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晨
摘要:2018年我国大学毕业生已达到850万,比2017年795万多55万,而这个数字仍将逐年增加,高等教育基本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毕业生就业也面临了新的就业形势。曾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但近些年来这种优越感已经几乎消失殆尽,就业创业教育工作形势复杂严峻。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就业形势 择业 就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5-0158-02
大学生就业一直是国家、社会关注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广大家长和学子最为关心的问题。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增加,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就业形势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学生在面对就业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面临了更强的竞争压力,也对毕业生及家长们的就业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1)毕业生人数增加。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对教育的投入,人们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大学已经是越来越多家庭普及化的教育部分。随着国家与家庭对教育的重视,大学每年的扩招,使得在校毕业生逐年增加,而毕业生人数每年以数十万的数量增多。人数的增多导致竞争力的增大,使得近些年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
(2)学历已不再是优势。1977年国家教育部恢复高考,在此之前高考已停止了十年之久。当时的政策规定,优先保证重点院校、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根据记录,当年有570万人参加了高考,但只录取了不到30万人。当时的大学生可谓炙手可热,是国家最顶尖的人才,在毕业之后十分抢手,也多被安置在国家重要的岗位和研究工作中。
而今,随着教育的发展,众多高校的建立,教育的普遍化,使得本科越来越多的普及,每年毕业的众多学生当中拥有同样学历的人众多,已失去了学历优势。而研究生也因为硕士点的增多,招生数量的增加,群体数量逐年增加,十年前的高校硕士毕业生甚至可以在一所省属重点大学直接留校任教,而今,一所省属重点高校门槛都已在博士。可以看出一般学历已经不再是就业的优势。
(3)岗位需求的下降。根据猎聘大数据“2018年1—10月全行业新增职位指数”显示,2018年二季度,就连一直发展迅速、年轻蓬勃的IT互联网行业的招聘职位数首次出现需求的负增长。
国家经济科技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实也是依赖人力劳动的职业岗位的消退。正如关于“人工智能将对就业将产生重大影响”的预测,近年来像电话销售员、打字员、银行职员、纺织品加工员,包括各个行业流水线作业员也大多被机械化、智能化替代。企业以及公司对人的岗位需求下降,也使得大学生就业雪上加霜。
(4)就业意愿模糊、缺乏合理定位。很多大学生在从高考走向大学时,面临对专业和就业的选择,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家人的意愿。这使得一部分学生在上大学之后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荒废学业,不能很好地建立明确的就业观,就业意愿模糊,就业方向迷茫。
同时很多学生在大学的“象牙塔”中待的时间太久,没有充分利用大学空余及假期时间对这个社会有一个直观全面的认识,以至于不能够合理定位自己,面对社会诸多行业与岗位,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理想,认清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不了解自己适合、擅长怎样的工作,或应选择怎样的人生道路。
(5)不愿意去基层工作。随着“00后”开始步入大学校门,“95后”的学生们正逐渐成为毕业生的一员,这些学生充分接受时代的发展,具有鲜明的个性和主张,活泼、大胆,同时多是独生子女,很多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从小到大受到家长的格外疼爱。因此也造成了很多学生缺乏吃苦耐劳、奉献基层的精神,很大一部分同学不愿意去基层、西部地区工作,多认为基层基础条件差、生活条件差、信息发展与交通闭塞,没有良好的发展平台和成长渠道,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等,因此认为基层在自己的发展前途和空间上受到极大限制。
这种思想不仅仅来源于学生本身,很多家长的观念更是从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众多家长不愿让自己的孩子远离自己,即便是奋斗也应到经济发达的地区,寻找大城市才有良好的施展机会。
二、大学生就业的新现象
(1)“慢择业”现象的出现。在2018届普通高校毕业生秋冬季高校招聘时,出现了“慢择业”现象,相比“80”“90”后,“95后”求职者紧迫度明显降低。很多同学并不着急定下工作,更倾向于兴趣和实现人生理想,并非只关心待遇,多持观望心态,很多公司对其感受颇深,根据实际情况认为现代大学生求职意向有逐年降低的趋势,很多企业和单位在校园招聘马上结束时招聘计划还有一部分没有完成。
而部分大学生这种现象的出现原因多是社会发展、生活水平、社会观念和部分家长的理解和尊重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使得“95后”有条件转变就业观念,也使他们的选择更多开放和多元化。
(2)创业者的增多。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鼓励与政策支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秉着“不再为别人打工,自己做老板”的心态投身到创业中去。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变革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出现,也促使越来越多的新型岗位、公司企业的出现。
在选择创业的学生中,一部分是因为家庭原因,意愿挣取更多的资金改善生活,也有一部分学生出于不愿从事“一成不变”的工作,不再只求安稳而更多地希望通过自己的奋斗获得更多的价值,成就更多的人生价值,这也造就了一大部分毕业生在毕业时选择了创业。
三、大学生就业对策探讨
(1)自身能力的提升。加强自身综合素质,提升就业能力。大学生应在大学期间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程,以及学校设立的各种必修和选修课程,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技能。积极参加国家及学校竞赛、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加强自身素质,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去。增加实习经验,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以及寒暑假时间,进行有效的实习,寻找符合自己专业,同时可以对以后所从事工作有所了解和帮助的实习工作。在直观认识了解岗位的同时也能够全面地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
(2)摒弃一劳永逸的就业观念。毕业生应该意识到,每个人都要有在一生中多次就业的思想准备。因此,毕业后适当的跳槽行为也是经常发生的常态事情。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更新和提高,人力资源总是在不断地交换和流动中得到优化配置、有效利用。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知识的快速更替,用人制度的改革和人才市场的建立,必将使失业和就业成为毕业生经常遇到的问题。
(3)提升自身学历优势。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以及诸多单位和企业已逐渐提高自身就业门槛,很多单位已将硕士、博士纳入到自己招聘的基本要求当中。同时,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普及,本科毕业生大量增加,在这样的就业形勢下,大学生在本科毕业后投入到研究生考试中去,争取出国留学的机会,都是对自己就业竞争力的一种极大提升。同时,考研、考博等也是提高自己眼界,增长个人见识见地的良好选择,在面对就业挑战时拥有更加有力的筹码。
(4)开放思维、整合资源、创业。国家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使得很多新型企业和行业不断出现,同时国家针对大学生创业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以及政策扶持,如享受获得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支持、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培训补贴和免费的创业服务等相关创业扶持政策。大学生应该积极抓住这样的机会,发挥吃苦耐劳的精神,整合人才、项目、资金等各方面有利条件进行独立创业。在突破就业难题的情况下,也为实现自身价值与理想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海龙,刘丛.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与探索[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
[2]金树人.生涯咨询与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马书臣,李庆阳.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