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应用社会化媒体阅读推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2019-05-08 09:36:28张朝川
图书馆学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社会化共同体学习者

张朝川

(山西农业大学图书馆,山西 晋中 030800)

1 引言

新媒体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缩短学习者之间的距离,方便学习者随时随地进行交流。但在利用新媒体参与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时,由于学习者之间存在时空分离的现象,导致学习者的学习临场感以及学习满意度比较低,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感觉到孤独与无助,这就造成一部分学习者不再利用社会化媒体参与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实践证明,社会临场感是影响利用社会化媒体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

2 概念的界定

2.1 网络阅读共同体

在高校阅读推广中,学习者利用社会化媒体与网络进行阅读,网络阅读共同体是由学习者与助学者在阅读推广中相互结合,以完成共同的阅读任务为目标,共同交流、沟通分享阅读资源,共同构成的阅读团体。网络阅读共同体以获得知识为主要目标,这是网络阅读共同体存在的根本内驱力,读者以满足自身发展与需求为目的,它具有多元化的特征。

2.2 社会化媒体与社会临场感

社会临场感((Social Presence)是指学习者在利用社会媒介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能够被其他人感受到的存在程度,也就是通过交流的媒体让相互交流的学习者能够感受到彼此的存在。社会临场感理论以心理学、认知理论与信息传播理论等理论研究为基础,对参与者的行为、学习互动、学习满意度、网络学习中的认知与沉浸进行研究。利用社会临场感分析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社会媒体的作用,对促进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调查研究,社会化媒体在阅读推广中的应用,提高了学习者的社会临场感,激发了学习者参与阅读推广的学习兴趣;社会化媒体在阅读推广中的使用,改变了学习者互动的频率,社会临场感正向影响学习者使用社会化媒体的态度。

2.3 合作学习

参与阅读推广活动,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社会临场感,增加学习者参与阅读推广的目标动机,而且也能够保证学习者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保证学习者对阅读推广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社会化媒体在阅读推广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学习者的互动频率与图书馆学习资源共享的程度,使得合作学习态度与阅读推广效果呈正相关;社会化媒体在阅读推广中的应用,增强了学习者在阅读推广中能够感受到的彼此存在感;社会化媒体在阅读推广中的应用,增强了学习者的社会临场感,使得读者的社会临场感与网络合作学习者(阅读推广)的态度显著相关。

3 研究的设计

3.1 研究模型构建

从社交力、敏感度、温馨度和个人性4个角度出发对参与者进行分析,形成了社交的—非社交的、敏感的—不敏感的、个人的—非个人的、温馨—非温馨的4个测量途径;从社会临场感、学习临场感和社交媒体学习的感知觉水平对阅读推广参与者进行评价研究,证实社会临场感与二者之间的关系,构建如图1的研究框架模型。

图1 研究框架模型

3.2 调查问卷的设计

笔者主要是将以QQ(群)、微信(群)、微博等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作为提升学习者在阅读推广中社会临场感的工具,学习者可以进行自主性的情感交流,如交流学习心得,互动、合作分享,但并不是任何一种媒体都能够达到网络阅读推广的效果,只有媒体的特征与学习者的阅读具有关联性,对促进阅读推广才具有显著的效果。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针对影响社会化媒体阅读推广的诸要素设计了各有侧重的调查问卷。

3.2.1 阅读推广满意度的问题设计

社会化媒体在阅读推广的互动可以分为实时互动、无延迟和沉浸式互动3种互动方式。笔者不考虑无延迟类型交互,在调查中主要侧重于对实时互动与沉浸式互动的深入了解。

社会化媒体在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应用,有助于学习气氛的形成;社会化媒体改变了阅读推广学习的交互方式,有助于提高个人的阅读成效;社会化媒体有助于学习者能够及时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与学习资源,提升自己的阅读兴趣;社会化媒体提高了学习者与其他读者之间的互动频率,提高了阅读效果;社会化媒体能够快速地促使大家形成共同的观点,有利于解决读者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也有利于帮助读者完成阅读任务。

3.2.2 社会临场感的问题设计

社会临场感是读者利用社会化媒体在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中的阅读感受与归属感,只有兴趣、爱好相同的读者才能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并产生认同,开展互动,进而形成网络阅读共同体。据此,问卷设计侧重考虑了如下问题。

(1)在使用社会化媒体进行问题讨论时,读者能够尊重其他读者的意见与建议,关心其他人的发言与学习。

(2)即使在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交互的过程中,读者没有参与讨论,也能够感受到自己是阅读共同体中的一份子。

