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晖,范存建,李冬梅,王 伟,卢顺林
(南宁市中医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1]。COPD反复发作易导致肺功能持续下降,急性发作又是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COPD稳定期的防治尤为重要[2]。西医学对COPD稳定期采用常规化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仍不能防止其进一步恶化。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COPD方面效果明显,三子养亲汤加味是笔者防治COPD的经验方,能够缓解临床症状,增强运动耐受能力,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观察三子养亲汤加味联合噻托溴铵治疗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并与单纯噻托溴铵治疗48例作疗效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96例观察病例均为2016年3月至2017年11月南宁市中医医院门诊及病房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治疗组男性27例,女性 21例;年龄 51~73(62.87±9.35)岁;病程 7~15(12.63±3.84)年;肺功能分级:Ⅱ级29例,Ⅲ级19例。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51~74(63.04±8.39)岁;病程 7~15(12.17±3.51)年;肺功能分级:Ⅱ级27例,Ⅲ级21例。两组治疗观察期间均无脱落病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肺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3]关于COPD稳定期的诊断标准。诊断要点:有慢性咳嗽、咯痰和(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并结合危险因素、暴露史及肺功能等综合判断,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第1秒用力肺活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70%,再依据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进行肺功能分级,Ⅰ级:FEV1%≥80%;Ⅱ级:50%≤FEV1%<80%;Ⅲ级:30%≤FEV1%<50%;Ⅳ级∶FEV1%<30%。
1.2.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011版)》[4]中气虚痰阻型辨证标准。主症:胸满,咳嗽咯痰,短气喘息,脘痞纳少;次症:畏风易汗,倦怠乏力,声低气怯,大便粘腻不爽;舌淡或淡胖,苔白腻,脉滑。具备主症3个以上和次症2个以上者,结合舌脉可予辨证。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COPD稳定期诊断标准和中医气虚痰阻型辨证标准;②年龄50~75岁;③受试者自愿参加,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和剔除标准 ①合并有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结核、肺癌、刺激性气体等引起慢性咳嗽或气流受限者;②合并有严重心、脑、肝、肾和其他系统等严重疾病及精神障碍者;③妊娠及哺乳期女性;④过敏体质者;⑤观察过程中COPD病情加重者;⑥无法按照方案进行治疗、检查者。
2.1 对照组 予用药指导及相关健康宣教,包括饮食、起居、运动等。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德国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140933),使用药粉吸入器吸入1粒(18 μg)胶囊,每日1次,疗程为3个月。
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三子养亲汤加味。药物组成:黄芪30 g,紫苏子12 g,白芥子9 g,莱菔子 9 g,茯苓 12 g,白术 15 g,陈皮 9 g,五味子 10 g,甘草6 g。中药均由南宁市中医医院中药房提供,并由煎药房统一煎药。每日1剂,水煎400 ml,分早晚2次温服,疗程为3个月。
3.1 观察指标 ①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症状分级量化表,采取症状计分法于患者治疗前后评定中医证候积分,主症按无、轻、中、重分别计 0、2、4、6 分;次症计 0、1、2、3 分,最后统计证候总积分。②肺功能指标:于治疗前后采用德国耶格公司生产肺功能仪(Care Fusion)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 1秒用力肺活量(FEV1)、第 1秒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FEV1/FVC。③6分钟步行距离。6 min 步行试验(6MWT)[6]:患者在步行试验开始前休息30 min,计时后患者开始在医院走廊尽快行走,患者可自行调整速度(停止或靠墙休息),好转后继续行走,直到6min结束后记录行走总距离。④安全性指标:于治疗前后检查血、尿、粪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和心电图。
3.2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制定。疗效指数(N)=(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100%。临床控制: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N≥90%;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N<9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30%≤N<7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N<3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3.4.1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
3.4.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2。
3.3.3 两组治疗前后6MWT结果比较 见表3。
3.4.4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见表4。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差值比较,P<0.01
组 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治疗组 48 40.63±12.75 19.36±7.16① 21.27±9.56②对照组 48 39.58±11.92 31.46±11.44① 8.12±3.87
表3 两组治疗前后6MWT结果比较 (m,±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6MWT结果比较 (m,±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 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48 298.65±16.42 341.27±18.56①②对照组 48 295.74±14.83 322.51±17.94①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 别 n 时 间 FEV1(L)FEV1% FEV1/FVC(%)治疗组 48 治疗前 1.22±0.53 51.62±12.54 50.16±10.85治疗后 1.65±0.61①② 63.37±14.67①② 59.46±12.92①②治疗前 1.24±0.47 52.36±13.46 49.36±10.18对照组 48 治疗后 1.49±0.55① 58.84±15.72① 55.07±11.64①
COPD作为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患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算,全世界约有6亿人罹患COPD,在全球致死性疾病中排名第四[3]。关于COPD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西医认为本病是复杂环境因素与机体自身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公认的发病机制为炎症机制、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氧化应激、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等参与其发生、发展[1]。目前,西医对COPD的主要治疗措施为早期干预各种危险因素,采取对症治疗,应用祛痰剂、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缓解临床症状,短期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长期用药易产生耐药性,且不能防止其进一步恶化。因此,对COPD稳定期进行有效治疗、预防反复发作对COPD患者有重要意义。噻托溴铵作为长效选择性抗胆碱能药,能安全有效地扩张支气管。COPD患者通过胆碱能途径诱发支气管收缩,导致气道重塑,而噻托溴铵选择性作用于M1、M3受体,降低胆碱能神经张力,使气道舒张,气道阻力减轻,从而改善COPD患者的肺通气功能[7-8]。
根据临床证候特点,COPD多归属中医学的“喘证”“肺胀”等病证范畴。《灵枢·胀论》曰:“肺胀者,虚满而喘咳。”《丹溪心法·咳嗽》曰:“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笔者在参阅大量相关文献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多因久病肺脾肾气虚,痰浊阻肺而成,每因复感外邪诱使本病发作加剧。法随证立,笔者提出“益气化痰降逆”为治疗法则,虚实兼顾,标本兼治,自拟三子养亲汤加味治疗,药物组成有黄芪、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茯苓、白术、陈皮、五味子、甘草等。方中重用黄芪,益气补肺健脾、升清阳利水湿,相关药理研究表明[9-10]:大剂量黄芪能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反应,减轻氧化应激损伤程度。紫苏子能降气行痰,使气降而痰不上逆;白芥子善温肺利气,宽膈豁痰;莱菔子能消食导滞,气行则痰化,“三子”皆为行气消痰之品,“以消为补”,三者合用,气顺痰消,喘嗽自平。茯苓、白术健脾益气、利水渗湿。五味子补肺纳肾、益气生津,补肺肾之不足。陈皮行气消痰,降逆平喘,甘草补脾益肺,调和诸药。本方组方严谨,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标本兼治,全方共奏益气化痰降逆之功。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5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6 min步行距离等指标的改善方面,治疗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本观察结果提示,三子养亲汤加味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COPD稳定期的疗效确切,能够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并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同时需要注意,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观察时间相对较短,循证证据强度尚待提高,疗效有待大样本或多中心合作的长期预后研究的进一步证实,上述不足可作为今后的重点方向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