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文平 陈莉 李娜 关红
[摘要] 目的 调查大连市不同等级医院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现状及现患率,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于2017年11月15日8∶00~16日8∶00(24 h内)同一时间统一调研了大连市20家不同等级医院在院心血管疾病患者共1334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我管理行为量表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结果 大连市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SAS、SDS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不同诊断中心力衰竭患者SAS得分最高,介入治疗患者SDS得分最高。不同医院等级、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居住地、经济状况、居住状况及主要经济来源的患者SA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医院等级、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居住状况及主要经济来源的患者SD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AS总分与自我管理、SSRS总分均呈负相关(r = -0.165、-0.210,均P < 0.01);SDS总分与自我管理、SSRS总分均呈负相关(r = -0.164、-0.254,均P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状况、SDS评分、自我管理和SSRS得分是焦虑的影响因素(P < 0.05);职业、年龄、医院等级、SAS评分、自我管理和SSRS得分是抑郁的影響因素(P < 0.05)。 结论 大连市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偏高,医护人员应多关注独居、无稳定工作及基层医院患者,给予针对性治疗和干预,改善患者负性情绪。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焦虑;抑郁;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9)03(b)-0058-0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住院患者数量不断增加,死亡率居各类疾病之首[1]。CVD的发生、发展、转归和心理因素密切相关[2-4]。CVD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障碍,会加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使患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较差的预后[5]。因此,对CVD患者焦虑抑郁的诊断及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研究显示医护人员侧重对患者的疾病治疗和护理,而对焦虑、抑郁等心理治疗和干预重视不足[6]。目前,国内外对CVD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同一家医院,但就区域性不同等级医院CVD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报道尚较少见。本研究通过调查大连市不同等级医院CVD住院患者的焦虑、抑郁现状及现患率,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护人员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于2017年11月15日8∶00~16日8∶00(24 h内)同一时间统一调研了大连市20家不同等级医院在院CVD患者共1334例。其中,三甲医院10家,三乙医院4家,二甲医院6家。CVD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介入治疗,以患者第一诊断为标准。纳入标准:①心血管内科同一时间段(24 h)的住院患者;②年龄>18岁;③取得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排除标准:①痴呆、精神疾病史、言语、认知障碍患者;②正在服用激素替代治疗或精神类药物的患者;③病情紧急者,如心肌梗死急性期。本研究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1.1 一般资料调查表 自行设计,包括诊断、病程、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等。
1.2.1.2 焦虑自评量表(SAS) 量表共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50~<60分为轻度焦虑,60~<70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7]。
1.2.1.3 抑郁自评量表(SDS) 量表共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53~62分为轻度抑郁,>62~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为重度抑郁[7]。
1.2.1.4 自我管理行为量表 采用美国斯坦福大学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8]中的“自我管理行为量表”中文版进行评价,包括运动锻炼、认知症状管理、与医生沟通3个部分,15个条目,得分越高则自我管理水平越高。
1.2.1.5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量表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10个条目,总分越高则社会支持越好[9]。
1.2.2 调查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进行多医院联合调研,调查人员均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经统一培训后,依据知情同意及自愿参与原则向研究对象解释本次调查目的。问卷阅读困难者,由调查者向其逐项口述问题并帮助填写,调查问卷当场回收并检查有无遗漏。问卷统一采用Excel双人核对录入。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334份,有效回收率为88.93%。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频数、构成比描述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大连市CVD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现状
本研究共调研大连市CVD住院患者1334例,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31.11%(415/1334)、50.67%(676/1334)。患者SAS得分为(44.85±11.37)分,高于国内常模(n = 1158)评分[(37.23±12.59)分][10],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 = 15.759, P < 0.001);患者SDS得分为(50.04±14.25)分,高于国内常模(n = 1340)评分[(41.88±10.57)分][1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 = 16.811,P < 0.001)。
2.2 大连市CVD住院患者焦虑、抑郁单因素分析
不同医院等级、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居住地、经济状况、居住状况及主要经济来源患者的SA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医院等级、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居住状况及主要经济来源患者的SD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3 大连市CVD住院患者焦虑抑郁与自我管理、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大连市CVD住院患者SAS得分与自我管理总分呈负相关(r = -0.165,P < 0.01);与SSRS总分呈负相关(r = -0.210,P < 0.01);大连市CVD住院患者SDS得分与自我管理总分呈负相关(r = -0.164,P < 0.01);与SSRS总分呈负相关(r = -0.254,P < 0.01)。
2.4 大连市CVD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分别以SAS、SDS得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和相关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状况、SDS、自我管理和SSRS得分是焦虑的影响因素(P < 0.05);职业、年龄、医院等级、SAS、自我管理和SSRS得分是抑郁的影响因素(P < 0.05)。见表2~3。
3 讨论
3.1 大连市CVD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现状
