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创四境育人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2019-05-08 03:19李超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9年4期
关键词:产学研校企育人

李超

目前,在我国高职教育办学中仍存在产业、教育、科研与创新创业连接不够紧密,运行机制不够顺畅等短板,尤其是还没有真正建立能夠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育人模式的发展瓶颈。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独创性地提出了“产学研创四境育人模式”,这是高等职业院校进一步拓展教学资源、创新办学模式、促进内涵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提高高校创新能力的重要推手。本文以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为例,阐释了职业教育“产学研创”的现实意义、基本内涵,介绍总结了其“产学研创四境育人模式”的创新探索。

一、“产学研创四境育人模式”改革的现实意义

(一)全面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还未能很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产学研创四境育人模式”的提出契合了社会多元化人才需求,为企业参与准职业人的培养创造了条件。该模式以企业岗位对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需求为基础,建立由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校企不同的教育环境,将学习场所由校园延伸至企业,将理论学习与顶岗实习相结合,从而推进学习和职业目标的同步发展,实现教育与产业资源的互补式共享,达到双赢发展的目的。由此,一方面推动了产业与企业的科研生产力转化效率,对于区域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资源整合具有巨大作用;另一方面也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工作开辟了新路径。

(二)加速推进职业教育育人模式改革

职业教育体制涉及办学主体、目标定位、培养方式以及外部制度环境保障等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职业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大,产生了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不够紧密,办学目标定位不清,学校运行机制不顺畅等问题。而“产学研创四境育人模式”以促进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与产业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参考,满足了受教育者的职业发展诉求,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成为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助推力。

(三)充分彰显职业教育本质属性

职业教育是一个复杂、开放、多层结构的有机系统,具有典型的跨界性特征。但长期以来,人们将高职教育视作本科教育的附属,严重弱化了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与实践特征,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而“产学研创四境育人模式”紧密联系了社会、经济、行业和企业,是遵循职业教育根本特征的发展方向,是人才培养的制度保证,充分彰显了职业教育跨界的本质属性。因此,“产学研创四境育人模式”是教育和职业相互融通发展的成果与产物。

二、关于“产学研创四境育人模式”基本内涵的思考

在去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的角度出发,特别强调了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主要手段是调整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并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职业院校教育体制改革,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

“产学研创四境育人模式”创设了四个场境,“产”表征产业场境,“学”表征教育场境,“研”表征科研场境,“创”表征创新创业。四条主线涵盖了“产”“学”“研”“创”四类场境的活动,即产业企业及其生产活动、职业院校及其教学活动、研究型成果及其科研性活动、创新创业活动。这种通过创新传统职业教育单一育人主体模型,改革职业教育与社会、企业的沟通机制的做法,是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创新办学模式的重要举措。

笔者认为,新时代职业教育“产学研创四境育人模式”是在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基于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和众创空间等场境,充分发挥多种不同教学环境、资源及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融生产性实训、教学、研发和创新创业于一体,把学校教育与生产实训、科研实践、创新创业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职业院校方面

1.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建构受教育者的知识、技能、素质等职业能力体系是“产学研创四境育人模式”的人才培养目标。该模式围绕理论与实践教学交互式开展,在职业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综合职业能力。

2.完善专业现代化建设

专业的现代化建设是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这决定了“产学研创四境育人模式”既要与社会的现代化水平、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趋势相适应,也要通过自身的探索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由此,学校一方面要提高专业与产业结构覆盖与对接程度,另一方面应完善专业与产业的结构布局。

3.创新课程体系结构

课程是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核心环节。在“产学研创四境育人模式”下,需从实践的角度予以审视。第一,课程开发。这是课程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涉及课程标准、职业能力标准开发的广度与深度,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内容。第二,教学资源整合。充分整合行业企业、学校的优势硬件资源,实现知识、技能等隐性教育资源的整合重构。第三,课程体系的架构。学校完善并创新课程体系结构,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4.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在“产学研创四境育人模式”下,需破除校企的分界线,实现深度融合。第一,教师要深入企业生产实践,了解并掌握岗位技能,提升职业素养,进而在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实施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第二,教师要通过参与企业产品开发、技术研发和生产改造,完善知识结构和能力配备,实现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的科研成果转化。第三,教师要与企业工程技术人才相融合,助力校企双方的师资和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储备。

(二)企业方面

1.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与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与日俱增,企业所面临的技术创新风险和投入成本日趋增加。多数企业很难完全依靠自身力量规避以上问题。“产学研创四境育人模式”通过“产学研创”的良性循环,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优化企业人力资源

