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广辉,男,汉族,1979年5月出生在吉林省安图县新合乡北沟岭村,1997年中专毕业,进入安图县新合乡畜牧兽医站工作。工作中,他立足本职岗位,钻研业务、狠抓提升、强化服务、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在广大养殖户中干出了名气,在父老乡亲中树立了威信。他参与的项目获得省级科技成果一等奖一次,并多次受到省、州、县业务部门表彰,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先进个人。
作为一个农村孩子,他深深地了解农民养殖户们的不易与艰辛、期盼与渴求。刚参加工作时,社会上流传着一句话:远看像要饭的,近看是兽医站的,时至今日也仍然是偶有所闻,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在社会上的地位。可是当时仅仅18周岁的潘广辉硬是埋头苦干坚持下来。他不管身边一些亲戚朋友们让他早日跳槽改行的劝说,牢记着父亲和领导“做点实在事儿,给农民们多做好事儿”的嘱托,一心一意扑在了畜牧兽医工作上。
本性有些木讷的他,为了尽快适应业务工作需要,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小笔记本上记录了一条又一条的科学知识、土方土法,小笔记本也换了一本又一本;工作中的脏、苦、累活儿,他总是不声不响冲上去,汗水、泥水、粪水混在一起,经常溅的一身又一身,洗过澡后那股味儿仍然透过新衣服往外冒;下乡出诊或输精,他开始是骑自行车,十几里几十里山路的赶,后来国家给配了摩托车,条件好些了,可一趟下乡回来仍然是满头土满脸尘……功夫不负有心人,参加工作两年,他就成了站里的业务骨干,养殖户心中的“高人”,大家有啥困难都先想到“找小潘”。
2002年,刚刚23岁的他,被任命为新合乡畜牧兽医站的站长,实实在在肩负起了新合乡877平方千米土地上的畜牧业发展事业。小潘更忙了。他担任站长后,每年全乡18个行政村要走几遍,每年的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中,他要负责全乡镇18个村屯的畜禽免疫和疫病监测、疫病诊断等技术工作。在整个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期间,他没有休息日,也不分白天和黑夜,往往是白天骑着摩托车到村屯了解当地防疫注射情况和采集畜禽血样,晚上回到实验室分离血清和做好采样记录,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经他上报的流行病学调查报表、重大动物疫病报表等各种报送信息从未出错,为预防和控制重大动物疫病提供了保障。结合新合乡地势环境,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他确定了延边黄牛、蜜蜂两大主要畜种的畜牧业发展格局,整个新合乡无论是疫病防控、草原管理还是繁殖改良工作,都走在了全县前列。
“打铁还需自身硬”。做好畜牧技术推广,首先自身要掌握这些新技术,才能使技术推广工作更有效率,才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繁忙工作之余,他挤出时间充实自己,通过自学考试,先后取得了吉林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动物医学的专科、本科学历,在国家级和省级畜牧刊物发表论文两篇。他还刻苦钻研畜禽品种改良和养殖新技术,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解读技术要点,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疑难,这已成了他多年来的工作习惯。他珍惜每一次参加培训班的机会,厚厚的笔记本记录着他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渴望。实践产生理论,实践需要理论,掌握了一定的新知识新技术后,他把深入生产一线进行科技需求调研,了解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当作另一门必修课。每年与农牧民打交道,为他们的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撑成了他工作的大部分内容。
做好畜牧工作,就要把“爱岗敬业”四个字深深铭刻在心头,落实在行动上,这是他的一个执念。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一丝不苟,不畏艰险,2012年4月27日,在接到本乡古洞河养殖场一头母牛突然发病的求助后,他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快速诊断出病因后立即进行治疗,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由于养殖户比较心急,保定的绳套没有系牢,病痛中的母牛突然暴起,猝不及防的他被牛犄角顶中,腹部被挑开了一条十多厘米长的大口子,肠子被挑出来!他被紧急送到医院救治,但他只住了20天院,又返回到工作岗位上。
