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明
【摘要】函数与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一直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难点问题.这类问题在各类考试以及高考中都屡见不鲜,容易混淆,学生往往感觉题型变化无常,没有一个固定的思想方法去处理,不知如何下手,因此,备受困扰.在此,为了更好地、准确地把握这类问题的快速解决,本文就恒成立问题,结合具体例题对常见的解法做了一些初步探索和总结.
【关键词】函数;恒成立;方法
恒成立问题综合考查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的主要内容,并且与函数的最值、方程的解和参数的取值范围紧密相连,又是体现中学数学基本思想和方法的载体.恒成立问题一般有最值转换法、变量处理法和数形结合法.
一、最值转换法
对含参数的函数在闭区间上函数值恒大于等于或小于等于常数问题,可以用求函数最值的方法,即:
(1)f(x)>m恒成立f(x)min>m;
(2)f(x) 典型例题 例1 已知f(x)=x2+2x+ax,对任意x∈[1,+∞),f(x)≥0恒成立,试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析 f(x)=x2+2x+ax≥0对任意x∈[1,+∞)恒成立, 等价于φ(x)=x2+2x+a≥0对任意x∈[1,+∞)恒成立, 又等价于x≥1时,φ(x)min≥0成立. 由于φ(x)=(x+1)2+a-1在[1,+∞)上为增函数, 则φ(x)min=φ(1)=a+3,∴a+3≥0,a≥-3. 即a的取值范围为[-3,+∞). 二、变量处理法 恒成立问题通常包含2个以上变量,变量之间相互制约.如果对变量的处理方法得当,通常能够化繁为简,事半功倍.变量的处理方法根据具体情况又可细分,如: (1)分离参数法.在同一个等式或不等式中,将主元与辅元分离,一般适用于参数与变量易于分离,并且分离后的函数最值容易求出的题型. (2)主元变换法.对含有两个参数,且已知一个参数的取值范围,可以通过变量转换,构造以该参数为自变量的函数,求另一参数的取值范围. (3)消元转换法.对含有两个以上变量的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可以根据题意依次进行消元转化,从而转化为只含有两变量的不等式问题,使问题得到解决. 典型例题 例2 已知对任意的a∈[-1,1],函数f(x)=ax2+(2a-4)x+3-a>0恒成立,求x的取值范围. 解析 令g(a)=(x2+2x-1)a-4x+3在a∈[-1,1]时,g(a)>0恒成立, 则g(-1)>0,g(1)>0, 得-3-13 即x的取值范围为{x|-3-13 点评 本题若按照常规思路:a=0时,f(x)是一次函数;a≠0时,是二次函数两种情况讨论,不容易求x的取值范围.因此,我们不能总是把x看成是变量,把a看成是参数,我们可以通过变量转化,把a看成变量,x看成常参数,这就转化成一次函数问题,问题就变得容易求解. 三、数形结合法 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这充分说明了数形结合思想的妙处,在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中它同样起着重要作用.我们知道,函数图像和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一些不能把数放在一侧的,可以利用构造对应两个函数的图像法求解.如, (1)f(x)>g(x)函数f(x)图像恒在函数g(x)图像上方; (2)f(x) 对以上f(x)≥g(x)型问题,可以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为函数图像的关系再处理.若把等式或不等式进行合理的变形后,能非常容易地画出等号或不等号两边函数的图像,则可以通过画图直接判断得出结果.尤其对选择题、填空题,这种方法更显方便、快捷.凡是能与六种基本函数联系起来的相关问题,都可以考虑此法. 典型例题 例3 当x≥0时,不等式(5-a)x2+6x+a+5>0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析 令f(x)=(5-a)x2+6x+a+5,由题意,f(x)>0对x∈[0,+∞)恒成立. (1)当5-a=0,即a=5时,有6x+10>0对x∈[0,+∞)恒成立. (2)当5-a≠0时,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 有-62(5-a)<0,f(0)>0,5-a>0 或-62(5-a)≥0,5-a>0,Δ=36-4(5-a)(a+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