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通过“产学研创四境育人模式”,企业一方面通过与职业院校的合作,获取人力资源的优先挑选权,为公司发展储备人才;另一方面通过职业院校开展在职人员培训,为企业优化人力资源提供便利。

3.提升企业形象

企业参与“产学研创四境育人模式”改革是具有前瞻性的战略选择。此举可以是人员招聘选拔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手段,满足用工需求的途径,解决技术攻关的方式,获得职业证书的工具等,与有形可见的“回报”相比,还可获得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等无形价值。

(三)受教育者方面

1.强化理论和实践学习

职业教育过程中,“产学研创四境育人模式”深化了教育方式的改革。一是培养过程以企业项目为载体,综合了理论知识、实操技能、个人素质和职业能力等多方面内容。二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现代学徒制等方式,实现了理论与技能分时段交叉学习和学校专业培养与工作岗位训练的结合,真正解决了校企共育人才的难题。

2.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和素养

职业教育长期被误解为只需培养学生未来适应岗位的能力,满足就业需求即可,使其陷入了单纯培养技能的误区。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高素质、跨专业复合人才需求广泛。“产学研创四境育人模式”可满足行业、企业对员工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

3.促进个人职业生涯发展

教育本身是事关个人终身发展的社会活动。“产学研创四境育人模式”将学生的个人职业培育与终身发展相连接,助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帮助学生树立职业品质、团队精神和自我管理意识等职业素养。

三、“产学研创四境育人模式”的创新探索

以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为例,学校地处郑州南大学城,在校生1.3万余人,开设有机电类、商贸物流类等专业40多个,积极对接装备制造、商贸物流、信息技术等行业。学校与宇通客车、台湾友嘉等特大型制造企业,华南城等大型商贸物流中心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校企共建数控维修服务中心、智能制造培训基地等,面向全省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供鉴定、生产、推广与技术服务,将办学优势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结合,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

依据“产学研创四境育人模式”,学校与企业、研究院和众创空间紧密合作,已形成了“产学研创”的“四境”育人场境,以“融课程”“融体系”“融体制”作为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形成了以“四境三融”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与运行机制(见图1)。

(一)混合所有制为主的“融体制”办学模式

学校从办学体制创新入手,探索混合所有制等模式,吸引众多优质企业参与学校建设。河南龙翔电气公司等5家企业入驻校园,构建了能教学的生产车间;基于河南龙翔电气公司,共建电气工程学院和国网商城中部运营中心,共育电力专业人才;引进上海明匠,成立智能工程学院,共建智能工厂、明华智能技术研究院和机器人创新创业空间;华南城(郑州)提供场地和产业,共建云商学院。此外,台湾友嘉等几十家大型企业通过协议股份的方式,承接人才培养的实训和就业环节。

学校基于“产”办“学”,根据产业需求对专业进行产业式改造;基于“产+学”办“研(技术研究院)”,进行技术革新和课程开发;基于“产学研”办“创(众创空间)”,企业提供真实项目和资源,企业高管带领师生创新创业,成果属于校企共有并为企业所用,最终构建“产学研创”综合体。

(二)开放、融合的人才培养“融体系”

车间、教室、研究院、众创空间提供四个教学环境,技师、教师、工程师、企业家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开发课程,共担课程教学任务。“产学研创”四个主体发挥各自优势,互融互通、协同育人,基于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跨学科的“融课程”

由技师、教师、工程师、企业家组成课程开发团队,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具有职业宽度、跨学科的“融课程”。课程内容源于“产学研创”四个场境的典型项目、任务中的生产工艺、技术、岗位能力等。

每个专业的“融课程”分为“全科模块”“专科模块”和“专长模块”三大部分。其中,“全科模块”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兴趣;“专科模块”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思维能力;“专长模块”应用于新人岗前训练,对接就业岗位培养岗位技能,幫助学生转化为职工角色。

校企共同开发了数控技术、会计等15个专业的课程,编写的融教材全部配套教具、视频、微课等教学资源。

通过“融课程”的开发应用,校企双方打造出人才资源“配送中心”、企业人员调剂的“蓄水池”、继续教育的“充电桩”、科技创新的“发动机”、人力资源的“配送站”。

职业教育“产学研创四境育人模式”是新时代对高职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课题。职教人要在看到成绩的同时,高度重视目前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以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指导,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探索和开拓一条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责编   张德广)

猜你喜欢
产学研校企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