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 斌
(广东财经大学 华商学院,广东广州 511300)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高校人才培养策略也得到了一定的调整和创新。高校排球课程作为高校体育教学中最为重要一个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传统的高校排球教学活动中,教学形式缺乏一定的创新、教学内容较为单一,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也无法实现排球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式,教师在具体的排球教学中,必须要切实结合排球教学大纲的要求,并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实施异质分组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运动中提升学生的团队凝聚力,帮其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1]。为此,以高校9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将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总结。
以高校9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教学模式不同,等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8名,男23名,女25名,年龄20-22岁,平均年龄为(21±1)岁;实验组:48名,男24名,女24名,年龄为20-23岁,平均年龄为(21.5±1.5)岁。同时,对两组学生分别进行了身体素质、排球基本技能测试,结果显示无明显差异。利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学生的性别、年龄、身体素质和排球进本技能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呈P>0.05,均衡性显著,可进行对比研究。
在实验过程中,为了得到更为精准的结果,两组学生均采用统一教学大纲,并在同一个运动场地内,由同一位教师授课。
对照组名给予给予传统教学法:即教师切实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采用讲解——示范——纠错——练习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集中授课。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
实验组给予异质分组教学模式:(1)分组:结合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排球技术水平,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在具体进行分组的过程中,可将学生分为优、中、次三个等级,并按照1:3:2的比例,将学生进行分组。共同分8组,每一个小组6人,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学生作为组长,在具体教学中,小组组长负责教学练习和教学比赛,教师则根据小组练习和比赛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2)教学内容:与对照组相同,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相同的教学任务,并采用相同的教学进度,开展高校排球教学。
两组学生均进行13周的高校排球教学。
对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考核,并对比,项目包括1分钟发球个数、教学比赛分数、100m、总分。
利用Henry的《团队凝聚力量表》对两组学生的团队凝聚力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明学生的团队合作力越强。
利用《体育锻炼态度量表》对两组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进行测试,共包括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和主观标准八个维度。
如下表1所示:实验组学生1分钟发球个数、教学比赛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100m所用时间低于对照组,四组数据对比,呈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最后考核成绩对比
从数据对比中可得知:异质分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为:在异质分组教学模式下,小组内非常容易形成一种“优生带动差生”的学习氛围,并且在训练的过程中,组长可以针对组内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对一有针对性的辅导,并进行针对性练习,进而提升了学生的训练效果;同时,在异质分组教学模式下,小组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竞争性,在荣誉感的趋势下,学生的学习态度出现了一定的改变:由最初的被动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进而继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利用Henry的《团队凝聚力量表》对两组学生的团队凝聚力进行评分,对照组学生得分(78.52±8.15),实验组学生的分为(85.16±6.03),数据对比,结果:t=4.538,P=0.000, 有统计学意义。
高校排球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在团队运动中,不断增强学生的团队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而通过异质分组教学模式,将学生分为几个水平相当的小组,并充分利用小组分赛的形式开展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使得团队中所有学生为了共同目标为奋斗,进而形成了强有力的团队凝聚力。
如下表2所示:两组学生行为控制和主观标准两个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其他六项指标(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对比中,实验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学生行为控制和主观标准指标对比
在研究中发现,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尤为重要,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和刺激作用。在异质分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团队的训练中,体验到了团队的归属感,并对身心带来了一定的乐趣,进而提升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这对于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并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异质分组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作为基础,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学生进行分组。进而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并组织教学。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要同时注重学生的个体性,做好“因材施教”,同时还要进行集体教育,进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在异质分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逐渐养成了一种相互合作、交流、竞争和进步的学习意识,并逐渐形成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进而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以挖掘自己最大的潜能,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2]。
在高校排球课中选择异质分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异质分组教学的相关要求:
3.2.1 科学分组
科学、合理地分组是开展异质分组的基础和关键。在具体进行异质分组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按照分组的原则,将不同体能、不同技术、不同兴趣和不同擅长的学生分为一个小组,使得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内都能发挥自己独特的一面,并促使小组成员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进行交流,进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2.2 以协助教学为基础
异质分组教学模式最终目的是完成教学目标,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开展异质分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将其与分层教学、小群体教学、协同学习等教学方式进行有机的结合,不断扩大高校排球教学的应用范围、应用空间,进而不断提升高校排球课的教学质量。
3.2.3 构建差异化评价标准
教学评价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质量。在实施异质分组教学模式下,由于组内成员基础不一,且每一个小组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必须要改变统一的评价标准,必须要积极构建差异化的评价标准。例如,教师可以设计好、一般、较差几个等级,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同时在评价过程中,针对小组的学习亮点进行点评。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时候,不仅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步情况,还要结合学生在赛场上的表现情况,给予全面、科学的考核[3]。
在高校排球教学中,通过异质分组教学模式的应用,具有显著的效果,集中体现在:(1)提升了高校排球课堂教学效果。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无法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尤其是对于排球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来说,极容易在学习中丧失掉学习兴趣;而在异质分组教学模式下,通过小组内形成的“优生带动差生”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小组学习中,教师可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进一步提升了排球教学效果;(2)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凝聚力。排球属于一种团队运动,学生必须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很难达到这一教学目标。而在异质分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小组学习过程中,通过组内交流和合作,组间竞争比赛等形式,极容易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提升其团队凝聚力;(3)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高校体育课程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在异质分组教学模式下,可使得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体会到运动所带来了快感,并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运动的热情,进而帮助学生养成了终身体育的意识[4]。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校排球教学中,实施异质分组教学模式,学生的最后考核成绩、团队凝聚力评分以及体育锻炼态度中的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评分均优于常规教学模式下的对照组学生。综上所述,通过异质分组教学模式在高校排球课堂上的应用,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并逐渐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达到了高校排球教学目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