(3)通过社会化媒体的即时化互动交流,读者能够从其他读者那里学到很多内容,并能够与其他学习者进行线上线下互动,成为阅读和学习的朋友。

(4)在与其他读者运用社会化媒体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其他读者的行为能够影响到读者的心情(包括影响行为)。

(5)采用社会化媒体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读者能够通过QQ、微信等分享自己的学习心情与学习资源。

(6)在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其他读者能够理解与接受某一读者的观点,某一读者也能够理解其他读者对自己观点持反对意见。

(7)在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读者能够感受到其他读者试着凝聚阅读共同体的群体力量。

3.2.3 合作阅读态度的问题设计

在虚拟的阅读共同体中,读者参与合作阅读的态度影响着阅读的互动,而良好的合作阅读氛围能够促进读者之间的合作,促进读者达到预期的阅读目的。为此,问卷设计侧重了解以下问题。

(1)在阅读学习中,读者喜欢利用社会化媒体与其他人讨论阅读的内容,并就讨论的阅读主题相互交流。

(2)通过社会化媒体的交流,能够提高读者参加阅读推广活动的动机与主动性,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

(3)通过社会化媒体的交流,能够提高读者与其他人的交流技能。

(4)在阅读推广中,读者喜欢运用社会化媒体与其他人在线上线下进行交流。

3.2.4 社会化媒体对阅读推广的影响问题设计

阅读成效是衡量阅读推广目标是否达到预期的重要指标,也是网络阅读共同体能否存在的根本。问卷设计着重考虑这样一些因素:通过社会化媒体在阅读推广中的应用,可以为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成果;通过社会化媒体的线上线下互动学习,能够提高读者阅读推广中的创新能力;读者会主动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反思与经验教训;读者能够运用社会化媒体来解决阅读推广中遇到的问题。

4 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

4.1 问卷调查

笔者采用网络调查方法,在问卷设计好后,进行了多次修改与论证,然后将问卷上传到被调查学校的网站与学习空间,由学习者下载调查问卷自行作答,调查的时间为 2017年 12月至 2018年 4月。为了防止被访者上传问卷的重复,回收的问卷以会员的ID命名,提高了问卷分析的有效性。

4.2 数据收集

在调查期间,共计回收有效问卷429份,有效问卷率为88.6%。对于回收的429 份问卷随机分为139份和290份两个部分,以方便对后期的问卷调查探究性因子与验证性因子进行研究。

4.2.1 问卷的样本基本特征

通过对调查回收的429份问卷的用户特征进行分析可知,被调查者中,男性占55%,女性占45%,其中本科及硕士以上学历占70%以上,他们在应用社会化媒体进行交流的时间在1 小时以上的占65.2%以上,停留在学习共同体中的时间在1 小时以上的有45%以上,其中使用微信、QQ、微博的占80%以上。

4.2.2 数据处理分析

(1)信度分析

针对读者在社会化媒体运用过程中学习的社会临场感、合作阅读态度、阅读结果与阅读推广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对问卷的信度检验采用SPSS22.0的Cornbachα系数进行检验,如果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高于0.50,就能够说明问卷调查的可信度比较高,如表1所示。

表1 问卷的信度数据分析

(2)探索性因子分析

以随机抽取的290 份调查样本为例,使用SPSS22.0 数据处理软件,集中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处理,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对调查问卷所有的样本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到社会临场感、合作阅读态度、阅读成效、网络阅读满意度4个公因子的数据,然后利用正交转轴法对其进行旋转,这样,就得到调查问卷的20个题项的荷载因子。然后利用正交转轴法对其进行旋转之后得到各个题项的荷载因子,通过处理之后,各个选项的荷载因子上所对应的值均大于0.6,它们在非学习方向上的得分均小于0.4,说明读者对社会化媒体在阅读推广中应用的各个特征比较满意。

4.2.3 问卷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以随机选取的139份调查问卷为数据处理的对象,使用LISREL8.5数据处理分析软件,对调查问卷的探索性因子进行处理,其中社会临场感为0.8635,合作阅读态度为0.8327,阅读成效为0.8592,阅读推广满意度为0.8298,问卷的各因子的组合信度系数都明显超过0.7,说明问卷的各个因子对应的调查问题选项的内部一致性较高,调查问卷的平均变异萃取量(AVE)都也达到了0.5以上,与调查的建议的标准值相符合。

