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克军
摘要: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究其原因,师资力量相对不足、缺乏整体环境、社会资源有限、课程缺乏整合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中等职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对此,本文就此进行探索,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等职业 就业 实践教学改革
具有意愿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技术人员则专业能力往往并不出色。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践能力不强,已成为普遍现象。
一、中等职业教育现状
1.师资力量薄弱
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力量的发展培育是一个长期过程,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校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大。动漫设计、影视作品后期制作等专业课程,这方面具有丰富专业水平的教师更显缺乏。其主要原因首先是社会影视制作公司、新闻媒体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学历不高,有硕士学位者寥寥无几。而高学历者中对技术精通的人却寥寥无几。其次是中等职业学校自身“看起来很美”,但专业技术人才一旦了解真实情况后,就很难产生兴趣。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收入不高,尤其是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薪酬待遇比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在公司、媒体获得的收入要低一大截。
2.传统教授缺乏创新性
目前,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主要采用“满堂灌”的传统化教学模式,这种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科体系本身,注重其课程理论的系统性、一致性和完整性,注重教师讲解书本理论和教学,以笔试的形式进行课程考试,这只是对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检验。这种教学模式与强调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不相适应,很难提高中等职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中等职业教育缺乏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有效性
首先,大多数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只是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参与性不够高。一些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已经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更不用说达到与时俱进了。其次,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很难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中职教育的特点相违背,由于缺乏实践机会,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他们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现有的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中等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缺乏校园氛围
如果学生在有一定传统和浓厚人文气息的职业学校学习相关专业,就会形成良好的影视创作氛围。信息技术系每届都有很多学生拍摄校园电影,学生具有强烈的影视创作热情,在自发的课余锻炼中可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作为传统的以工科为主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热情高涨,对各种“新奇”活动不太感兴趣,这未必不是好事。然而对于冷门文科专业学生,他们可能会失去对文科综合素质训练和实践能力提高的认识。同时,作为一所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整体的课程设置思路是在本科一二年级强化学生的知识基础,因此,各专业学生在一二年级面对的都是大量的公共课。这对工科学生来说,无疑是正确的思路,但对中等职业来说,实用技能教学都要在三四年级进行,也就失去了强化锻炼的时间,一些学生虽有浓厚兴趣却因此被动等待,无法将之变为自己的特长。办学时间不长,引进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难度太大,两者将共同导致一个结果:社会资源有限,学生缺乏锻炼机会。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的老牌专业,有大量的毕业生在各媒体工作,这些人多少能提供一些实习、实践的机会。只要学生们有信心,就可以利用他们的师兄、师姐提供的平台进行一线的实践,消除课堂教学跟实际工作之间的差异。而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则有广泛的业务网络和人脉资源,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就实践能力和就业机会而言,他们自然不能与那些长期待在校园里的学生相提并论。这是一个由传统和专业氛围引起的良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大学式教育的一些缺陷。
三、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全面性不高
尽管有很多限制,但是中等职业学校还是尽量开设了比较全面的专业技术型课程,如摄影、摄像、视频后期编辑等课程,以在保证良好的知识功底的同时,最大程度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而通过对一线教师的专业化培训,以及外聘专业技术人才等方式,足以保证能够实现教学目标的师资水平。应该说,如果学生认真地学习了全部专业课程,达到“掌握”应该没什么问题,但离“精通”乃至“专家”水平则还需要持续深入地努力。一个负责的教师不应该满足现状。由于一位教师不可能包揽所有技术课程,也不可能把所有技术课程集中在一个教学周期,每门课程的教学相对孤立,很难和另一门课程的教学紧密结合,而一门课程结束后教学效果也很难有机会得到进一步加强。这影响到了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和提高。同时,学生也缺乏从课程学习到工作岗位的过渡训练,由于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的差异,许多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得到发现和学会处理的细节,是课堂教学无法教会的。而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下,企业需要进门就能用的“老手”,“新手”很难有机会通过第一轮的面试。这与前述的几个问题相辅相成,如果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课余实践,那么,课堂教学的缺陷自然可以补足。而在校园外实践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尽可能提升中等职业学校校园内的实践效果,使各门课程相互融合,尽可能与实践挂钩,就成为相关专业教师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四、提高中等职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建议
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定位就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职业能力的中初级专门人才。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中职学生的社会功能要明确,要培养学生主要从事生产、服务一线的直接经营、管理、技术性等工作,此外学校应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传授扎实的理论知识,注重实践,增强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但不同的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市场需求变化的实际定位,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找准自己培养学生的方向,明确自己在市场中的定位。
中等职业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尽量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积极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以利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最后,就是传统的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一定程度上只是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并不能确定学生掌握了相应的理论,更不能考查学生是否具备相应的实践能力。因此,对学生的考核必须采用更加开放的、灵活的方式。以便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管是理论上还是实践操作中,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强化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对策
1.加强中等职业毕业生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理论的学习及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在中等职业学生教育中,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是企业管理学的组成部分。除了学过企业管理的中等职业学生外,其他专业的中等职业学生很少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知识及企业社会责任的意义。从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企业社会责任知识和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仅仅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要有,每一个中等职业学生都必须掌握相关的企业社会责任知识和培养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整个社会才能形成一个重视社会责任的环境。因此,建议学校教育应该加强每一个中等职业学生的企业社会责任知识的学习和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2.帮助中等职业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就业质量
中等职业学生正确的择业观是要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拒绝在求职过程中眼高手低,盲目顺从。学校应在中等职业学生毕业之前帮助他们做好求职准备,加强中等职业学生的就业和思想教育,引导他们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从注重外在职业条件转向注重内在能力的修炼。同时,要让中职学生加深自我认识、自我了解并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自身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匹配、人职匹配的角度选择企业和职业,为自身今后的长期职业发展提供动力。另外,学校不能只注重毕业生的就业数量,应该更加重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在选择企业进入学校进行招聘的过程中,要优先选择那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这样不仅会促使企业重视自身社会责任建设,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中等职业毕业生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3.重视中等职业学生职业规划和实习
学校应通过各项活动,帮助中等职业学生明确实习的目的、意义,寻找實习的方式,实习期间的学习方式和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做好中等职业学生上岗前的专业、职业精神的教育。同时,建立中等职业学生实习信息平台,并提供全面、安全、准确的实习信息,保证中等职业学生及时获得实习信息。另外,学校与企业建立中等职业学生实习基地,为中等职业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实习机会,保证实习的质量。动员中等职业学生积极参与求职前的实习,不但可以让中等职业学生全面了解企业情况,而且也能够让企业深入了解潜在的员工,进行人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