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樟楠 赵永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出要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衔接培养体系,加强中高职衔接。中高职衔接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对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现代学徒制是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通过中高职衔接开展现代学徒制,可以为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稳定、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一、中高职衔接与现代学徒制模式
(一)中高职衔接模式
中高职衔接是指按照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推动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特别是高端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中高职衔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中高职对口自主招生、中高职五年一贯制、中高职3+技能证书等形式。
(二)现代学徒制模式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通过校企联合办学,能有效解决职业能力培养与岗位要求之间的矛盾,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提升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建立稳定、和谐的校企合作关系,深化校企合作。
开展中高职衔接的现代学徒制,就是充分发挥现代学徒制跨界资源整合能力,做到衔接专业紧贴区域产业发展的需要,构建实施“招生即招徒(招工)、上学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招生、学习、训练、就业为一体的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二、中高职衔接“一中心、双主体、八对接”现代学徒制模式
中高职衔接“一中心、双主体、八对接”现代学徒制模式是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按照《教育部关于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要求,通过中职、高职、企业三方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对中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式进行的创新实践。
一个中心:是指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人才是企业和社会发展最核心的要素,人才培养是企业与学校合作的根本动机;人才培养也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通过人才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高等学校的价值所在。同时,人才也是每一个社会人发展自我的追求。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既体现了企业的需求、学校的要求,也体现了学生发展的追求。
双主体:就是确立学校和企业的双主体地位,发挥学校和企业在办学过程中的双主体作用。围绕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中职学校、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共同开展招工招生,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师资队伍,校企一体开展人才培养。
八对接:是指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对接,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学校专任教师与企业专业人才对接,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图1“一中心、双主体、八对接”现代学徒制模式
三、中高职衔接“一中心、双主体、八对接”现代学徒制模式实践
中国电信广东公司10000号运营中心(以下简称10000号)下辖广州、深圳、汕头、梅州、韶关五大区域中心,服务广东21个地市近6300万用户,现有座席超过6500个,前后台员工超过5000人,年承接服务总量约3.8亿次,获评“中国最佳外包呼叫中心”“中国最佳客户服务管理团队”等荣誉。随着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低端服务逐步被机器替代。为了满足客户高端服务需求,培养高端服务人才,助力企业转型发展,10000號自2016年始与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对接中职学校,共同开展中高职衔接的现代学徒制项目。
(一)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对接
1.成立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
学院于2014年11月下发《关于成立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的通知》(中国电信实业广东邮院〔2014〕82 号),成立了学院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工作组织管理机构,并明确了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工作的职责分工。
为了持续推进和深化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学院在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的基础上,于2016年12月成立全国首家现代学徒制教育学院(二级学院),统筹开展招工招生、教学管理、学生管理、质量管理,专人专职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解决了试点过程中资源分散、多头管理、对接企业困难等问题,为现代学徒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组织的保障。