4.2.4 网络阅读共同体利用社会化媒体互动交流路径分析

在探索性因子分析基础上,采用LISREL8.5 对网络阅读共同体利用社会化媒体阅读推广的路径进行模拟分析,探究社会化媒体、社会临场感、阅读成效、网络阅读态度之间的关系及路径拟合指数,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网络阅读共同体的互动交流路径分析

通过表2的数据分析,发现研究假设的路径系数都达到2.0 以上,说明计算的数据结果能够支持研究的假设。另一方面也说明读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彼此的存在,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以社会化媒体为基础的阅读路径都能促进阅读共同体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读者的社会临场感,如表3所示。

表3 假设模型的路径拟合指数

从表3的拟合路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X2/df为2.29,小于标准的建议值5,而且CFI的值达到了0.89,说明社会化媒体在网络阅读中的应用,提升了读者的社会临场感,共同体的阅读路径假设的拟合度较好。从调查数据分析来看,所构建图1社会化媒体在阅读共同体的模型拟合度还是比较好的,最终构建的阅读推广的阅读框架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网络阅读共同体合作阅读模型

5 研究结论

社会化媒体在阅读推广中的运用,不仅提升了读者的社会临场感,也使读者的阅读观念、阅读行为发生了变化。深入探究社会临场感对读者之间关系的影响,将社会临场感作为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阅读推广的影响因素给予重视十分必要。

5.1 社会临场感对网络阅读共同体的促进作用

5.1.1 社会临场感能够提高网络读者的满意度

读者在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线上线下互动的过程中,获取的信息资源决定读者能否进行持续性的阅读,同时也影响读者运用社会化媒体阅读的心理体验,随之产生不同的临场反应,也影响着读者对阅读推广的满意程度。

5.1.2 社会临场感能够帮助读者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调查发现,读者的社会临场感对读者之间的合作阅读具有正向的影响关系。如果社会临场感增加,读者采用社会化媒体进行交互时就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彼此的存在,能够激发读者信息传播的行为,提升读者利用阅读资源的机会。

5.2 社会化媒体的应用促进阅读推广的泛化

社会化媒体传播信息的及时化、碎片化、随地化特征,逐渐突破了对读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相关因素的限制,提升了读者的社会临场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阅读推广行为不再被赋予特定标签,由一些信息技术能力强的人所拥有,而是逐渐被广大的读者所接受。通过微信、微博、QQ 等即时通讯工具,能够促进读者之间形成网络群体中的“强关系”,读者可以进行线上与线下交流,有利于促进网络合作阅读的发生,进而也会对阅读推广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提高读者的阅读满意度。因此,阅读推广讨论主题的发起者要能够及时地为读者提供多元化的阅读资源,方便读者能够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阅读,让读者随时随地感受到自己存在于网络阅读共同体中,提高社会临场感,有利于促进读者完成阅读任务。

5.3 社会临场感在网络阅读中的变化与秉承

在读者通过社会化媒体进行交流的过程中,逐步提升了读者在网络中的社会临场感,将读者之间的关系由“陌生”变成“熟人”,使得读者在阅读推广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彼此的存在。网络阅读共同体中社会临场感的运用与延续,对读者的阅读行为、阅读满意度、合作阅读的态度、网络阅读的成效产生显著的影响,同时也能够促进读者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交互的行为变化,读者感受到自己在阅读推广中的存在,有利于快速寻求到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并能够随时随地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促进网络阅读资源的再生与利用,这不仅有利于对读者社会临场感的培养,对网络阅读行为的达成与改变网络阅读共同体结构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4 网络学习中社会化媒体交互的多样化

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学习者在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学习时,采用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社会化临场感”“合作学习”“学习结果”“网络学习态度”各自问题的量表中,通过数据分析,问题的聚合效度、信度和区分效度较好,有效地证实了研究的假设。在网络学习共同体中,社会临场感对学习者的“合作学习”“学习结果”“网络学习态度”有着直接的、正相关的影响作用。网络学习者可以通过社会化的多种交互方式进行群体、一对一的交流,也可以进行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同时还可以进行在线与离线交流,形成网络学习多元化的交互方式。

猜你喜欢
社会化共同体学习者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中华环境(2021年9期)2021-10-14 07:51:14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少先队活动(2021年5期)2021-07-22 08:59:48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甘肃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1:36
共同体的战斗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2:02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体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 17: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