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迎新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弗吉尼亚伍尔夫作品《奥兰多》中故事情节与角色特点的探讨来分析作者的雌雄同体思想,并分析社会对性别角色的传统期待,以及传达性别的真正本质与意义。
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奥兰多;雌雄同体;性别角色;社会期待;和谐共处
伍尔夫对主角奥兰多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维塔·萨克维尔-韦斯特(Vita Sackville-West),一位曾与她有过一段风流韵事的女性。这部作品充满了奇幻色彩,主人公奥兰多穿越时间,生活在1580年代到1928年的几百年间。而且在小说的结尾,36岁的奥兰多性别也从男人变成了女人。最初他是一个英俊年轻的王室贵族,遇见了俄罗斯公主萨沙,并爱上了她。但不幸的是,她拒绝了他,这让奥兰多伤心欲绝。失恋后他写了很多诗歌,并邀请了一位真正的诗人尼古拉斯·格林来指导自己。但尼克却写了一篇讽刺奥兰多的文章并发表了出来,这让奥兰多又一次支离破碎。他决定烧掉他所有的作品,只剩下一首诗:《橡树》。后来,一个名叫哈丽特的女人开始跟踪奥兰多,并想嫁给他。奥兰多只好决定离开小镇去往君士坦丁堡。当奥兰多再一次醒来的时候,却已经变成了一个30岁的女人。她决定回英国老家,但她回去之后发现自己的所有都不再一样了。女性要求举止得体,依附于男性,而且她也不能再拥有自己的财产。原来喜欢奥兰多的女人哈丽特变成了一个名叫哈利的男人,并仍然想娶奥兰多。无奈她还是不愿意,再一次离开了伦敦。奥兰多厌倦了贵族和18世纪,开始花钱和伦敦妓女在一起,她觉得她们的故事很有趣。接下来19世纪开始了,一个非常黑暗的时代,奥兰多被结婚的压力压的喘不过气。有一次她走路时扭伤了脚踝,被一个叫谢尔的人扶起。最终,他们订婚了,并在谢尔去开普敦工作之前完成了婚礼。奥兰多之后出版了自己的书。小说在1928年10月11日结束,就在那天谢尔乘飞机回了家。
小说中充斥着雌雄同体的思想。从第一章人物的描写就已开始:虽然奥兰多是男性,但对他的描述却颇有女人味:“他很漂亮,眼睛像浸透的紫罗兰,红色的脸颊像极了桃子。”同样,俄罗斯公主的性别也是奥兰多乍一看没有搞清楚的,他还以为她是个男孩,因为没有女人能滑雪滑得这么快,她的腿、手、马车像极了男孩的”。然而,当她走近时,奥兰多注意到了她的嘴、胸部和眼睛,并得出结论:“她是个女人。”这两個角色似乎都是既有男子气概又有女性特征。小说读到一半时,奥兰多醒后变成了一个女人。而且伍尔夫认为性别的改变并不影响大脑或人格的改变,奥兰多还是以前的自己。性别的改变虽然改变了他的未来,却没有改变他们的自我认同”。奥兰多自己甚至没有感到震惊,她没有显示出任何不安的迹象。她洗了个澡,喂了狗,就像平常一样,也没有质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仿佛她的大脑已经达到了完美的双性同体。确实如此,不管身体是男性还是女性,她的思想是男性和女性的结合。
作者讨论了奥兰多变成女人后的变化,她把这归咎于服装。虽然她本质上是同一个人,但衣服会“改变”我们的世界观:因为她穿着女装,她的行为也必须符合女性标准,因为这是社会期待。奥兰多成为一个女人后搭船回英国时受到了不同的对待:当船长看到奥兰多的裙子时,他立刻为她拉好了遮阳篷,让她再吃一片牛肉,并扶她上岸。如果不是她的裙子,她肯定不会受到这些恭维。所以,男性和女性的观点与行为并不是由性别束缚的,而是衣服约束了他们。也就是说,社会期盼的束缚。在此之后,作者讨论了雌雄同体的思想,就像伍尔夫在另一部作品“自己的房间”里所描述的:“不同性别是相互混合的,这意味着所有人都有男性和女性的元素,尽管其他人倾向于通过我们的衣服来识别我们。”伍尔夫认为,性别角色不是生物赋予的,而是社会赋予的构造。奥兰多虽然受到了不同的对待,但她的内心还是原来的自己。
小说还以一个双性同体的例子结尾:奥兰多和她的婚姻实现了雌雄同体的结合,就像在“自己的房间”里所描述的那样,一个雌雄同体的思想是指男人大脑和女人大脑的统一。奥兰多和谢尔的婚姻是一个完美的结合,是两性之间和谐相处。奥兰多找到了像她一样的雌雄同体的伴侣:“你是个女人,谢尔!”“你是个男人,奥兰多!”。这两者之间的和谐也使他们更仔细地观察另一性别的实质,一个女人可以像一个男人一样大气和畅所欲言,一个男人也可以像女人一样温柔敏感”。他们以一种不同的方式更加开放地看待另一性别。
参考文献
[1]孙杰. 伍尔夫的“雌雄同体”思想及其在《奥兰多》中的体现[J]. 东岳论丛,2013,34(9):126-130.
[2]卢萍. 从电影《奥兰多》看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J]. 电影评介,2010(24):74-76.
[3]苗淼. 从《奥兰多》看伍尔夫的双性同体思想[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36):35-36.
[4]徐倩倩. 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对翻译的影响和启示[J]. 海外英语,2018,No.374(10):146-147+153.
[5]杨莉馨,王苇. 女性艺术家的成长:论《奥兰多》中的异质空间建构[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8,v.30;No.149(3):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