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木维
(茂名市图书馆,广东 茂名 525000)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信息传播环境变化,城乡之间信息化建设水平、文化交流环境都产生了巨大的信息鸿沟,导致乡村贫困人口难以通过有效的文化交流摆脱贫困的面貌。公共图书馆作为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承担着文化服务和促进文化信息传播的重任,应进一步发挥自身文化服务的优势,在科学分析阅读推广与文化精准扶贫关系的基础上,助力文化精准扶贫工作开展,进而促进贫困地区人口有效接受文化信息,改变文化资源贫乏、文化服务落后的局面。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助力文化精准扶贫从本质来看,属于文化精准扶贫内容,主要目的是通过文化层面丰富的资源供给和有效的文化信息传播,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文化素质,借助文化资源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激发他们摆脱贫困、积极奋进的精神,进而增强他们摆脱贫困的实践能力[1]。
公共图书馆作为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公益机构,在我国社会基层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助力文化精准扶贫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涉及到众多全国性和地域性兼具文化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精准扶贫工程,如“乡村图书馆”“农家书屋”“送书下乡”“乡村文化站”等[2]。同时,公共图书馆从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角度也加强了对文化精准扶贫工作的科学指导。此外,公共图书馆还从文化精准扶贫角度加强了文化精准扶贫工作的力度,中国学会组织成立了公共图书馆扶贫委员会,通过不断有效整合资源实现新的组织领导,构建基础性文化资源共享平台,通过与政府扶贫办、社会公益团体深度合作,推进文化精准扶贫工作发展[3]。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文化精准扶贫的优势作用在于精准确定文化服务范围,拓展精准扶贫资源来源渠道。在文化精准扶贫过程中,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与政府文化扶贫工作有机结合,可以实现公共图书馆文化资源与政府精准扶贫体系的有效对接。与此同时,公共图书馆可以依托自身的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建立以文化精准扶贫对象为专题的文化资源数据库,以文化资源数据库作为服务媒介,通过阅读推广促进文化资源的高效传播。与政府文化扶贫资源、民间公益组织精准对接,在进一步掌握扶贫对象基本信息的基础上,针对扶贫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帮扶策略,实现文化资源与扶贫对象文化需求的精准对接[4]。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助力文化精准扶贫的优势还体现在依托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网络的有效性、开放性及较大的覆盖面,在文化服务中精准确定文化扶贫资源,实现文化资源的精准融合,推动扶贫政策、扶贫资源与扶贫对象精准对接[5]。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助力文化精准扶贫在于对文化扶贫资源的精准确定,在确定文化资源种类、内容的基础上,借助公共图书馆资源整合功能,实现文化资源的精准融合。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网络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以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体系为基础,可以为文化精准帮扶对象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各层次、各级别的精准扶贫项目可以借助该平台,公共图书馆精准筛选的文化资源也可通过该平台实现共享,这些都有助于各类文化资源的精准融合,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推进文化精准扶贫工作开展。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助力文化精准扶贫在于精准确定扶贫对象,可以通过一系列调查走访、与政府扶贫部门的信息交换确定精准扶贫对象,要对扶贫对象的家庭收入情况、文化素质、学习能力、阅读能力、技能素质、文化素养进行全方位评估,根据扶贫对象的阅读需求确定精准帮扶方案,实现精准扶贫目标。在精准确定帮扶对象后,公共图书馆可以使用新媒体、互联网、移动平台及微信公众平台精准传播文化信息,增强扶贫对象的文化接受能力。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线下读书交流会、读者访问座谈会等活动,拉近公共图书馆与扶贫对象之间的距离,促进其随时随地交流沟通,形成良好的文化互动关系,促进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走上致富道路[6]。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助力文化精准扶贫主要涉及到精准筛选准备、文化资源精准组合、文化扶贫体系精准运作3个阶段,为了促进文化精准扶贫效果最大化,就必须保障3个阶段有序开展(如图1)。其中,精准筛选准备阶段是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组织基础,主要目的在于科学精确筛选出扶贫对象;文化扶贫资源精准组合阶段是结合现有资源技术条件,携手政府扶贫部门、公益团体共建文化扶贫资源;文化服务体系精准运作阶段组建文化精准扶贫服务团体,开展文化精准扶贫工作,提高贫困群众的文化素质,依托文化服务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
图1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助力文化精准扶贫主要流程
