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程桥高级中学
陈峻峰
概括就是把不同事物的共同属性(本质的或非本质的)抽象出来后加以综合,从而形成一个概念。概括是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概括在智力活动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没有概括就没有概念,没有概念就无法进行逻辑思维。概括和学习的迁移关系密切。概括是产生学习迁移的关键。历史概括能力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高考历史试题也十分重视对考生概括能力的考查。如下表所示。
试卷试题考查内容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41题第(2)题概括……的相同之处第45题第(1)题概括……的特点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第45题第(1)题概括……原因第46题第(1)题概括……背景第47题第(1)题概括……原因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Ⅲ第40题第(1)题概括……历史背景和目的第44题第(1)题概括……特点第46题第(1)题概括……经济思想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41题第(1)题概括……变化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第41题第(1)题概括……特点和作用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Ⅲ第41题第(1)题概括……相同因素第46题第(1)题概括……措施第47题第(1)题概括……原因
通过以上可知,历史概括类试题成为高考历史常考的题型之一。因此,同学们应该掌握历史概括类试题的特点及解题方法。
1.历史概括类试题的概念
历史概括类试题是指要求考生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的相同之处、特点、原因、背景、目的、作用、措施等进行归纳概括的试题。高考历史概括类试题常以非选择题为主。
2.历史概括类试题的分类
历史概括类试题可分为因果类试题、影响(作用)类试题、特点特征类试题等。
3.历史概括类试题的特点
历史概括类试题的特点就是在设问中一般出现“概括”两字,有时也会出现“归纳”“概述”等近义词。“概括”就是指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纳在一起,意味着用简单的语言进行归纳。因此,在解答历史概括类试题时,应该语言精练,简明扼要。
4.历史概括类试题的解答方法
(1)精读材料,划分层次
如前所说,高考历史概括类试题常以非选择题为主,非选择题通常会呈现较多的历史材料,让考生从较多的历史信息中概括答案。从语言繁简程度上说,就是要以少概多。因此,首先,同学们应该精读材料,充分理解材料。然后,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设问在材料中画出要点,划分层次。例如,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45题第(1)题要求考生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试题中给出的材料分为两个段落,第一段讲述了谱牒改革的背景,第二段讲述了唐太宗谱牒改革的内容。因此,我们应该在第二段中概括答案。第二段的主要句子如下。
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编写者受习惯影响,将当时只任六品官的清河人崔民干列为第一等。这让唐太宗颇不高兴,下令:“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于是皇族被列为第一,外戚次之,清河崔氏只排到第三等。
根据材料内容,可以将材料分为四个层次,见材料中‖。
(2)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或者核心句子
关键词句或核心句子就是材料中的中心词、中心句、转折句等。上述材料中的核心句子见材料中下划线标注处。
(3)将关键词句或者核心句子用抽象的语言进行概括
材料中的句子一般都是具体的描述,因此在回答问题时应将材料中标注好的句子进行抽象概括,不能将材料中具体描述的原文当成答案。用抽象的语言进行概括时,同学们要注意三个方面:①不能用定量的语言进行描述,要用定性的语言进行描述。②不能进行反面描述,要正面描述。③不能进行具体描述,要用抽象的语言进行描述。
还以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45题第(1)题为例,材料中用下划线标注的句子有的属于具体描述,有的属于反面描述,因此我们在组织答案时,要对它们进行变通。“他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属于具体描述,可以将其改为“朝廷主持修撰全国总谱”。“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属于具体描述,可以将其改为“扩大入选范围”。“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属于反面描述,可以将其改为“否定谱牒在选任官员中作用”。
(4)用历史学科专业术语进行概括
学科专业术语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语言,具有专门的含义。用学科专业术语答题能体现考生的学习水平和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同学们应用历史学科专业术语对历史试题材料中的具体现象进行概括,这有助于同学们考取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