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凤仙
玉溪市通海县人民医院 云南玉溪 652700
手术后严重并发症就是手术切口感染,这给病人造成痛苦,还会致手术失败,极有可能诱发全身性感染,器官功能出现障碍,乃至死亡。骨科病人主要为年老体弱群体或受到外伤患者,大多数病人需要接受急诊手术,由此会产生较多的开放性伤口,再加上手术时间较长,如此极易诱发切口感染。本文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预防骨科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 例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0 例。对照组执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早期护理干预。观察组男27 例,女13 例,年龄18-75 岁,平均(44.2±9.4)岁;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5 例,髌骨骨折6 例,尺骨骨折3 例,桡骨骨折5 例,腰椎骨折4 例,胫骨骨折9 例,肱骨骨折8 例。对照组男29 例,女11 例,年龄17-74 岁,平均(43.4±8.7)岁;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6 例,髌骨骨折7 例,尺骨骨折4例,桡骨骨折6 例,腰椎骨折3 例,胫骨骨折8 例,肱骨骨折6 例。两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P>0.05)。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让切口保持干燥与清洁,及时换药。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保证良好手术室环境。手术前0.5 小时,实施层流净化,消毒手术室地面、手术台,降低病原菌,医护人员必须严格实施无菌操作,以减少医院感染出现机率。
打造舒适病房环境。调节病房温度在22-25℃,控制湿度为55%-60%,定时给病房通风换气,尽可能降低空气中细菌比例。应用含碘的消毒剂消毒地面,对探视人数与次数进行严格控制,让病房人员尽量流动。
护理手术切口。护理人员每天检查手术切口,检查是否出现渗血渗液,仔细观察渗出液的颜色、性质。术后切口被暴露后,护理人员每天应用维酮溶液涂抹切口,严密监测病人的血运状态,若发现异常,及时上报主治医师,并进行处置。
依据病人实际情况,应用周林频谱仪对病人进行照射治疗,每天治疗2 次,每次15min。
积极治疗基础病症。针对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的病人,要积极采取措施控制病人的血压、血糖。
对比两组切口感染情况、住院时长、护理满意情况。
依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评定手术切口感染情况。
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定护理满意情况,涉及内容包括住院环境、护理行为、护理服务态度,总分100 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观察组的术后切口感染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1。
表1:两组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分析[n(%)]
观察组的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2。
表2:两组住院时长与护理满意情况对比(±s)
表2:两组住院时长与护理满意情况对比(±s)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长(d) 护理满意度评分(分)观察组 40 8.56±1.18 98.31±1.08对照组 40 12.39±1.76 83.68±3.09 t 11.4316 44.8090 P 0.0000 0.0000
骨科手术病人主要是老年人与体质较弱病人,患者的特殊性,再加上大部分外伤病人创口都存在程度不同的污染,这些增加手术切口感染风险。实践研究发现,骨科手术是侵袭性操作,很容易损伤机体,病人处在应急状态下,其免疫力会降低,同时护理当中缺乏预防感染意识,所以,引发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手术操作、病人免疫力降低、术后护理服务欠佳,所以,需要有效管理整个骨科手术[2]。
针对引发骨科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要从以下方面预防:
(1)护理人员给予足够营养支持给老年病人,增强其免疫能力。如病人伴有糖尿病,给予饮食指导,控制血糖,减少手术时间[3]。(2)术前护理人员对病人伤口进清创处理,应当反复清创全部未闭合创口,直到创口完全闭合。(3)护理人员遵医嘱应用抗菌药物,根据切口愈合状况与病人机体情况,挑选药物。(4)术后护理人员严密监测切口状况,若有异常,马上处置,确保引流管顺畅。尽可能让切口处在低位,以利于引流。(5)于层流手术室进行手术,防止受到外源污染。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需要依据器械清洗程序,对所有手术器械进行灭菌处理。
本次研究中发现,观察组的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总之,针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开展早期护理干预,可有较好预防术后切口感染,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