学院与10000号联合成立学徒制工作指导委员会和校企专家委员会,系统规划试点方案,指导试点各项任务开展,检查督促工作推进落实情况,对试点过程中各项重点工作进行决策;组织制订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标准、师资和学生管理、教学管理运行等制度,组织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开展课程教学和岗位实践教学。
2.建立健全的校企管理制度
学院与10000号共同建立起一套既符合学历教育规律,又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与现代学徒制运行特点相适应的教学运行管理制度。以《现代学徒制管理办法》作为总领文件,明确招生宣传阶段、考试录取阶段、开课准备阶段、课程学习阶段、毕业阶段的主要工作、具体流程、制度依据及归档文件要求。《现代学徒制合作项目操作指引》明确和规范了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所涉及的任务、活动、交付文件和责任人。《企业带教师傅工作规范》和《学院指导教师工作职责》明确了“双导师”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和要求。《现代学徒制奖补发放方案》对企业项目主管补贴、企业带教师傅补贴、学徒奖学金等进行了明确。同时还有《现代学徒制学分管理规定》《现代学徒制的课程考核规定》《学徒在企业实践考核办法》《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等文件对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进行规范管理。
图2现代学徒制四级评价体系
学院借鉴柯氏四级评估模型的理论架构,与10000号共同设计了现代学徒制四级评估模型,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绩效层四个层次对学徒学业情况进行评价,构建由学生、企业、学校和行业多方参与的评价体系,较好地解决了学校和企业评价相分离、不全面、不系统的问题,促进了工学结合、学以致用。
3.三方共建人才培养基地
为了拓宽人才培养渠道,落实学生“双身份”,降低现代学徒制学生录取后退出的风险,10000号与学院、中职学校三方共建人才培养基地,通过“中职订单班+高职现代学徒制”的有效衔接,为中职学生提供优质的“就业+升学”服务。由三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中职订单班”阶段由10000号和中职学校共同培养,完成岗前培训、在岗实习,通过实习考核、获得中职毕业证的学生与10000号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以全职员工身份报考学院现代学徒制;进入“高职现代学徒制”阶段,由学院与10000号共同实施工学结合、在岗培养。全过程三方共同参与,分工协作,实现精准对接、精准就业、精准升学。
表1中高职衔接的现代学徒制模式
进度
中职(订单班)
高职(现代学徒制)
2年
0.5年
0.5年
3年
安排
普通班/
订单班学习
订单班学习
顶岗实习
现代学徒制
身份
学生
学生
学生
员工/学生(双身份)
责任方
中职学校/企业
中职学校/企业/高职院
企业/高职院
(二)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对接
1.高标准定位,拓宽发展空间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呼叫中心已发展为全媒体联络中心,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都在10000号有很好的应用,人工服务趋向于高端化,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新的岗位(如数据分析师、机器人训练师等)。因此,10000号现代学徒制项目以培养资深话务员、质检专员、培训师、数据分析师、机器人训练师、班组长、运营主管等高端技能岗位为目标,相关岗位具有专业技能高、知识水平高、迁移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特征,为学生(员工)提供全职岗位培养(100%签订正式劳动合同),职业发展空间更大、更广。
表2职业生涯发展路径
发展
阶段
学徒
岗位
就业岗位
学历
层次
发展年限
(参考时间)
技术岗位
管理岗位
中职
高职
VI
项目经理
高职
9-11
V
培训主管、运营主管、综合主管
高职
6-8
IV
资深质检、资深培训师、机器人训练师、资深班长
资深质检、资深培训师、机器人训练师
资深班长
中职/高职
3-4
2-3
III
班长、质检员、培训师、数据分析师
质检员、培训师、数据分析师
班长
中职/高职
2-3
1-2
II
资深话务员
资深话务员
师傅
中职/高职
2-3
1-2
I
话务员
话务员
中职/高职
1
0.5
2.中高职衔接,科学设置专业
根据10000号岗位设置和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学院对岗位进行了筛选和分类,分别设置两个专业与不同的中职专业衔接,对接10000号相关岗位进行培养。
(1)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与中职的财经商贸类专业(如通信运营服务、客户信息服务、客户服务、电子商务等专业)衔接。中职阶段通过校企联合开展“订单班”,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话务员;高职阶段,校企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把学生培养成为资深话务员、质检员、培训师、师傅、班长、资深班长。
(2)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与中职的计算机类专业(如计算机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软件与信息服务、计算机网络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专业)衔接。中职阶段通过校企联合开展“订单班”,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话务员;高职阶段,校企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把学生培养成为资深话务员、质检员、数据分析师、机器人训练师。
(三)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
按照“能力核心、系统培养”的指导思想,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要求,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基础上,学院与10000号整合双方资源,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一是将10000号现有的《亲和力》《营销方法与技巧》《投诉处理与技巧》《数据分析管理》《管理技能》《质量管理》课程进行升级优化并纳入课程体系;二是整合10000号技能教材、业务教材的核心内容,由学院骨干教师和10000号企业专家组成研发团队,共同开发《服务与沟通》《市场营销实务》《运营管理实务》《业务系统与应用软件操作》《岗位实践》等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对课程定位、课程目標、课程内容与设计、课程考核评价等内容进行了规范。