多年的基层工作为他积累了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为繁殖改良技术推广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面对百姓提出的繁殖改良、品种培育及养殖技术问题,他都耐心的一一解答,义务为父老乡亲解决生产中品种改良、疫病防治等困难,从未因个人原因影响服务质量、服务态度。他在工作中大力推广黄牛冷配、生猪品种改良、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等技术,先后参与了“畜禽标准化健康养殖推广项目”“粗饲料高效优化利用技术应用模式研究与推广”和“安图县延边黄牛同期发情技术”等诸多技术推广工作,展柜中一张张奖状证明了他的荣誉,也证明着付出与辛劳。正是这种“服务养殖户”的态度,赢得了领导的信任和养殖户的好评,也为他打下了坚实厚重的知识、技能底蕴。
2013年3月,为了充实县级业务力量,上级将潘广辉调到安图县畜牧总站工作。不同的平台成就不平凡的成绩,县畜牧总站工作面对的是全县200多个行政村、屯的规模养殖场和广大养殖户。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分管畜牧技术推广、标准化养殖场建设指导和繁殖改良等工作,需要大量新的技术知识,他深感理论知识的匮乏,能力不足,这更激发了他不服输的精神。他不放过每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利用工作闲暇和节假日时间充电加油,快速提高业务理论新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通过学习汲取科技推营养,了解国家惠农政策。
接到2018年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家畜繁殖员)竞赛方案后,在不到半个月时间里,他起早贪黑,先完成好单位里污染源普查、环保督导等工作,然后争分夺秒抓紧一切时间复习、思考、理解、记忆,在全州选拔赛上,成功入选了6人预备队伍,随后又通过州里的培训和考核,成为代表延边州参加全省比赛的3名正式选手之一。8月28日,全省比赛开始,他继续稳扎稳打,完成四项实践操作,取得全省一等奖的好成绩,被授予“吉林省青年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成为代表吉林省参加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家畜繁殖员)决赛的选手。
2018年9月12日,大赛决赛正式打响,来自全国的96名行业能手汇聚一堂,竞争空前激烈。第一轮笔试,就遇到了新情况:考题中出现了多道多选题!这超出了大多数选手的预料。这种情况下,小潘迅速按照领队赛前动员的要求,稳住心神沉住气,仔细回忆自己学习的内容,结合实际经验,细心寻觅各道考题线索,剥丝抽茧逐一攻克。第二轮实验室操作,进行冻精解冻并测定精子活力,这是在州里辅导时已经练习过的操作,小潘同组第一个完成。公布结果时,小潘以第20名的排名,顺利挺进全国总决赛!总决赛是精英的碰撞,高手的过招,不容有失。省领队、代表和其他选手一起,连夜召开动员会,分析当前情况,研究总决赛中可能遇到的各类困难和难题,进行了充分的备战。其他两位选手尽管没能进入总决赛,但是仍然献计献策,提出需要注意的多个关键点。
总决赛第一轮现场技能操作,每一位选手都要进行母牛的发情鉴定、妊娠鉴定和人工输精,小潘抽签抽到最后一轮上场,这在实践操作上是极为不利的,经过前面选手的操作后,每头牛都变得不安狂躁,非常不容易操作,但是他顶住压力,一边安抚狂躁的牛只,一边迅速而温和的操作,同时冷静地进行判断,把各项数据、症状一一准确报给裁判。总决赛第二轮现场知识答题,面对台下上百名观众、评判专家和记者,小潘冷静思考,精确答题,近乎标准答案的回答,得到裁判、其他参赛队员和台下观众的高度认可。
两轮比赛结束,小潘以精湛的技艺位列全国五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多年的积淀和努力,他在自己热爱的工作中,在自己辛勤奉献的岗位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在小潘多年工作的年度考核评语中,“该同志团结同事、勤奋刻苦、认真负责,踏实做人、务实做事”是说得最多的;在他的档案里,多份省、州先进荣誉证书静静地提示着主人在畜牧品种繁殖改良、技术推广等领域的贡献。
载誉归来,小潘没有丝毫改变!参加工作二十多年,对待工作始终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的他,诚恳地说:“取得了这个成绩,我自己也很激动,也很高兴,但是更多的是感谢,感谢给了我支持和机会的领导,给了我经验的老乡,给了我知识的老师。我只是幸运了一点,把自己会的东西展示了出来,还有很多人比我强,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去学习。今后,还要像以前一样,在工作岗位上好好干。”
他有一颗对畜牧技术推广工作持之以恒的赤子之心,就像一名战士,仍立志冲在技术推广一线,把知识技术带给千家万户,把经济实惠带给广大百姓。用执着与信念谱写着一名畜牧工作者的平凡与奉献,谱写着畜牧干部新时代新作为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