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超
浪,拍打着江的两岸。长江一如既往地展现它壮阔的美丽。这份美丽有些许的冰冷。就在不久前,这条美丽的大江,吞噬了15条鲜活的生命。
10月28日,一乘客错过站台,情绪激动,便与司机发生争执,悲剧,便在桥上发生了。
这一则新闻一被爆出便引发了热议,即使事故的后果许多人已知晓,但悲剧并没有停止。在事故发生20天以来,仅被报道的类似消息,便有近二十起。这意味着,这件事并不是个人的道德问题,而是社会上的一块阴影,一块我们之前并未触碰、了解的阴影。
先来谈谈处在舆论中心的女乘客。她因为自己打算下的站台被取消,从而与司机“争论”,最终导致司机分心,以致公交车坠江。类似事件的起因也多如是。很多人可能现在认为自己很冷静,不可能会这样干。但我想,如果这位乘客知道事情后果的话,也不会这样干。这个世界上,太多事后诸葛亮了。
如果说,这位乘客是酿成事故的火,那么司机便是作为燃料的柴。如果司机能够心平气地和与乘客解释,如果司机可以靠边停车的话,事故的烟便不会生成。
其余的乘客也不是无辜的,他们的沉默,也促成了他们的沉没。面对发生在自己面前的事故,没有人担心全车人的安危,没有人站出来制止,他们都只关心自己的安全。
火,干柴,无风的天气,这必然会引发烟雾,这股烟雾正在弥漫开来。大雾荡天,风城烟雨……
有因就有果,有果就有法,只要三樣条件缺少一样,悲剧便不会发生。我们不应做木柴,做事考虑后果;我们不应做火,遇事要冷静。我们应做风,吹散这一股烟雾,每个人都有责任。
山城烟云雾朦胧,何处有风?
升格建议
本文意在用隐喻的意象来探究“坠江”事件发生的原因,以“火”喻指女乘客情绪失控下不理智的怒火,以“干柴”喻指司机抛弃职责与乘客互殴的行为,以“无风的天气”喻指其他乘客冷漠沉默的态度。这起因怒气之火而“燃”起的事故,遇上助燃的干柴,加上无风的天气,无疑加速了祸端的发生。悲剧成为人们心头的一片阴影,以烟雾的笼罩暗示阴影低沉。但文章喻指不够明了,分论点不够清晰,应以更明确的方式出现在文章显要位置,如设置三个分论点小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