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蕊
摘要:本文用乌托邦和异托邦的概念分析城市风景画的发展历程,乌托邦和异托邦代表的是不同阶段不同方式的思想表达。通过这一概括,旨在用新的方式看待城市风景画。
关键词:乌托邦;异托邦;城市风景油画;中西方艺术家;探索
中图分类号:B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3-0047-01
风景画最早只是人物画的一个陪衬,一般认为在17世纪才逐渐成为独立的画种,当时油画材料已经成为西方绘画主流,因此本文所探讨的是风景油画的有关内容。由于风景油画的产生得益于富商贸易促进的城市市场发展,因此专门描绘城市题材的风景画也出现在这一时期。
乌托邦是人们描绘世外桃源的词汇,也就是不存在的、美好的幻影。反映在城市风景题材是就是美化的家园。艺术史上用一个很重要的词汇概括,即“如画”。
代表人物主要是尼德兰画家,即今天的比利时荷兰一带。如杨·凡·霍延(Jan van Goyen)的《河畔风车》,还有克劳德·洛兰(Claude Lorrain)的《向阿波罗献祭场面的风景》。
城市风景画的繁荣时期是之后19世纪的印象派,画家们带着工具外出写生,风景题材变得稍显随意,因为光影才是当时画家们思考的因素,由此,巴黎的大街、教堂等方方面面的城市风貌都成为画家笔下的素材。这一时期,城市风景画的主题不再完全追求如画,可以说保留了乌托邦思想的影子。异托邦是哲学家福柯提出的。为标志另类空间的特性,他发明了一个与“乌托邦”不同的新词,即“异托邦”。福柯说过,“乌托邦”是一个在世界上并不真实存在的地方,但严异托邦”不是。既然是存在的,对异托邦的概念解释就会比较宽泛。它就是在同一真实空间中同时包含着自相矛盾或自相冲突的几个不同空间,这几个不同空间即可以是能被观察到的,也可能看不見但被想象出来。世界上可能不存在一个不构成异托邦的文化。异托邦有权力将几个相互间不能并存的空间和场地并置为一个真实的地方。
二十世纪异彩纷呈的绘画流派激发了画家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城市风景画的表现形式富含异托邦的思想。我主要谈三类不同的西方异托邦空间,即束缚压抑的、魔幻又现实的和虚幻和谐的。
第一种的代表如基里科的城市——《一条街道的神秘与由于》,这是一个大家习以为常的街道,但是情景又似存在在一部影片中。画面中的阴影恰到好处地平分了街道,与此同时,也把两个人物,一个光明中的女孩和暗处的男子显现出来。明暗和人物都造成了矛盾冲突的不稳定感,两个不同的空间又统一在一个臆造的画面空间中。
第二种如洛佩斯的画风在20世纪60年代被称为“魔幻现实主义”。他的城市风景画十分细腻,但同时高明度的灰色调,又把观看者带入一个感觉真实又仿佛在梦境的空间。他画作的另一个特点是未完成感觉的衔接,如灰蒙蒙的城市背景下,一组橙灰色的不细致的人体,两种看似不相干的空间制造了色彩上和情感上的冲突。
第三种如彼得。多依格用多样的手法描绘了梦幻的城市,色彩秩序又近于荒诞。如他的经典意象一小船,将画面中它所处的空间与其他景物隔离开来,形成新的统一的秩序。
对中国艺术家来说,城市风景画这一概念是科学家钱学森在1992年率先提出的,源于他在《美术》杂志上一封信。当代中国艺术家顺应时代潮流,创造了独特的异托邦形式。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如杜海军的《城市乐章》。画面中分离的小窗户代表的是城市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不同空间的有机组合。艺术家探索的正是不同空间下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
其实无论是中国和西方艺术家,他们的异托邦城市风景画,除了题材选择的典型性和主动构建个人绘画语言,都特别关注城市人心理状态的表达,这也是当代绘画的大趋势。
针对这一现象,本人曾经绘画中的探索主题为“乌托邦和异托邦的城市风景画”。首先物象是意大利的城市,来意大利之前这也是我的梦想世界,即虚幻的乌托邦空间。乌托邦也是西方城市风景画作为二十世纪前的重要主题,但当今西方的世界频频出现战争和恐袭,所以乌托邦寄托了对和平的梦想。
异托邦是福柯提出的,他可以是由许多场地组成的关系网组成的空间,异托邦包含了在一个真实的空间里被文化创造出来,但同时又是虚幻的东西,即它并不是你所认为它是的东西。世界不只存在一种文化,多元文化的情形就是异托邦。在同一民族或不同民族中,不同时代所处的每一个相对不变的社会就是一个“异托邦”,因为从另一个社会的眼光看,这个社会发生作用的形式是完全不同的。
在我的画中,场地就是画中的点,即不同空间的关系网。我画的城市不是我的城市,这个城市对我来说是陌生的文化,是虚幻的空间。画中所使用的相互分离的形状意为人们无法从未知空间中找到自己的归属。画面黑白颜色的强烈对比也加强了异域文化给我带来的冲突感。对大环境来说,这种冲突还因为我想表现当今社会两个文化之间的冲突导致的战争、恐袭和灾难。
总之,乌托邦和异托邦代表了城市风景绘画的情感和空间表现,对于研究艺术史脉络和创作都具有很强的脉络性和逻辑性。
参考文献:
[1]李婵.当代青年画家城市风景油画创作研究.知网,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