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瑶
摘要:民族院校作为我国高校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同样离不开辅导员的引领和教育,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培养和教育,不仅有利于民族区域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因此落实辅导员队伍相关政策,提升辅导员自身效能感,加强辅导员专业知识技能和民族文化理论学习,构建一支年龄、学缘结构合理、思想理论扎实的辅导员队伍等是推进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民族院校 辅导员 职业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5-0139-02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的重要参与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是高校教师队伍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多元化的角色对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共融的国家,民族院校承担着培养优秀少数民族骨干和人才的重要阵地,而民族院校辅导员同样在大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民族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不仅仅有利于少数民族学生健康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民族院校构建和谐校园和维护高校稳定,更好地服务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
一、民族院校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辅导员工作任务繁忙,事情多、杂。学生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动态的过程,作为民族院校辅导员,按照教育部规定,辅导员只要带够1:200人的比例,学生工作就算结束,而现在各学校普遍存在辅导员带班人数远远高于此比例,同时还要围绕着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工作、校风学风建设,同时就业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资助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也都离不开辅导员老师们参与。其次学校在年终考评时,只是按照教育部规定带班人数进行评比,而辅导员参与学生活动等不算考评范围之中,相比专任教师来说,考评指标主要是教学和科研,辅导员参与课程只是一些公共课程,也没有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做科研,因此在考评时辅导员自我效能感得不到体现,导致人们产生职业倦怠情况出现。
(2)辅导员定位不清晰,职业倦怠明显。民族院校作为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大家庭,民族成分的复杂性决定了辅导员工作的民族文化和习俗的多样性。作为民族院校的辅导员,首先是角色的转变和认识,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导致辅导员对自己定位不准确,有些人是刚毕业的学生,工作经验不足甚至将此工作作为跳板,过几年以考取博士或转岗等方式离开,缺乏对工作的热情,同时民族院校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不仅要对日常工作进行详尽的规划,同时也考虑少数民族学生习俗文化的心理特点,也是对自身辅导员角色的转变;另外一些民族院校在管理上也存在一些缺陷,辅导员分工责任不明确,辅导员配备人数不足且多单挑,工作比较繁重,久而久之导致辅导员职业倦怠产生,影响工作效率。
(3)辅导员选聘考核不清晰,专业技能参差不齐。目前我国对选聘辅导员有一定的基础条件,但没有明确规定,招聘单位自行限制。民族院校等高校在选聘过程中只规定党员和硕士硬性条件,而对专业不限,这样在选聘过程中各人员的专业知识能力各不相同,同时对各民族文化习俗等不是很了解和适应;其次,考指标不明确,民族院校等高校辅导员主要处于专任教师和机关人员之间,既可以从事行政工作也可以从事教师,但是辅导员工作主要是围绕着学生思想教育、就业管理等工作开展和实施,在考评时不像教师有课时数和科研等量化考核,一些学校就会出现优秀考核“轮流转”现象。
二、民族院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提升策略
辅导员队伍作为从事学生工作的主要力量,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起着重要引领和指导作用。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对学生工作高效开展和学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对学生工作的一种传承,因此做好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有重要意义。
(1)深入落实相关政策,体现辅导员工作的自我效能感。国家从设置政治指导员到高校辅导员的转变过渡,其职责和任务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目的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国家针对辅导员工作陆续颁布一系列规章制度来促进辅导员制度和人才体系不断完善,尤其《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颁布和推广对构建高校辅导员队伍能力标准体系,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有积极推进作用,并对辅导员职业发展进行明确规定。
(2)建立一支完善的工作队伍,提高工作效率。完善的辅导员队伍是做好学生工作的有力保障,目前民族院校等高校普遍存在辅导员带学生超过教育部规定的1:200的比例,尤其像民族院校由于少数民族学生独有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惯等特点对辅导员队伍的要求比较高。首先学校根据办学水平组建一支学缘结构合理、年龄结构适中、思想理论水平比较高的辅导员队伍,也可以鼓励任课教师参与其中,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
(3)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民族文化学习。由于学生工作的特殊性,不仅需要辅导员具备专业的教育、思想政治等学科知识,同时也要具备较强的组织沟通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等专业技能,而作为民族院校辅导员,由于教育对象为少数民族,学生具有较强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影响等,对其他民族辅导员来说也要了解该民族的文化和生活习俗等,因此在辅导员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其技能和文化的培养。首先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辅导员在选聘时对专业不限,导致各专业学生参与其中,而在学生工作过程中,主要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分层分阶段对新进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指导和培训,通过沙龙、讲座和活动形式对新进人员加强辅导员工作的认知教育,同时在辅导员专业技能方面,通过学生活动、沙龙系列活动等提高新进人员的实践能力,同时邀请资深辅导员对新进人员进行指导,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其次,作为民族院校辅导员,不仅仅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外,同时也要深入学习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加强民族文化和宗教政策学习也是民族院校辅导员应具备的技能,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意识,正确运用我国民族理论和民族宗教政策,将各民族共融这一理论政策落实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场所。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参与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其根本任务就是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做好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不仅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同时也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永生.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对策——以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学理论,2019(1): 154-155.
[2]姚上海.新時代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若干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2): 20-22.
[3]何光芬.民族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9(5): 58-59.
[4]山忠云.民族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J].前沿,2012(22):189-190.
[5]潘瑜.民族职业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责任编辑: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