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文
摘要:在当代文化产业创新的大环境下,东北满族静安村实践了民俗旅游创新。本文以此为例,分析其民俗旅游的创新实践,并尝试提出升级措施。
关键词:满族;民俗旅游;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3-0129-01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逐渐增加,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东北满族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朱桂凤在《东北地区满族民俗旅游开发浅析》对满族民俗节庆文化产业创新进行了总结。
一、静安村民俗旅游产业创新优势
静安村又名静安堡,静安村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东北地区典型独特的满族村。
(一)资源丰富而独特
李辉在《东北地区少数民族节庆旅游探析》中指出“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节庆活动具有鲜明的地区和民族特色,为少数民族节庆旅游提供了丰富而独特的资源”。
静安村在四百多年的历史中,将满族独特的节庆习俗基本保存了下来,特殊的节日风俗加上满族特色风味的八大碗等美食,促进了当地民俗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新媒体的传播途径
王倩在(“互联网+”视角下民俗艺术的传播策略——以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为例》中指出“互联网+视角下的民俗艺术元素传播就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民俗艺术中的融合集成作用。”静安村特色的民俗节庆文化产业活动抓住了新媒体传播途径,由村民自发申请了微信公众号平台,使得节庆旅游产业传播的范围更加广阔。
(三)高校研究机构指导
高校研究机构的加入,能够从学术的角度对民俗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专业化的指导。静安村诸多活动都得到高校指导。西北工业大学余隋怀教授在专题讲座中指出:“真正的融入大众生活才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保护。“将传统文化融入大众生活,系统的形成以民俗旅游为核心的产业链条。
二、静安村民俗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
(一)理念落后
目前,静安村的民俗文化旅游运作仍然停留在村民的自发行为运作模式。虽然政府认识到满族特色民俗文化价值的积极影响,但是对其保护仍停留在收集文化资料静态局部保护阶段。
(二)缺乏系统性
静安村民俗文化旅游主要是以几个有特色的节庆为核心来展开,不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将全年以传统节日为核心分成了一个个时间段,大大降低了整个产业链条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三)缺乏创新
郑凯丹在《试析东北满族民俗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说,“当前在我国东北地区,能够体现满族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已经越来越少。”
当前静安村民俗旅游所面临的挑戰是缺乏创新。应该及时调整餐饮业,将旅游和观光相结合,增设满族风情餐,由内而外对游客产生吸引。
三、静安村民俗旅游产业升级的措施
(一)通过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
沈阳静安村在设计民俗旅游文化创意产品时,应该力求实用美观,注重历史文化,饮食文化,名人文化的特点。更好地传递特色民俗旅游文化。
(二)开展民俗旅游多元化模式
以节庆为核心的民俗旅游产业在形式上过于单一,不具有多元化。可以在该村建立伴民俗园”主题民俗旅游公园,将满族的特色民俗文化,诸如节庆婚礼设置成主题屋,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三)提高对现代科技的利用
静安村的的民俗文化产业一方面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博网络直播平台加强宣传和推广,另一方面可以使用电子讲解软件,使得游客更好的了解满族历史和风俗。
四、结语
中国正处于文化产业创新的崭新阶段。少数民族具有特色的民俗与文化,在文化产业创新实践中,有诸多的优势,诸如资源丰富,新媒体传播途径,高校研究机构的指导等,但同时也面临诸多的挑战,诸如理念落后,创新性不做,不具系统性等。在面对挑战进行产业升级方面,可以增加创新能力,开展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推进我国文化产业创新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