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霞
[摘 要]新高考改革引发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它越来越引起中学的重视,任何一所学校都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了解其现状,明确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采取相应的举措势在必行。
[关键词]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现状;意义;举措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2-0075-02
2020年,我国将全面实行新高考改革政策,对于新高考改革引发的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必然要求,越来越引起中学的重视。生涯规划在新高考没有出现以前的狭义含义是人生的职场规划,也就是一个人未来发展的职业目标规划。但是将生涯规划放在新高考中学生生涯规划的大背景下,生涯规划的含义在于增加学生选择权、促进多元化、特色化高素质人才的选拔。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做到会选择、能选择,由被动选择变成主动选择,真正实现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从高中阶段开始就做出相对明确的生涯规划。因此,对中学生进行生涯教育十分重要!
一、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现状
1.普通高中生对生涯规划没有概念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儿去,那通常你哪儿都去不了。”缺乏设计的人生是打折的人生。有一个著名的关于规划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 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显示,3%有清晰和长远生涯规划的人,根据规划不懈努力成了社会各界顶尖的成功人士;10%有清晰而短期规划的人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60%有模糊规划的人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27%完全没有规划的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造成这种等级区分的,当然有机遇、关系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环境等因素,但更为重要的因素却是个人的生涯规划。我所在学校90%的高中生都不知道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也从未意识到规划学习生活将给自己的求学生涯乃至今后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变化,更不懂该如何规划。
2.普通高中生对专业、职业不太了解,不知道什么适合自己
有关调查显示,有近80%的高中生对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以及价值观认识比较清晰。有40%左右的高中生不了解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就业形势和人才需求形势。有60%左右的高中生对大学情况不太了解,他们选择职业的主要依据是自己的兴趣。这就证明在高中阶段要通过讲座等形式为学生普及一些大学专业设置情况以及所学专业与未来就业的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3.普通高中学校未将生涯规划教育纳入教学范畴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建立普通高中生发展指导制度。2013年《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纲要》具体提出学校应积极开设学生发展指导讲座、课程,建立发展指导室,对学生开展团体辅导和个体咨询,为学生建立发展成长档案。实际上全国范围内的数据调研显示,只有不到30%的学生接触或者接受过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且多数中学没有引进生涯教学课程体系及生涯工作室,对于生涯教育教学实操处于迷茫阶段。
4.生涯规划教育不受普通高中学校教师重视
目前我省的教育还是以面对高考、取得理想的成绩为主,教育部门也没有将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作为学校的考核指标,教师普遍认为只要上好课,抓好成绩就行了。学生不会向教师提出学习生涯规划的要求,也不会就这个问题质疑教师或者學校,这就使得生涯规划教育不被教师重视,教师在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很少去思考这方面的内容。
5.学生、家长和社会也不同程度上忽视了生涯规划教育
普通高中的学生和家长都对学生的未来没有明确的目标,社会也没有宣传或是提及生涯规划的理论,更不知道生涯规划对学生一生的影响。社会上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普通人群对关注度不是很高的问题往往采取的是忽略态度,人们都会随大流,不会刻意去思考这方面的内容,这样就使得生涯规划教育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可有可无。普通高中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学生普遍没有学习目标,对自己的未来也没有清醒的认识。
6.没有通行的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和评判体系
目前就整个中国的教育发展而言,我们在生涯规划教育这一块还没有任何成熟的教育教学理论可以直接拿来使用。国家教委、相关教育部门也仅仅是给出指导意见和理论依据,并没有任何相关的教材或者教学指导,相应的评价机制更是寥寥无几。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展还没有任何成熟形态的教育探索,困难重重。
二、普通高中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
1.让学生有目标、有目的地学习和生活
康德曾说:“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就是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在走入社会之前通过自己的生涯规划更好地储备相应的知识,更清晰地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