(四)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
1.创新岗位实践教学
岗位实践教学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之一,也是传统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薄弱环节。在岗位实践教学过程中,企业师傅的岗位带教能力是关键。学院通过开发岗位实践教学指导手册、开发岗位实践平台等,在开发岗位实践教学指导手册方面,运用S-0JT结构化在岗培训理论,在企业现有岗位培训课程基础上,通过萃取岗位最佳实践,形成和完善岗位实践教学指导手册,实现岗位实践教学规范化、流程化、显性化;为了解决岗位实践教学难记录、难评估、难管理的问题,学院组织开发了岗位实践平台APP,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实现岗位实践教学全流程信息化,有效提升了岗位实践教学的效率。
2.践行“四个一体化”教学模式
学院与10000号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过程中,遵照教学规律,结合10000号生产需要和员工的实际需求,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根本,实践“四个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校本课堂、岗位实践、网络学习、企业培训四种方式有机结合,实现员工与学生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线上与线下一体化、教育与培训一体化;通过“企业+学校”双教学场所,实现“有聚有散”的教学。 “四个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体现了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的特征,解决了10000号员工的工学矛盾,确保了教学的有效实施。
图3“四个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五)企业专业人才与学校专任教师对接
学院和10000号对“双导师”队伍实行互相聘用、共同培养,致力打造一支能满足现代学徒制教学需要的专业教师队伍。
组建“双导师”队伍:根据专业建设和教学的需要,由校企双方共同推荐、选拔、聘用专业教师、培训师、专业技术人员等共同组成“双导师”团队。
“双导师”队伍培养:学院与10000号共同制定企业师傅任职资格要求,由企业推荐人选,经过校企双方共同选拔,择优录用满足任职资格要求的企业员工担任企业师傅;学院组织开发专业的企业师傅培训课程《企业师傅在岗辅导能力提升》,内容包括在岗培训认知、在岗培训技巧、目标辅导技巧、辅导沟通技巧、教练式辅导技巧等,组织所有企业师傅参与培训和认证,实现企业师傅持证上岗。
(六)学校资源与企业资源对接
学院统筹利用好校内实训场所、公共实训中心和企业各类教学资源开展现代学徒制。其中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因学生工作地点在10000号各大区域中心(广州、佛山、深圳、汕头、梅州、韶关),理论课程由学院派出老师“送教上门”,由各大区域中心提供教学场地,设立教学点,实现本地化培养;10000号投资近80万元,与学院共建2个生产性实训基地(一个是双方在学院共建,另一个是三方在清远工贸职业技术学校共建)。
(七)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中职阶段,学校要求学生全部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国家职业技能考试,包括客户服务员、话务员、呼叫服务员、电信业务员、电子商务师等,促进学生系统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参加“订单班”的校企联合培养,通过10000号组织的上岗培训和考核,成为一名合格的话务员,获得中职毕业证和职业技能证。
高职阶段,学生一方面可以参加与专业和岗位相关的国家职业技能考试,同时也可以参加10000号组织的星级话务员等级考试。凡是获得国家职业技能考试证书或星级话务员等级考试合格证书的学生,才能获得高职毕业证书。
(八)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是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通道。通过中高职衔接培养,满足了学生终身学习的阶段性需求。学生在企业岗位上培养,还可以享受企业组织的各类专业培训,可以持续提升技能和综合素质,在岗位上成长成才,实现个人的理想。
四、总结与展望
截至2018年,学院与10000号现代学徒制项目共录取了208名员工(学生);平均薪酬为4560元/月,比普通班毕业生高26.4%(普通班2018届毕业生平均薪酬为3605元/月);离职率为7%,远远低于其他在职员工的离职率。中高职衔接现代学徒制项目在破解校企协同育人难题、创新岗位实践教学、实现中高职连贯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中职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就业+升学”服务,拓宽了10000号的人才培养渠道,有效推动了员工的成长和发展,提高了员工的忠诚度和满意度,校企一体化育人取得了较好成效。
展望未来,学院将继续以服务行业企业发展为目标,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做深做实中高职衔接的“一中心、双主体、八对接”现代学徒制模式,校企共同完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专业教材,开展企业师傅培训和认证,推行结构化岗位实践教学,完善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联合全国其他职业院校共同面向行业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助力行业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琳,钟名春.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分析及应对策略[J].教育评论,2018(3): 136-139.
[2]张士刚.基于中高职衔接的现代学徒制研究与实践[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8(2): 21-26.
[3]吴少华.现代职教体系背景下的中高职衔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8(7): 40-43.
[4]周向军.中高职衔接的现代学徒制探索[J].當代职业教育,2015(12): 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