在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助力文化精准扶贫过程中,首先结合实际情况对扶贫对象精确筛选,这个阶段至关重要,影响着文化精准扶贫的效果。精准筛选准备阶段包含两方面任务:一是精确识别文化扶贫对象,对扶贫对象的背景、经历、贫困情况进行详细考察;二是“诊断”帮扶对象贫困的文化原因。想要最大程度上发挥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积极作用,必须精确、全面地掌握扶贫对象的基本情况,并对其原因进行归类。从另一角度看,帮扶对象文化贫困的原因主要是受到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使文化来源渠道过于单一,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总体来看,城市和乡村在文化传播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即文化服务机构、文化资源、资金投入都有着较大差异。文化贫困的原因需要从以下两个角度分析,一是客观因素,主要有疾病、自然灾害和地理环境等;二是主观因素,即文化贫困对象没有意识到文化服务的重要意义。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助力文化精准扶贫过程中,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方式能否发挥出重要作用,这与文化资源精准组合有着重要关系。从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角度来看,公共图书馆文化扶贫的作用是消除文化贫困,这就必须系统全面分析贫困文化群体的知识结构、特征。而贫困文化群体的特征除了基础文化素质、劳动技能之外,还涉及到文化价值观。由此,为了有效发挥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积极作用,助力文化精准扶贫目标的实现,公共图书馆在阅读推广过程中不仅要与政府扶贫部门、社会公益团体携手共建文化资源,加强阅读推广,提高贫困人群的文化素养,还要加强对贫困人员文化意识的提升及专业技能的培训,促进他们掌握脱贫致富的文化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便更好地促进文化信息传播。
文化扶贫体系精准运作阶段是公共图书馆根据文化扶贫需求,结合文化贫困地区文化传播的现实需要,建立针对性、精准性的文化精准扶贫体系并实现精准化运作,以保障文化精准扶贫的最佳效果。文化精准扶贫体系精准运作阶段需要考虑以下三方面问题:第一,需要对扶贫对象的实际情况,包括地理环境、文化背景、社会角色、语言习惯等因素全面考察并进行深入研究,掌握扶贫对象的阅读需求,根据其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扶贫方案,并积极实施。第二,在立足文化精准扶贫资源共享共建的前提下,对贫困地区文化传播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发挥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优势,统筹优化各种用于文化精准扶贫的阅读资源,以便促进当地具有文化传播条件的阅读推广活动有效开展。第三,需要根据文化贫困对象的阅读需求及知识结构,积极推动基层文化工作者、图书馆员、扶贫工作人员组建文化精准扶贫服务团队,在贫困地区开展文化精准扶贫工作,帮助贫困群众提高文化素质,增强文化素养。
从我国政府近年来有关贫困人口调查研究数据来看,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仍然存在着“重劳动轻文化”的认知现象,一些落后的民俗习惯、价值观念亟待破除。对此,要建立文化精准扶贫识别机制,对文化贫困对象进行精确甄别。要从定位和识别两个角度入手。首先要做到精准识别文化贫困人口,做到“文化真扶贫”,需要根据贫困地区文化现状建立自上而下以“村委会主导、党员干部监督、上级部门协同指导”的精准文化扶贫识别机制,从贫困对象收入来源、文化氛围、居住环境等多方面分析贫困主体的致贫原因,对于初步确定的文化贫困群体,要对其家庭人口学历教育程度精确调查,深入了解其脱贫意愿,建立文化贫困人口阅读推广帮扶档案。其次,要以当地村委会为主体开展文化贫困民主评议活动,选择群众代表面向文化贫困对象开展科学客观、公正公开、透明的民主评议,并结合其贫困情况确定文化贫困等级,将民主评议结果上报上级部门。最后,政府文化精准扶部门要对民主评议报告、文化贫困分析结果严格把关考察,按照文化贫困户申报审批流程进行核对,并建立文化贫困人口电子信息档案,实现动态化监控。在此过程中,要全面重视发挥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文化职能作用,对文化贫困群体进行相应级别归类(如农业种植人才、土地资源开发人才、手工艺达人等),根据级别和类别实现阅读推广的有效对接,以提高文化扶贫精准性。
做好宣传推广活动是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助力文化精准扶贫的主要方式。对此,可建立广播电视、报刊、微信微博等多媒介融合的宣传机制,加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助力文化精准扶贫服务宣传力度,使文化贫困群众对这种新型文化扶贫模式形成清晰的认识。
注重阅读推广的现实作用首先要加强对文化贫困地区精准脱贫宣传教育,使文化贫困群众对自身文化贫困现象有所认识,打牢阅读推广助力文化精准扶贫工作的群众基础。这要从以下两个方向开展工作:一是在文化贫困地区培育文化致富典型,并对文化致富典型进行表彰,召开群众动员大会,树立模范,以榜样的力量引导群众积极阅读学习,摆脱文化贫困;二是将文化脱贫致富典型改编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小品、评书、话剧等文艺活动,在文化贫困对象集中区域进行公众汇报演出,或将文化脱贫致富典型事迹借助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网络,在街道、乡村文化站、社区文化站、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等公益性机构宣传栏进行张贴,同时要将文化脱贫致富人物故事印制成册,发放到文化贫困群众手中,使群众切实感受到文化脱贫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公共图书馆可充分发挥乡村主街道文化空白墙的作用,设置特色文化专栏,如弘扬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化精准扶贫优秀楷模等内容展示宣传,在文化贫困区域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并整合公共图书馆精准扶贫资源,积极引导贫困群众进行文化阅读,消除文化贫困现象。
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助力文化精准扶贫目标通过建立文化精准扶贫识别机制和加大阅读推广助力文化精准扶贫宣传力度两种路径实现,从精准识别文化贫困对象、消除精神文化贫困两个方向开展文化精准扶贫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建立自上而下“以村委会为主体”的文化贫困对象识别体系及民主评议机制,能精准识别文化贫困主体,确定文化贫困群体,以文化脱贫致富典型、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加强文化精准扶贫宣传,有助于文化贫困群众摆脱“贫困基因”,加深对阅读推广的认识。但文化贫困群体主要集中在偏远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人口分布不均,如何对文化贫困群体精准识别并调查其致贫原因,依然困难重重,如在文化贫困家庭识别中,如何保障获得第一手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性,这需要扶贫工作者在后期扶贫工作中进一步考虑。结合一线城市的文化扶贫经验,可以考虑使用大数据、云技术及人口普查系统,在精准识别文化贫困主体的前提下,进行阅读推广,使阅读资源与文化贫困对象精准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