2.让学生清楚自身优缺点,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认识自我,认识职业,了解所需,初步规划人生。学生只有在系统且专业的指导下,才会清晰认识自我的优缺点,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在教育理论的指引下结合社会发展和自身实际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3.完善学生的心理,使他们具备健全的人格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格健全的人才,现在任何一所学校都很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都配备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同时很多学校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队伍中就有心理健康教师,他们从专业的角度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指导,使其具备健全的人格。
4.实现专业、职业选择的最优化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因为不了解,所以迷茫。”经过生涯规划教育之后,学生对自己、对未来的职业都会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他们在新高考下选课时才会更有趋向性和针对性,才会实现专业选择和未来职业选择的最优化。
5.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其“有专有才”
生涯规划教育的最高价值是提高人的自我控制力,使学习者有目标地学习,有计划地发展,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而不会荒芜。生涯规划教育不是简单让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它更重在指导学生规划未来。这就要求学生全方位了解自己,了解社会,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发现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挖掘自身潜力,让自己“有专有才(有专业知识,有某方面才华)”。
6.弱化教育功利化的目的,强化育人的目的
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可以更好地推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使学生的价值观、品格、關键能力都得以提升,更好地落实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这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教育的功利性目的,强化了教育的育人目的。
三、普通高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举措
1.研发相关的读本,进行必要的思想指引
对于任何一所普通高中来说,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意味着组织相应的师资,研发适合学校的生涯规划教育读本或者校本课程,在相应课程的指引下开展生涯规划教育,这样相关的教育举措才是合理的,才是有理论依据的。而课程的研发也要符合国家政策的要求,体现国家在这一方面的理论指导。
2.借助相关平台进行生涯规划测试,建立相应的数据信息
现在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完全可以借鉴已经成熟的经验,采用已经研发的测评系统,根据测评系统给出的科学结论展开教育,建立相应的数据系统,根据有关数据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让生涯规划教育在科学的基础上开出灿烂的花朵。
3.团队开课,建立健全心理辅导,重塑学生价值观
生涯规划教育不是一个人能够开展的,任何学校开展这方面的教育都要建立相应的团队,这个团队里必须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学生的成长会遇到很多问题,他们都是一群心性未定的孩子,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当他们遇到任何心理问题时,都需要专业教师的指导,这样才会形成稳定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内在潜能
普通高中的学生入校时大多都不了解自己,至于自己有什么能力,适合什么,有什么兴趣,该读什么课程都没有清晰的概念。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明确对未来的追求,了解相关的知识,激发某一方面的潜能有助于规划未来。
5.了解专业特点,明确相应需求
生涯规划教育是在新高考下展开的,学生必须为了高考而做出规划,因此让学生在规划学习生活之前了解专业、了解院校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在开设生涯规划课程的时候要考虑这方面的要求,可利用学生就读时选课、走班,让学生在做规划之前就认准自己未来的方向,做到有的放矢。
6.增加德行修养考查,促进健全人格的培养
培养身心健康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教师应该在教育的每个环节都注意这一点。在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加入德行修养的内容可以使学生全面发展,这体现了国家对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7.提高图书配置率,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新高考下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现的是个性化的色彩,不管是自己研发的校本教材还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都带有群体性的特点,很难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要求。学校可以根据需要购置图书,让学生通过书籍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了解相关内容,弥补集体生涯规划教育不能满足个性需要的缺陷。
8.进行生活事件规划安排的引导教育,实现时间的优化利用
我们知道任何事情的完成都离不开合理利用时间,如何实现时间的最优化成为关键。对于初入高中的学生而言,有意识地引导他们通过生活事件的统筹安排来实现时间的优化利用,不失为一条可行的途径。在合理利用时间的基础上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由此建立在时间合理利用基础之上的生涯规划才更有实操性。
刘铁芳在《给教育一点形上的关怀》中这样写道:教育对人的关注有三个层面,一是人事,即人可见的现实活动层面;二是人心,即人的心灵活动层面;三是人文,即人的核心价值观、信仰和精神气质层面,或者说是生命姿态。生涯规划就是要超越人事,达到人心,指向人文,实施最高层次的教育。愿我们能成为学生生命中的引路人,帮助他们描画生命中最美的彩虹,绽放最精彩的人生……
(责任编辑 斯 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