本研究中,大连市CVD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31.11%和50.67%,与杨林等[12]研究结果(28.6%和46.4%)接近,但低于史秀莉等[13]的研究结果(41.2%和58.8%)。目前大多数研究都是对同一家医院单一诊断患者进行的中小样本调查,而本研究是对大连市20家不同等级医院进行的大样本调查,且纳入的诊断多样,可能是造成研究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中,心力衰竭患者SAS得分最高,可能与其病情迁延、反复住院治疗有关。此外,某些抗心力衰竭药物也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情绪。介入治疗患者SDS得分最高,可能与治疗产生的经济压力以及多次手术带来的对疾病并发症和预后的担忧有关。高血压患者SAS、SDS得分最低,可能与其病情发展缓慢,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较轻,对日常生活和工作影响不大有关。CVD患者发生焦虑、抑郁不仅需要依靠药物治疗,有效的心理干预更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研究发现,对CVD患者予以综合性的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临床疗效[14]。
3.2 大连市CVD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独居患者的焦虑水平较与长辈、配偶、子女同住的患者高,与温秀芹等[15]研究结果一致。CVD多需要长期规律服药及行为生活方式的调整改变,独居患者缺乏家庭成员的支持,往往很难坚持,而且其社交范围小,缺乏外界新信息的刺激,影响患者应对和管理疾病的信心。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农民较职员的抑郁水平高。Demakakos等[16]研究表明,收入和健康呈现显著的正向关系,职员相较于农民,有着较高的稳定经济收入来源。在面对疾病时,可以通过购买更多的医疗保健服务来提高自身健康水平,而农民在饱受疾病折磨外,还要承受高昂的医疗费用,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本研究中,老年(>60岁)患者占70.8%,年龄越大,抑郁水平越高,与宋翠侠等[17]研究结果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心理和生理功能都较前减弱,社会角色、家庭环境的转变以及丧偶等生活事件使老年人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在不同等级医院中,二甲医院患者抑郁水平最高,三甲次之,三乙最低。宋文信等[18]研究表明,CVD患者焦慮抑郁障碍是基层医院就诊者中的常见问题。由于对焦虑抑郁知识的缺乏,当患者情绪障碍与躯体障碍并存时,容易出现漏诊、误诊。三甲医院拥有更优质的医疗资源,住院患者基数大且病情较重,易增加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和恐慌心理,加重抑郁情绪。有数据表明,在三甲医院就诊人群中,60%以上是慢性病患者,应重视基层医院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呼吁建立“双心医学”的三级干预体系,有效推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模式,提升基层医院身心治疗水平[19]。三乙医院患者抑郁水平最低,可能与其住院患者病情轻、多以调理保养为主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自我管理与焦虑、抑郁呈负相关,与孔林芳等[20]研究结果一致。心理状况较好的患者更倾向于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主动改善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去治疗疾病;而具有负性情绪的患者可能更倾向于把注意力放在疾病带来的负面影响上,从而造成恶性循环。社会支持与焦虑、抑郁呈负相关,与高红贞等[21]研究结果一致。具有较高社会支持的患者,可以获得更多来自家人、朋友的支持与慰藉,与亲人的沟通可以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
3.3 小结
本研究涵盖大连市20家不同等级医院,反映大连市CVD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不容乐观,心力衰竭、介入治疗、二级甲等医院CVD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应倍受关注。CVD患者焦虑抑郁受居住状况、职业、不同等级医院、社会支持、自我管理能力等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应多关注独居、无稳定工作及基层医院患者,重视心力衰竭及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情绪,预见性采取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8,33(1):1-8.
[2] 魏万林,张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与精神心理障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7(5):579-582.
[3] 张颖.心理干预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负性情绪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 19(4):1-3,16.
[4] Gaye B,Prugger C,Perier MC,et al. High level of depressive symptoms as a barrier to reach an ideal cardiovascular health. The Paris Prospective Study Ⅲ [J]. Sci Rep,2016, 6:18951.
[5] 刘梅颜.心血管疾病与精神心理关系最新研究进展—双心医学发展评述[J].山东医药,2012,52(4):1-3.
[6] 马文林.重视双心医学原创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7, 38(3B):8-10.
[7] 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8] Deborah JT,Sarah EH,Russell EG. The summary of 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ies measure [J]. Diab Care,2000,23(7):943-950.
[9] 姚树桥.心理评估[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10] 吴文源.焦虑自评量表SAS[J].上海精神医学,1990(2):44.
[11] 王春芳,蔡泽环,徐清.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340例正常人评定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267-268.
[12] 杨林,褚德发,王宫明,等.住院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调查[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21(4):150-151.
[13] 史秀莉,亢玉,陈晨,等.心衰住院患者焦虑抑郁共病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48(3):435-440.
[14] 乔军,麻玉秀.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疗效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3):8-9.
[15] 温秀芹,韩琤琤,赵洁,等.北京市某社区老年人心理压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6):784-789.
[16] Demakakos P,Nazroo J,Breeze E,et al.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Health:The Role of subjective Social Status [J]. Soc Sci Med,2008,67(2):330-340.
[17] 宋翠侠,柴树花.住院冠心病患者抑郁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2):2462-2463.
[18] 宋文信,谭力,李洪林,等.基层医院心血管疾病患者就诊者中抑郁焦虑障碍的患病率调查[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2,37(10):911-913.
[19] 海京.推进分级诊疗,助力深化医改[EB/OL]. [2015-12-28]. http://www.ncd.org.cn/Article/index/id/3879.
[20] 孔林芳,蒋文慧.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病人自我管理能力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4,28(19):2343-2345.
[21] 高红贞,高奶艳.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15,44(6):760-761.
(收稿日期:2018-06-21 本文編辑:张瑜杰)