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理论课话语创新策略

2019-05-05 01:05吕春燕
现代交际 2019年5期
关键词:中国化高校

吕春燕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的哲学体系,也需要发生变化。因此,高校教师要顺应新形势下的思政课的教育规律,在话语创新上下足功夫,抓住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之处。本文浅析了当前高校思政课话语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话语创新的策略。

关键词:高校 思政理论 话语创新 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5-0203-02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推进,整个社会领域的不同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包括人际交流的话语也发生了新的变异,这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更给语言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的学术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的哲学体系,也需要发生变化。具体来说,就是要学会从生动鲜活的生活语言中汲取新的给养,并融入到思政课中,成为师生交流的校园话语,甚至是心理话语。[1]在新形势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着重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哲学体系,需要积极推出更高水平的哲学教材,努力在话语上进行革新。因此,高校教师要顺应新形势下的思政课的教育规律,在话语创新上下足功夫,抓住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之处。

一、高校思政理论话语特征

高校思政课的话语,是教师向学生传授思想政治内容的重要的语言工具,其使用的类别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因此,教师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精准把握现阶段大学生的认知规律乃至于情感诉求等,摸清思政课理论的话语特征,以便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打造高效务实的思政课堂。[2]据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可获知思政理论话语的时代特征:其一,高校思政课话语不要纯粹地沦为政治的口舌,要有一定的独立自主性;其二,高校思政话语要实现理论上的自觉,无论是话语背后的思想,还是话语本身的形式,都要有进一步的转变和革新;其三,高校思政课话语必须承载起准确表达符合时代特色和社会主义哲学思想的重任,引发大学生生活观念、工作理念的绿色发展。

二、现阶段高校思政课话语存在的问题。

在自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思政课理论面临着新的挑战,也涌现了很多的新问题。归根结底在于,现阶段高校思政课话语发展比较落后,常规性的传统阐述已经无法顺应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话语接受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突破当前的话语困境,在教学实效上实现渐次性的提高。[3]其突破瓶颈的途径就是,打破陈旧的话语体系,用新鲜务实的话语承载起社会主义哲学的主流思想,实现思政理论的突破发展。

(1)思政课理论的传统话语,面临着不接地气的囧境。现阶段,自媒体高速发展,人们获知信息的渠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社会思潮左右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也由此他们的话语表达的容量也得以急剧扩充。但是,在高校课堂中社会主义哲学的话语表达,却没有发生相应的改变。这就导致高大上的思政课理论面临着不接地气的囧境。执教思政课的教师,学究气太重,教学仪态过于严肃甚至是呆板,课堂教学也因此没有生气和活力。而接受新思潮和使用新话语的大学生,他们面对仍旧使用传统的思政课理论话语的高校教师,明显感觉有些不适应,或者是心理上有抵触。

(2)思政课理论的话语创新,走进了赶时髦的死胡同。语言的发展,本身就具有时代性。每个时代,都有不同鲜明特色的话语。新时代的话语,也必须打上新的烙印。传统的思政课理论话语,明显缺少时代气息。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在的逻辑,都无法胜任教学的需求。因此,部分高校教师就在话语使用上,赶起了时髦,但是,他们的话语创新在于造一些没有生命力的新词,而这些新词的使用缺少群众性和实践性,只能在小范围内使用,起不到广泛宣传的作用。这就需要封闭在象牙塔中的教师,主动融入社会,亲近学生,并浸润网络,勇于成为时代话语发展的弄潮儿,用符合民族性、时代性和实用性的话语来宣传社会主义哲学思想。

(3)思政课理论的话语创新,不是屈尊降贵。现在的大学生受各种思想影响,他们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成熟,跟风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高校教师没有必要为了迎合他们的趣味,而讲一些他们喜欢听的,还有些教师为了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氛围,奉行拿来主义,而将一些流行的话语融入课堂,以引发学生们学习的思政课的兴趣。这种屈尊降贵的做法,是断不足取的。教师需要做的是认真打磨,用富有情趣、富有哲理的话语,全新打造思政课,帮助学生吸取主流价值观。

三、高校思政课话语创新的策略

思政课的话语,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文本话语,多使用富有时代气息的话语,灵活使用生活性的话语等,来创新高校思政课理论的话语,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效果,打造高效课堂。[4]

(1)思政理论话语的创新,需要解放教师的思想。从旧瓶子中走出来,不仅从形式上,更要从内容上主动进行革新。因此,高校教师必须放下面子,降低身段,坚持以生为本,一切教学围绕学生进行,用新鲜的话语引导学生,改变学生,向他们讲解清楚在意识形态领域,社会主义哲学体系必须占据主导地位,并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主流意识,在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法治精神方面发挥独特的建树作用。对于广大高校学生的成长来说,就是要用创新化的话语照亮他们的人生之路,激发他们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来践行自己的青春梦想。

(2)提高思政课理论话语的艺术性。大学生不喜欢思政课的原因之一,在于思政课的话语比较枯燥乏味,教师上起课来,自己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昏昏欲睡。这种缺少艺术涵养的话语,对学生是没有丝毫的吸引力的。思政理论,本身是思想领域的高端,不能以咄咄逼人的高姿态示人,而是要改变面孔,提高话语的艺术性,做到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更要做到理中有情,情中有理,实现情理融合,浑然一体。

(3)思政课理论话语必须中国化,要富有中国味。当今的一些高校教师,出国留过学,肚里有些洋墨水,他们在思想上带来了新的想法,给学生带来新感官,他们的言行也有些西化,吐露的話语具有西方趣味。这是严重要不得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丰富的文化底蕴本身带着极大的魅力,因此,打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哲学体系,必须有中国味,用中国化的话语来上思政课,并阐述理论,建立思政课的文化自信。为此,高校教师必须研究中国案例,多使用中国元素,用中国人的哲学思维来进行思考,用中国文化从里到外对思政课进行包装,打造富有浓浓中国味的思政课堂。

(4)思政课理论话语要在语言表达技巧上下足功夫。中国汉语的表达,有着数千年的沉淀,其在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上,积累了丰富的表达经验和技巧。因此,高校教师需要锤炼语言表达的基本功,在表达的技巧上多钻研,并借鉴学习文学名家、口才大师的表达技巧,注意词语在新语境中的表达效果,让思政课的理论变得雅俗共赏、平易近人,从而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语言表达的魅力,听之悦耳,思之会意。

总而言之,创新高校思政课理论话语,必须用心钻研当前存在的问题现状,在提高教师自身学术水平的同时,用心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让话语变得富有中国味,用中华文化对思政理论进行包装,并深入提高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将生活中的一些浅显易懂而富有趣味的话语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参考文献:

[1]林玉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话语探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2]朱冬梅.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创新[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12).

[3]徐家林.突破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话语困境的路径选择[J].辽宁教育研究,20(10).

[4]张晓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创新探析[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6(3).

责任编辑:赵慧敏

猜你喜欢
中国化高校
HIP –HOP AGANDA?
关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的两个方法论问题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专家笔谈
2015年国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述评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