“通俗”,“大众化”,“流行”的意思。最早是英国美术家阿洛威使用,后与艺术文化和设计等结合,到后来,它不仅指大众文化,更多的是反对正规,别具新意的含义。20世纪60年代,青少年追求大众文化,非正统艺术,他们追寻生活中最通俗的形式,形成一种大众化的风格,这就是波普设计风格。二战之后,艺术的主流依然是现代主义,此时形式主义达到极致。二战以后出生的一代人对于单调冷漠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极为反感,他们追求新颖时髦的设计,他们期望有新兴的设计形式来体现他们的消费观和社会文化,因此,波普设计运动在英国逐渐兴起。
二、波普设计的特点
波普设计作品大多来自于商业主义的现代化社会,年轻一代的生活用品等方面是其发展的主要阵地。波普设计的主要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追求大众化、通俗化的趣味,在设计中使用夸张大胆的色调对比,强调设计的奇特和新意。这些设计都带有一种青少年的游戏心理,一种桀骜不逊的态度,类似于流行音乐,以其灵活变通和可消费性演变为一场世界性的设计运动;第二,在设计上,波普设计并不算是一场纯粹的,统一的设计风格,它是一种对于严肃的现代主义的反抗,它更加追求大众化的乐趣,强调设计的特点和新鲜,是一种猎奇的态度;第三,波普设计风格不是千篇一律的,它的特征变化莫测,追求新颖,稀奇,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设计风格。
三、波普设计何以受到广泛关注
(一)波普设计的产生与其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波普设计的产生与当时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西方国家在二战之后迅速发展进入丰裕社会,波普设计其实是丰裕社会中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富足的社会状态使得人们的社会文化心理和消费观念发生改变,大众化,反主流,高消费等现象逐渐出现。战后婴儿潮一代成为了丰裕社会引领潮流的一代,也是波普设计的主力军,他们热衷于流行的,大众的文化,并且追求新颖怪诞,以表达对社会的不满以及个人追求特立独行的想法。
(二)波普设计的审美趋势对大众产生了一定的审美效应
波普设计以其新奇独特的特点满足了当时年轻人的取向,这些年轻人具有叛逆,追求新颖,高消费等特点,同时,波普设计反对单调冷漠的现代设计也与年轻一代的心理相符合。所以,波普设计迅速发展,并引领西方设计界进入一个新阶段,它涉及到时装,家具,室内等各方面,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连。波普设计家们努力寻找新的视觉符号,用稀奇古怪的款式来吸引消费者,表现反常规的设计理念。
丰裕社会时期,在追求自我,冲破传统约束的观念指引下,波普时装的设计受到了更多的重视。服装是最能体现人们生活状态和审美观念的,因此服装领域是波普设计运动中最先涉及到的领域。玛丽·昆特是当时装设计届特别重要的设计师,她被誉为“迷你裙之母”,当时风靡的口号是“剪短你的裙子!”1965年,玛丽·昆特进一步把裙子提高到膝盖上四英寸。这种风格被誉为“伦敦造型,。昆特说,作为设计师,她只是把迷你裙变得更时髦了,真正使之盛行起来的是街头的少女们。
(三)波普设计是对社会文化观念的一场变革
二战之后,西方世界进入工业化大发展的时代,科技创新,技术革新打造了西方世界以资本主义为核心的社会状态。现代主义的设计在设计领域独占鳌头达40年之久,使设计走向模式化,国际主义在此基础上发展,设计风格更是单调化一,毫无人情味,长此以往,极则必反,波普设计的产生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具有了必然性。
二战后西方丰裕社会的发展带动了消费主义,大众文化的传播,此时的社会背景推动了这一设计运动的发展。当时的消费主力军是战后婴儿潮一代的年轻人是当时消费的主力军,这些年轻人与他们的父辈不同,他们没有体会过战时和重建时期的物质匮乏,率先对现代设计表示反叛。为了迎合这些年轻人,设计师们广泛的将波普设计风格运用到各个方面。
四、结语
随着波普艺术而产生的波普设计是当时社会的一大亮点,它的产生使得当时在设计上落后于其它国家的英国迎头赶上,在设计界走上了一条快速赶超的道路。波普设计的产生是必然的,是对现代主义长期统治地位的一种反叛,但是波普设计是一场针对现代主义的一场设计运动,没有理论的指导,就像年轻人的热情一样来的快去的也快。虽然在当时盛极一时,在设计史上也不过是昙花一现,没有理论的支撑,很快便退去了。
参考文献:
[1]张承志.波普设计[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
[2]高广宇.标新立异的艺术风格——波普设计[J].美术大观,2013.
[3]王受之.世界时装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